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

一九四八年秋天的一个傍晚,副营长焦昆带领两连解放军,开赴辽南孤鹰岭矿。

阴云遮住太阳,如烟似雾的暮色笼罩着山野。峰峦起伏、蜿蜒连绵的群山,争雄似的一座比一座高。峻峭的孤鹰岭,青虚虚地高耸于群山之巅。岭上光秃秃的,乱石丛立,峭壁连片,最高峰上有块褐色大石,远远望去,像是一只蹲着的雄鹰。

焦昆对这个矿山很熟,六年前他曾在这里呆过。在前,他在农村铁匠炉学打铁,因为受不了小业主的气,跑到孤鹰岭矿来当矿工。那时,日本帝国主义在华北解放区实行“三光政策”,把解放区的一些青壮年押到矿山做苦工,当地群众称呼他们为“特殊工人”。焦昆在矿山接触过这些“特殊工人”,了解了一些革命道理和解放区人民的生活,因此对日寇和汉奸把头的残酷压榨强烈不满。有一天,他乘机殴打了大把头金大马棒,逃出矿山,到胶东参加了八路军。此刻,他望着石峰,内心充满了喜悦,他想:日寇已经滚蛋,蒋匪军也逃走了,矿山终于归到了人民的手里。

拐过山脚,整个矿山都展现在眼前了。六年了,矿山没有改变,石峰仍然高耸,人工开劈的峭壁还是那么几片,洞子也没有增加,只是山上生长了一些灌木丛。但是沿山麓的建筑都垮了,厂房也已大部分倒塌,成片的房屋揭了盖,到处是断垣残壁,破砖烂瓦,蒿草丛生,荒荒凉凉的几乎成了一片废墟。破小火车头和破矿车,没在蒿草里,只露出些铁锈斑斑的头脚。建筑在石崖上的栈桥,只剩下个铁架子,孤零零地耸立着。

焦昆望着矿里的荒凉景象,原有的那种喜悦心情完全消失了,真没想到矿山被破坏得这样惨。

队伍接近矿山了。焦昆命令部队停止前进,派出一个班前去侦察,其余战士在原地休息。这时,他看见沿着山麓小道走来两个人。头里是个老头,披着破大衣,戴一顶破棉帽,背着工具箱。跟在后面的是个年轻人,扛着口袋。他看出这两个人像是矿工,便迎前几步,问:“老乡,你们是哪里的?”

老头高声回答:“孤鹰岭矿的矿工!”

焦昆听说他们是孤鹰岭矿的矿工,心里很高兴,又往前迎几步问:“老乡,矿里还有蒋匪军吗?”

“没有,他们在昨天上午都跑光啦!”老头加快了脚步,边走边说:“那些王八蛋都是属兔子的,胆小腿长,听说解放军打来了,都吓得夹着尾巴逃跑啦!”老头来到部队跟前,热情地向战士们打招呼:“同志们辛苦啦!”

战士们说:“不辛苦,老乡们好!”

“好啊!”老头的二儿子在前年参了军,所以他对战士们更加亲热,满脸堆笑地走上前说:“自从前年八路军离开矿山,我们就像盼星星盼月亮那样天天盼,这回可把你们给盼来了!国民党那些坏种在矿里这段时间,可把我们坑苦啦!”

焦昆打量着老头,见他有五十多岁,瘦削的脸膛,高鼻梁,嘴巴上一把短胡髭,两眼闪着兴奋的光芒,一口山东腔,爽爽朗朗的。他觉得这位老矿工有些面熟,可是一时想不起来他是谁,打量了一阵,试探地问:“你贵姓?”

“姓苏。”老头也禁不住打量焦昆一眼。

焦昆忽然想起来,这老头是老矿工苏福顺,便兴奋地一把抓住老头的手,紧紧握着说:“苏师傅,你还认识我吗?”

苏福顺一愣,后退一步,上下打量着焦昆。是他,高高的个子,红润的脸膛,重眉下衬着一双炯炯发光的眼睛,额上有一块伤疤,穿着一套崭新的黄军装,腰间系着宽皮带,英气勃勃的。他惊喜得拍了焦昆一掌,说:“哎呀,是你呀!真没有想到,瞧你的变化多大,跟当年比,简直成了两个人,叫我怎么认识呢!”

焦昆笑着说:“那时候我是个苦力,现在是解放军啦!”

苏福顺打量着焦昆,说:“见到你,真叫人高兴!自从你在黑石沟暴打金大马棒以后,我听到响了一阵枪,就很为你担心,不知你是不是逃走了。后来林大柱的姑娘秋妹悄悄告诉我说,你藏在她家养过伤,没等好利索就走了。以后就没有听到你的信,想不到……”

“想不到我还活着。”焦昆哈哈大笑,拍了老苏一下说:“我还活着,活得好好的,那些法西斯可完蛋啦!”

