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网络课程互动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高校思政课互动教学模式是现代道德教育学关于德育主客体交替与互动规律的表现形式和应用。
近年来,高校思政课互动教学模式因其对增强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有着十分显著的作用越来越受到普遍关注和重视,特别是在落实高校思政课“05方案”,推进高校思政课新课程建设过程中,国内许多高校都把互动教学模式作为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目前这一模式已成为思政课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创新的主流模式,并取得了许多成果。
但从网络课程建设的视角,对高校思政课互动教学模式进行实践探索和深入研究的成果极少。本文从思政课网络课程建设、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运用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探讨高校思政课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内涵与特点。
一、建设网络课程,创新和丰富高校思政课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内涵
1.教学内容的开放性
网络中的教育信息是无限丰富的,学生完全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或需要选取知识和信息,学生与教师一样,对于教育资源拥有平等的获取权,学生不再被动地接受教师单向灌输的知识内容,而是主动地选择与研究,这就充分调动了学生探索、学习、分析、解决问题的主动意识,最大程度地发掘出个人的学习潜力。
2.教学的时间延续性和空间的无限性
网络环境下互动式教学活动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即可以同时上网进行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在线教学和即时交流,既方便又快捷。
3.教学过程的参与性
网络平台的交互活动多数是通过一人一机的方式进行的,具有间接性、隐蔽性,它不同于传统课堂中用语言、动作、表情进行的直接交互活动,与他人的交流过程中不受情感因素的影响,学生可用文字充分表达思想,这为性格内向的学生创造了一个很好的情感表达机会。
4.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互动式教学主要体现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等方面,在网络环境下可采用视频、音频并用技术,教师可将抽象深奥的知识通过各种形式,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便于学生掌握,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减轻了师生的负担。同时,在网络环境下还可以开设虚拟课堂、模拟法庭等虚拟场景,让学生在虚拟的空间中体验真实的社会情景。
5.师生关系的平等性
网络教学既可以是一对一,即个别辅导,个别教学的形式;同时也可以是一对多,即一位教师同时对许多学生授课;还可以多对一,即在线学习者同时求助于多位教师指导,这种多样化的对应关系,为学生自主地选择不同的、适合自己学习特点的辅导提供了可能性。同时,网络的双向传播和参与的交互性,使教师以与学生平等的身份民主地参与教学,甚至产生教师与学生的角色互换,使“学生的教师”成为“学生式教师”,“教师的学生”成为“教师式学生”,学生在被教的同时,通过互动也在教教师。在民主、平等的环境下,学生通过文字所表达的成长困惑、感情纠葛既真实,又真诚,使教师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思想情况,更熟悉他们的语言,拉近与他们的距离。
6.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网络互动式教学更容易实现师生和学生之间的即时交流、即时反馈,教师既可以对群体进行教学,也可以对个人进行单独教学,真正做到因人施教。同时,网络教学平台提供了大量的集形、声、图、文于一体的形象感知材料,能够将学生的眼、耳、手、口、脑多种器官充分调动。学生在边听、边看、边动手、边思考的多感官综合运用下,始终处于兴趣高涨、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状态,从而迸发出创新的火花,获得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网络课程中互动性设计和应用是创新思政课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关键
1.网络课程互动式动态学习机制设计
一是在教学内容方面,为适应不同学生和各门思政课程的教学需要,提供教学内容的动态(可以随时增删)构建机制和动态导航机制。基于网络平台的课程简介、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课程结构、教学进度安排、教学录像、电子教案、电子课件、图片、动画、视频影像、典型案例以及各种教学素材等,可以根据教材变化和教学需要进行增减或更新。同时,充分利用链接技术,在适当位置将学习的知识点与相关联的参考文献资料或其他知识点进行超级链接,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习惯或不同阶段的学习需求。二是提供协作式的问题解决机制。例如,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上讨论版、E-mail、BBS、QQ和MSN的构建,确保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顺畅。三是提供自主学习选择机制。网络课程每章或每次课的自主学习栏目都要设计学习指南、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课件或视频点击播放等。学生可以自行选择学习内容,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选择与学习内容相关的链接网站,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讨论专题等。
2.立体式教学文档编辑设计,为互动式教学提供开放的教学内容
教学文档是教学内容的主要表现形式。传统教学文档只注重语义表达,强调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很少与情境、动画、音乐、背景色彩等建立联系,因而显得单调、枯燥。教学平台上网络课程的教学文档都利用网页制作技术,以超文本形式将教学体系转化为非线性呈现的教学体系,并运用多媒体技术将教材中抽象的概念、原理、重点、难点等教学内容以图像、动画、视频、音频等方式呈现,为互动式教学提供立体互动开放的教学文档,让学生能更直观地理解教学内容,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3.网络课程的基本结构设计应从互动功能上满足互动式教学的需要
网络课程基本构成按功能可以划分为课程学习模块、教学交互模块、教学管理与评价模块、学习指南与导航模块,其组织结构应是非线性呈现的。
(1)课程学习模块:根据思政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利用网页制作技术,将教材体系转化为网络课程教学体系,向学生提供以教学计划为单元的教学文档以及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重要概念、基本原理的辅助学习资料(包括教学素材、教学案例、图片、动画、视频音像资料、参考文献、在线作业与测试等)。
(2)教学交互模块:通过设计协作式的问题解决机制,为师生提供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同步”和“异步”在线交流沟通的途径或工具,如讨论区(同步或异步)、E-mail(异步)、在线交流(同步)等。
(3)教学管理与评价模块:包括题库与试题管理、作业测试记录、交互模块中的自由讨论记录、成绩查询等。
(4)学习指南与导航模块:通过“自主学习路线图”和学习内容链接的设计,为学生提供一个系统信息构成的框架,提示学生学习思政课网络课程的操作程序或步骤、学习进度、学习方法以及测试的反馈信息和成绩查询等。
4.根据高校思政课特点创设网络环境的教学情境
建构主义强调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下学习,可以减少知识与解决问题之间的差距,促进知识的迁移。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提供的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充足的学习辅助工具(包括学习导航、协作交流、在线答疑、在线考核、学习补救与矫正的帮助等),可以创设具有交互性、共享性、开放性、协作性和自主性的网络学习情境,为学生提供远远超出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给予学生的指导和帮助,为互动式教学提供突破时空限制的网络教学环境。
三、以“互动式教学”为核心,探索创新鲜活多样的网络课程互动教学模式
(1)讲授型模式。教师讲解主要内容—提出研讨主题—引导学生阅读网络课程中的相关教学案例与素材—要求学生进入讨论版围绕主题在线交流—教师点评、总结—学生在规定的时间段(课堂内或课后)完成在线作业或单元测试—成绩反馈。这种教学模式可将思政课网络课程应用于课堂教学,它既区别于远程教育,也不同于作为传统课堂教学补充的课程教学网站,能充分实现传统课堂教学与课程教学网站的优势互补。
(2)自主学习模式。这是一种探究性学习,是互动式教学最重要的模式,它使学习者能充分意识到自己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目标,可以灵活安排学习时间,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内容,并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进行自我检测、自我激励。这种模式适合学习素质较好的学生。
(3)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借鉴建构主义的理论观点,构建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例如,设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疑问”,使学生在学习指南或导航机制引导下,通过学习网络平台相关内容来发现或寻找问题,并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进行解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性学习能力。
(4)互动协作教学模式。借助协作工具,如E-mail、BBS、QQ和MSN等,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针对问题或主题进行互动探讨、争论,共同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