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红色文化提高“概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思考

“概论”课是向大学生介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有较强的理论性和政治性;其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涵盖了近代以来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内政、外交、国防、党建、革命、改革、发展和稳定等内容,每个方面都涉及理论和实践、历史和现实。作为思政课教师,能够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有效的教学资源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到有兴趣,愿意学,学习后有收获,是实现该课程教学目标、提高教学实效性的关键。笔者通过近年多轮教学实践的探索,认为利用红色文化可以提高“概论”课教学实效性。
一、红色文化是“概论”课重要的教学资源
“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需要借助一定的载体,没有载体的承接,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就难以进行或者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所以,“全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并根据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选择合适的载体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产生与发展源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需要,是全党、全社会的指导性纲领、是国家的大政方针,有很强的实践性、政治性和理论性。内容很重要,但是学习起来容易枯燥,课堂上常常出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因此,在“概论”课教学中,有必要运用一定的材料载体开展教学。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先进文化,它既包括了文物、遗迹、史料等有形的物质,又包括了无形的精神价值、优良传统、优良作风。在“概论”课教学中渗透红色文化内容,有利于大学生加深对革命领袖丰功伟绩、理论贡献、人格魅力的了解;也有利于大学生深化对党的光辉战斗历程、伟大成就的认识;同时,也有利于增强“概论”课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所以,可以说,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
高职高专肩负着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重任,要使学生适应未来工作岗位要求,成为理想远大、道德高尚、人格完美、意志坚定,爱岗、敬业、奉献的职业人,无疑要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深入开展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中国革命传统教育”,并提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努力贯彻文件精神。当代大学生都是“90”后的青年人,革命与战争对他们来说是陌生和遥远的,要使他们了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发生、发展,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人民的情怀,有必要在“概论”课教学中利用红色文化对他们进行中国革命史教育、中共党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把大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利用红色文化进行“概论”课教学应重视的几个问题
利用红色文化进行“概论”课教学提高教学实效性,必须转变教学理念,以学生为本,把握好教材,深入研究教材体系、理论体系,准确理解教材的主题和主线,灵活运用教学资源。具体地说,就是要做到以下几点:
1.在教育导向上,突出“两个激发”
(1)激发育人的功能。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年代,在浴血奋战中铸造出来的成功经验、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每一段红色文化都折射出革命先辈的崇高理想、坚定信念和爱国情操;每一段红色文化都能够使大学生感悟那段烽火连天斗争岁月的艰辛和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进行“概论”课教学要使大学生完整、准确掌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成果,帮助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科学地认识和分析复杂社会现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在教学目标与实现效果上,“概论”课和红色文化是相辅相成的。在“概论”课教学过程中,穿插红色文化史料,能够使大学生直观、生动地接受红色文化的洗礼;接受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理解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够培养大学生对祖国、对党、对人民的感情;能够培养大学生艰苦奋斗、勇往直前、执着追求的品格和精神。
(2)激发激励的功能。在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里,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为推翻三座大山的压迫,进行了前赴后继、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谱写了英雄史诗,同时也抒写了可歌可泣的红色文化。红色文化再现了中国共产党为理想苦苦寻找解放道路艰难探索、起伏跌宕、波澜壮阔、苦难光辉的斗争历程;再现了红色指战员矢志不渝、执着追求、英勇无畏、视死如归的豪迈气概。依托“概论”课程,进行红色文化教育,可以使大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不同的收获和感悟。红色文化鲜明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舍身忘我的英雄主义在大学生的脑海里烙下了深深的印记,正是这一特定时代勇于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以及那些原汁原味的东西,增添了红色文化无法复制的本色魅力。红色文化教育直观生动、感染力强,能够使大学生产生心灵上的共鸣、思想上的共识,成为激励后来者追求理想的动力与源泉。
2.在教育内容上,做到“两个强化”
(1)强化中国共产党战斗历程教育。“概论”课主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主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两大理论成果。不管是主题还是主线,两者都涉及中国共产党产生、发展、壮大的历史,而红色文化体现了党的成长经历,昭示中国共产党执政和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因而在“概论”课教学中要强化对中国共产党战斗历程的教育。课堂上,可以以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各个时期党的发展为脉络,以史带论,史论结合,穿插介绍一些有深刻影响、深刻意义,且能够突出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的历史事件。同时,也可以适当介绍中国共产党人物,介绍他(她)们成长的经历、传奇的人生和壮丽的事业。课后,鼓励大学生多读一些中国近现代历史书籍和中国共产党伟人传记,倡导大学生研读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文选。课余,可以结合当地实际,组织大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国共产党领袖故居。这样一来,可以使大学生了解近代中国国家积贫积弱,人民饱受磨难,为拯救国家和人民命运,中国共产党勇敢地担负起历史的重任;可以使大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认识中国共产党的英明伟大,体会中国共产党的精神风骨和中国共产党为国家、民族及人民谋利益的艰辛历程;同时,还可以使大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中国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经过流血牺牲,长期艰苦奋斗建立起来的,从而使大学生认识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的真理,进而理解和自觉接受共产党的各项方针、政策。
(2)强化中国共产党伟大成就的教育。中国共产党从1921 年成立至今已经拥有90多年的发展历程。90 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它主要做了三件大事,“第一件大事,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经历28 年浴血奋战,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件大事,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创造性地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使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社会主义,实现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第三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如何把书本上关于中国共产党伟大成就的理性文字用生动、活泼的方式来教育大学生呢?笔者认为可以在课间播放一些和课堂讲授内容相应的歌颂共产党的红歌、红色影片;利用节假日让大学生参观领袖人物诞辰周年纪念展、纪念历史事件周年展、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展、改革开放成就展;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三下乡”活动,让大学生作今昔对比,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增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自觉性,使大学生正确认识自身肩负的历史使命。
3.在教育方式上,把握“两个结合”
(1)红色文化教育与“概论”课教学目标相结合。“概论”课教学是为了帮助大学生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把大学生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和向上的。他们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但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一些大学生身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等问题。以红色文化为载体,进行“概论”课学习,能够有效解决以上问题。红色文化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为人民利益而奋斗的历史,当中形成的革命传统、革命精神是思想政治教育鲜活的教材。在“概论”课教学中渗透红色文化教育,往往既能够提高教学内容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又能够充分发挥大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激发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还能够解决大学生存在的思想政治问题。
(2)弘扬革命精神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红色文化提炼和凝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的征程中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这些精神是红色文化的精髓,是激励人们开拓进取、矢志不渝的强大精神支柱。今天,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充满艰辛、充满创造力的壮丽事业。伟大的事业需要崇高的精神,崇高的精神支撑和推动着伟大的事业。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时代精神同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形成的优良传统结合在一起,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鼓舞斗志。在“概论”课讲授中渗透红色文化,通过对不同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为了民族、为了人民的事业,抛头颅、洒热血,鞠躬尽瘁、无私奉献,不畏艰险、勇于攀登、开拓进取精神的学习,既可以培养大学生民族精神,又可以培育时代精神。
三、结语
红色文化是一座精神丰碑,彰显着中华民族精神和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红色文化蕴含着许多生动感人的革命事迹,红色文化教育直观生动,感染力强。在“概论”课教学工作中加强红色文化教育,能够使大学生产生心灵上的共鸣、思想上的共识,符合教育的规律,能够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能够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素养和理论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