我们必须要生产自救

花店店长苏艳玲(右一)正在修剪送给医护人员的花束
今天是2020年3月6日,天气很好,早上出门时天阴沉沉的,但上午10点钟太阳就出来了,热度也上来了——毕竟立春已经1个多月了,大地回暖,春天真的已经来了!
武汉疫情的春天(拐点)也随着自然春天的到来而到来了——今天公布湖北(武汉)的新增确诊病例首次降至两位数74例!湖北武汉外各地市全部实现零新增!
今天是我和蔡四新主任在社区外中山路、中百超市、玛丽亚医院沿线进行封口值守巡查。
我们先沿巡查路线完整地巡查了一遍,路边的围栏都是完好的,没有发现被破坏推倒的现象,各道口卡点的值守人员也都尽职尽责地工作着,中百超市还没有人上班,大门上了锁,药店还是按规定正常营业。
回到街面上,看到一家花店门洞大开,一名50岁左右的女士正在打扫门前卫生,我忙上前询问:“你们今天准备开门营业吗?”女士抬头看了看我们,手中的扫帚始终没有停顿,“我们不是开门营业,我们是在等志愿者过来,他们跟我们预订了鲜花,准备送给住在酒店里的援助湖北医疗队的医护人员的,马上是‘三八’妇女节!”
哦,应该这样,应该给那些可敬可爱的医护人员送上我们武汉人民的节日祝福!
“可是‘鲜花’从哪里来?现在可以从云南订货吗?这次疫情你们也遭受了不小的损失吧?”
听到我的发问,这位女士——通过交谈才知道,她就是这个花店的老板苏艳玲,中国插花花艺协会常务理事、湖北花协插花分会副会长,经营花店已经20多年了。她打开了话匣子,就停不下来了:“唉,说来话长,这次疫情期间,我们花卉行业损失很大。按照花卉行业常规,春节、情人节、妇女节是我们花店销售的旺季,但今年全部不行。我年前贮备了10多万元的货全部泡了汤,花都烂掉扔掉了,许多花店都跟我一样,这一年就将我几十年经营的积蓄亏掉了。没有办法,但我们不能等、不能靠,我们还得自救啊!”
苏艳玲说,两天前她接到武昌区妇联的求助电话,让她想办法准备些鲜花,送给奋战在一线的医护、环卫、警察等行业的女同胞。情急之下,她求助于市园林部门,征得同意后,昨天开车到梅园,修剪了一些梅花的侧枝和分枝。她用手指着门内一大盆中的花枝给我们看,并邀请我们进店。我走近一看,真的是新鲜的梅花,如果不是她介绍,我还以为是艺术假花呢。
“可是,这几枝也不够啊?不会就这样送人吧?”我问。
当然不会,苏会长笑着引我们进到花店的里面,果然在里面的一张大桌前有两个学生模样的女士正在对这些梅枝进行修剪。她们将大的梅枝剪理成一小枝一小枝的,配上苏会长刚才在别人冷冻库里讨到的一些康乃馨,插配成一个个小小的花束。尽管每束花不大,但下有花泥底座支撑,外有彩纸包裹,内有长梅枝和短康乃馨搭配的花束依然呈现出娇美、高雅的艺术气质!在她们的巧手打理下,已经有30多个这样的花束摆在旁边的桌台上了。
苏艳玲继续说,疫情期间,她向武汉市的花卉行业发出倡议,希望给援汉的白衣战士们赠送梅花:一是因为梅花是武汉的市花,是武汉的名片和骄傲;二是梅花的寓意很好,历经风雪,它们傲然挺立,寓示着英雄的武汉人民不屈不挠,抗疫到底的决心;三是疫情形势下,可以就地取材,变废为宝,这样的鲜花最能表达武汉人民的情谊!
说得太好啦!听着苏艳玲激情满怀的声音,我的内心顿时生发出一股敬仰之情!
流传多年的“高手在民间”这句话在当下得到了印证!“武汉的人民是英雄的人民”这句话也不仅仅是一句口号!
看着我们这些最普通、最基层的武汉民众,他们的生活智慧,他们的生存技能,他们的境界,他们的情怀,确实让人敬佩。
(作者单位:湖北省委直属机关工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