苏福顺赞叹地说:“真有你的,有两下子,英雄!”

年轻人听说他就是焦昆,就目不转睛地盯着他。几年来,他没少听人讲痛打金大马棒的故事。焦昆在他的心目中是个顶天立地的汉子,早就想认识他。眼前的焦昆,果然很英武。

焦昆被年轻人看得不好意思,向苏福顺问:“这位是谁?”

苏福顺指着年轻人介绍说:“是我的大儿子万春。我们爷们都是矿工,指望着矿山吃饭。矿山垮了,我们的饭碗就砸了,现在只得到乡下做零工,修理铁锅铜锁,盘炕砌烟囱,一天挣个三升二升的粮食好糊口。”

“你们受苦啦!”焦昆拿出烟卷来招待爷儿俩,自己也点着了一支,问:“林大柱还在这里吗?”

苏福顺说:“他还住在后山沟那间小草房里。老林是个老实人,不会活动,矿山不开工,他一点招也没有,愁病了,一病就是好几个月,现在刚好。多亏秋妹能干,要不然就更糟了!”

焦昆听苏福顺提起秋妹,就想起那个总是缠着他,要他讲故事的小姑娘,说:“秋妹能干什么?一个小姑娘。”

“小姑娘?现在是个大姑娘啦!”苏福顺微笑着说。“你算算看,你离开林家已经六年了,如今她已长成一个二十来岁的大姑娘了。”

焦昆点了点头,禁不住地笑了。

苏福顺说:“秋妹真是个好姑娘。她很能干,扛起锄头能种田,放下锄头拿斧子,丢了斧子使针线,白天晚上的干,比一个小伙子都强。”

苏万春说:“秋妹常念叨你,她说她也很想到解放区去。”

焦昆想起在林家时,秋妹当他的面就说过这话,没料到她念念不忘。他又问:“古尚清还在吗?”

“在。”苏福顺说。“国民党在这里的时候,老古上了工,后来跟工头干了一仗,挨刷了,也像我们一样靠下乡做零工糊口。”

焦昆很感兴趣地静静听着他们的介绍,并向他们打听一些熟人的情况,苏家父子向他一一做了介绍。可惜有的人已经去世,许多人都不在矿山了。他们正谈着,先进矿山的侦察员回来报告,说蒋匪军确实在昨天全部撤走了。焦昆立刻命令队伍继续前进。

队伍沿大道前进。苏家父子跟着队伍一起走。在交谈中,焦昆告诉苏福顺:他由林大柱家里走了以后,经历了千辛万苦跑到胶东,在那里参加了八路军。从那以后,他拿起枪,转战在胶东各地。“八一五”光复后,随部队开进东北。三年来,他转战在辽吉两省。昨天攻占了附近县城,团首长知道他熟悉矿山情况,派他带两个连的队伍,进驻孤鹰岭矿。

苏福顺暗暗替焦昆高兴,他死里逃生,现在成了个雄赳赳的解放军干部。他问:“这回解放军走不走啦?”

焦昆肯定地说:“这回不会再走啦!国民党快完蛋了。这几年我们把国民党打得落花流水,现在他们只剩下几个孤立的城市,我们正在包围攻打他们,东北全境解放的日子就来到了!”

“好极啦!”

苏福顺兴奋地瞅瞅队伍,队伍迈着整齐的步伐,雄赳赳地前进。

解放军进驻矿山是第二次了。第一次是在“八一五”光复的时候。八路军在矿山驻守了几个月,那时候矿工们对共产党和八路军都有好感,但有的人担心八路军呆不长;也还有人对国民党有些幻想,以为国民党进来就会开矿。不料蒋匪军一进来,就大肆破坏,盗卖器材,敲诈勒索,无所不为。这才使他们受到了教育,幻想破灭了,知道共产党才真正是人民的救星,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解放军身上。盘踞在矿山的蒋匪军,昨天上午逃光了,大家就盼解放军快开进来。现在解放军开到了,带队的又是熟人,苏家父子高兴极啦!

苏福顺的眼光一会儿看看战士,一会儿又落在焦昆的身上,问:“你呢,你也能在矿山长期呆下去吗?”

焦昆摇摇头说:“不能,我是不能长期在矿山上呆下去的,等矿山主管一来,我们就交给他。我还得去打蒋介石,矿山的事咱管不着。”

苏福顺听焦昆说不能留在矿山,有些遗憾地说:“若是你能呆下去该多么好,你对矿山熟啊!”

焦昆笑着说:“我再熟也没有你们熟,你们才是这里的主人。将来领导一到,一切都会有很好的安排,你们放心吧!”

苏万春问:“解放军开矿吗?”

焦昆肯定地说:“要开的,不过不是解放军,是人民政府。将来你们要为恢复矿山多出力啊!”

