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当众讲话,真的比死亡更可怕? |
生活中、职场上我们评价一个人时,经常用各种软硬实力指标去衡量。硬实力指标多数是直指结果的,例如学历、挣钱能力、销售业绩;软实力指标则多数指通往成果的过程中展现出来的能力,例如沟通能力、协调能力、情绪管理能力、当众说话的能力等。
其中,当众说话的能力表现最直观,这个能力高低的正副作用也最明显。在美国,有一项针对三千名美国居民对“最恐惧事物”的调查研究显示,当众讲话以百分之四十一的高比例位居第一,比死亡更让人害怕。
尽管这个结果有一定争议,但后续一些研究表明,当着大家的面说话依然是很多人非常打怵甚至极端畏惧的。今天聚焦在这个话题上展开说说。
在生活中和职场上,当众说话的机会天天都有,从家庭对话到同学聚会,从单位开会到大会发言,我们经常听到“这人说话有水平”的赞赏和“这人说话怎么不着边际”的抱怨。
当众讲话是最容易吸引别人注意力的方法,如果你言之有物、声情并茂、有理有据、逻辑清楚,是极易让别人对你留下好印象的。相反,如果你言之无物,或者顾左右而言其他,或者虚话、空话连篇,没有逻辑,也是最有效的逐客令。
当众讲话,是个消耗公众时间成本的过程。这个过程是n个人愿意拿出和你等量的时间,听你传递信息的过程。假如你说20分钟,那么这场讲话的公众时间成本是n×20分钟。本着对公众负责的态度,我们必须把讲话做好,否则,要背负浪费别人时间、浪费别人生命的十字架。
其实,从所谓功利的角度上更容易诠释当众讲话的重要性。在职场上,无数次经验证明,你的下一个老板可能就坐在观众席上,舞台在你手中,表现机会在你掌握之中,演出是否成功,很可能决定了你是否有下一次提升的机会或华丽转身的际遇。
所以,每一次当众讲话的机会,都是向公众包括你将来可能的老板推销自己的机会,你岂能放过!这里以演讲为例,提出几个原则,帮助你全力以赴把每次讲话的“现场直播”水平发挥到极致。
原则一:目空一切,怀揣自信
做好演讲,自信最重要,有了这个,才有可能Hold住场。你自己觉得讲得好比你真的讲得好还要重要。自信无非来自上场前的精心准备和在场上的阿Q精神,精心准备没有捷径,就是多练多练再多练。对演讲内容倒背如流,成竹在胸,才能不因临时有状况而乱了方寸。
一身职业的好行头能帮助自己强化底气,强化自我认同感和荣誉感,毕竟咱不是乔布斯,黑T恤牛仔裤是他的金字招牌,要记住,人们崇拜的是他乔布斯,到了他那境界,穿什么不重要,穿什么都行。
他若西装革履,人们会赞他儒雅风度,他若休闲随意,人们会称他科技新贵,咱不是人物,最多是人才,还是沿袭正常人的世俗审美比较安全。一旦上了讲台,需要用阿Q精神武装自己,内容是你控制的,你是比台下任何人都懂得这个专题的专家,只管目空一切,掌握好节奏,语速舒缓,娓娓道来。
原则二:短小精悍,杜绝听众审美疲劳
我曾不止一次听到过关于演讲的“10—20—30”原则,是指演讲的展示幻灯片不要超过10张,演讲长度不要超过20分钟,幻灯片字体要大于30号。我不完全认可这个所谓的原则,因为在不同的领域、不同的场合,针对不同的听众,幻灯片数量、时间长短等这些细节都需要因地制宜做调整,很难有一定之规。
但同时我也赞同任何演讲都要秉承短小精悍的原则,能短则不长,能简则不繁,任何人的注意力聚焦时间是有限的,我们要争取在听众视觉疲劳、听觉疲劳之前结束演讲,若是让人觉得意犹未尽,则是最佳境界。
原则三:话题聚焦,内容深入浅出
讲什么呢?内容是演讲的灵魂,选题聚焦很重要,不能太散,万金油式的演讲没人爱听;话题不要太精深,演讲是把你明白的东西讲给不像你那么明白的一群人听,要让人感觉你引导着听众把一本厚书读薄了,把一个复杂问题深入浅出地讲明白了。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不妨多用两个E: Example和Experience(故事和经历)。Example形象生动,让人易于联想,Experience接着地气,让人易生共鸣。
原则四:逻辑清楚是生命线
职场上的演讲,往往有幻灯片做辅助,千万记住,幻灯片只是帮助你说明问题的工具,切莫本末倒置,沦落为幻灯片的奴隶。关于幻灯片,除了前面提到的字体要大以外,请记得能图则不表,能表则不文字的原则,好的幻灯片基本是图文自达其意的,不需太多解释。
幻灯片的两个主要功能,是帮助听众记住主题和逻辑,它辅助你把整个演讲融会贯通为一个故事,演讲是讲故事,不是念幻灯片。既然是讲故事,就得记得逻辑是故事的生命线,得有理有据、循循善诱。到了至高境界,听众能被你指引着,自己得出结论。
原则五:有效用好目光交流
有人评价克林顿总统的演讲,说无论他站在哪里,每个听众都感觉他好像在跟自己说话,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克林顿很擅用目光交流。适当、适时调整你的目光方向,照顾到所有位置的听众,不厚此薄彼,有助于赢得观众缘。
但是如若有的观众不给力,或者交头接耳,或者摆弄手机,这些都是转移你注意力、影响你思路、打击你信心的“噪音”,第一次注意到这个情况时,你可以在后续的目光交流中回避这些点,避免这些负能量进一步影响到你;对表现出高度注意力的听众,可以多几次目光接触,因为他们会给你力量、给你信心,激发你的内心正循环。
原则六:关键信息再放送
你在台上洋洋洒洒讲了一大堆儿,时限将至,务必记得在最后总结、归纳出你最想让听众们记住的关键信息。
既然是关键信息,就一定要短小精练。好比你把听众带出去旅行了一番,还要把他们带回家,并把此行收获归纳总结,让人有所思、有所想、有所记,有所忆。关键信息还有一个功能,就是万一听众在你演讲过程中走神,还有最后的机会记住你的核心内容。
原则七:莫急莫躁,长期修炼
演讲是长期的修炼,是一生的必修课,如果你的此项软实力还不是那么硬,请你尝试以下几个方法——
1. 上场前自己反复录音、反复听,去除口头语及生硬语气,五六遍的练习之后,你会发现自己的语气自然流畅不少。
2. 下场后找同伴询问,请领导指正,根据反馈对幻灯片及演讲过程进行反思、修改,不要完成任务后就将此次演讲束之高阁,事后的理解升华才是演讲练习中最有收获的部分。
3. 要在演讲前和演讲后不断地用下面的理念给自己洗脑:在舞台上,我才是我要讲的内容的专家,我要让大家记住我,台下人越多,我得到的关注将越多,机会则越可能青睐我。我只负责精彩,其他天自安排。
当众说话,肚子里有料至关重要,本着“一专多能零缺陷”的自我要求,把自己锤炼成至少是一方面的专家。这样,当当众讲话的机会到来的时候,你可以口吐芳华,表达精准到位,这种表现,能让你在奔向诗和远方的旅途中少一些弯路。
如果你属于性格内向型人士,得逼着自己走出舒适区,鼓励自己当众开口,从选择性表现开始,展露自己的才华。毕竟,别人没有义务去发现你的内秀,给满腹的才情一个表现窗口,是对自己的善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