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当前,我的阵地在这里

熊赵(左一)在值守点为居民发放出入证
2020年3月10日,我从防疫“阵地”上回到家,打开手机第一次跟孩子视频——
“爸爸妈妈,你们怎么这么长时间不来看我……”
“爸爸妈妈在阵地上和病毒打仗呢!”
“阵地在哪里呀?”
面对孩子稚气的追问,我不禁鼻子泛酸,也陷入沉思:我的阵地在哪里呢?
我的阵地在社区居委会
我对口下沉百步亭社区三居委会,第一个任务就是“一对一”包保联系患者。尽管之前做了思想准备,但当从社区工作人员手中接过名单的一刹那,我还是不由自主地紧张和焦虑。忽然觉得这个新年格外冷清,天气格外寒冷。我查询了患者的信息和状况,尽量让自己的准备工作做得再充分些、再细致些、再全面些。打通电话,添加微信,随时与社区协调,我穷尽所能想到最合适的话语,询问、解答、安抚、鼓励……我希望能让他们至少感受到些许放松、安心和乐观,消弭那些让人无法触碰的敏感和脆弱。
我的阵地在小区门口
怡康苑北区出入口,一顶遮阳棚、一张桌子、一把额温枪、一个记录本、一支笔,筑起了小区封控工作的阵地。无论刮风下雨还是风和日丽,从早到晚,我和战友们都一丝不苟坚守在这里,查核证件、测量体温,记录出入人员和车辆信息,做到不漏一人、不误一刻。这里是没有硝烟的战场,在简单平静、机械重复的工作里潜藏着未知的暴露风险。但我们深知,这里是守护居民健康的重要防线,居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责任大于天,来不得半点马虎,容不得丝毫大意。
我的阵地在操场和楼道
怡康苑北区有900多户、居民3000多人,生活保障是最重要的民生大事。社区网格员骑着三轮车满载团购物资或爱心食品,在工作群里吆喝“操场集合”,志愿者们闻声而动。大家不分彼此、不挑轻重,有的卸货搬运,有的清点数量,有的分拣装袋,有的维持秩序,有的登记配发。对于小区的一些空巢老人和特困群体,我们逐一送物上门,这里的楼栋多没有电梯,扛着物资上下几趟,常常气喘吁吁、汗流浃背。虽然我们来自不同单位,素不相识,但我们在守护同一片阵地,有一个共同的志愿者身份。我们成了并肩作战的战友、相互信赖的伙伴,在点滴中践行“守望相助、共克时艰”的情谊。
我的阵地也在家里
我的妻子也是一名社区工作者,且属最早一批进入社区防控工作阵地的工作人员。疫情暴发之初,她每天都要直接面对和接触患者,在防护设备有限的情况下面临极大的感染风险,心理承受着非比寻常的压力。每天出门,我都再三叮嘱她一定要做好防护,勤洗手、多通风,回到家及时做好清洁消毒。我想,作为家人,暖心的安慰关怀、默默鼓励支持就是最强大的战“疫”力量。后来,我对口下沉社区参与疫情防控,对5岁半的孩子实在没有时间和精力照顾,只得硬下心来把孩子送到他小姨家里。

熊赵(左一)为社区特困群众送爱心物资
一晃已经一个多月了,因为害怕孩子闹情绪要回家,一直没有和他视频,今天是第一次。
“爸爸妈妈,你们什么时候接我回家呀?我好想你们。”
“爸爸妈妈也很想你,再坚持一下哦,等爸爸妈妈打败病毒就接你回家了。”
“那好吧,你们加油哦,我等着你们!”
疫情当前,只能舍小家、为大家。回过神来的我,泪水已经在眼睛里打转。
(作者单位:武汉市委市直机关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