苏福顺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说:“惨哪,矿山给破坏得不成样子啦。你瞧,厂房都是有墙无盖,变电所全部给毁了,机器丢的丢,毁的毁,连一件完整的也没有了。排水系统不能使用,破碎机遭到严重的损坏,运输线路、机车也完蛋了。”他用手一指,说:“你瞧,办公室和那一片宿舍像什么样子,简直成了一堆堆破砖烂瓦啦!”

焦昆朝苏福顺手指的方向望去,那一片破烂不堪的惨象,实在叫人痛心。

苏福顺继续说:“矿山的工人也都散啦。鬼子刚垮台时,把劳工和‘特殊工人’遣散了。其他的矿工,有家的回家,没家的也到别处去找出路,留下来的就像我们这样人家。我们一大家子,农村没有人,到别处也不容易,只好在这里挨饿受冻,挨到现在,若是矿山再不开工,也得走啦!”

焦昆安慰他说:“你放心,矿山一定要开工。”

队伍来到小镇边,由单行变成四路纵队,雄赳赳地开进镇里。小镇的街道两旁,到处都站满了人。矿工和他们的家属都来到街头,白发苍苍的老头,衣着褴褛的儿童,连姑娘媳妇都跑出来了。人们看见雄赳赳的队伍开进来,立刻响起一片欢呼声。

焦昆望着那些矿工弟兄,感到很亲切。人们的热烈情绪,深深使他感动。他理解人们的心情,明白他们对共产党、对解放军抱有很大希望。他想:等到矿山开工就好啦!

部队刚刚住下来,焦昆还没有安顿好,护矿队长就要求见,焦昆让通讯员请他进来。

焦昆见进来的人有四十来岁,矮胖子,黄蜡色的脸膛,贼眉贼眼,胡髭很重,一开口露出二鬼把门的金牙。他从那人的举止动作上看,知道这人不是矿工,不用说,是个把头。但他仍然客气地让座,给他一支烟。

矮胖子接过烟,就自我介绍道:“我叫周彪,担任护矿大队长。”接着凑近油灯把烟点着,深深吸了两口说:“官长一路辛苦,来到我们这偏僻的小镇,没啥招待的,实在不过意!”

焦昆没有时间听他闲扯,就说:“我现在很忙,还不能跟你长谈。矿山情况,等将来找时间咱们再详细谈,请你准备一下。如果你有紧要的事就说说。”

周彪沉吟了一下,说:“弟兄们要我来请示一下官长,现在能不能开点钱,给些粮食也行。护矿队员们两三个月没有得到钱,大家都饿着肚子啦!实不相瞒,我家里今天就没米下锅,那些队员就更不用说了。大家都盼望共产党解放军,说是解放军一来就有饭吃,都等着哪!”

周彪说完,两眼盯着焦昆,看他有什么反应。

焦昆明白周彪的用意,这是有意出难题,心里很恼火。但他思索了一下,站起来说:“好吧,你们要好好护矿,粮食问题我们随后想办法解决。”

周彪走出去后,焦昆在地上踱着步子沉思。在早晨接受进驻矿山的任务时,就料到到了矿山会有许多事要解决;果然不出自己所料,刚住下就找到头上。他虽然知道周彪是有意给部队为难,但是矿工饿肚子总是实情。他认为要接收矿山,首先就要养活起矿工,粮食是当前的重要问题。可是,现在连部队都没吃的,哪有粮食给矿工呢?他正在沉思,忽听山里传来枪声,便迈步走出去。

仗是在东边深山里打响的。机关枪、步枪响成一片,离矿山很近,在暮色迷蒙的山脊后闪着火光。焦昆望着有些疑惑:据侦察,蒋匪军在昨天就撤到沈阳,矿山附近已没有蒋匪军,为什么还有敌人活动呢?敌人是跟哪个部队打上了呢?他听枪声很激烈,认为需要派队伍去支援和防范,便立刻向身边的通讯员说:“让司号员吹号,队伍马上集合!”

通讯员应了一声,马上去找司号员。

集合号声一响,队伍迅速集合起来。焦昆命令一个连上山布防,他亲自带领一个连,跑步奔赴东山。队伍刚跑出镇郊,东山的枪声稀落了,有二十几个人顺沟膛子急匆匆地向孤鹰岭镇奔来。他们看见了焦昆带的队伍,高兴极了,离老远就喊:

“解放军同志,你们先到矿山啦!”

焦昆看那队人穿的灰衣服,知道他们是地方部队,但他还是警惕地喊:“你们是哪一部分的?”

“我们是孤鹰岭镇区政府的!”

两股队伍会合到一起,区政府队伍里走出一个人,拿出县政府的公文,问道:“哪位是焦副营长?”

“我就是。”焦昆伸手接过公文,看了一遍,向那人问:“你是俞区长?”

那人点点头说:“我叫俞立平。县里通知我们说,焦副营长带领队伍进驻矿山,让我们来孤鹰岭镇建立政权。”

焦昆打量一眼俞立平。这人细高个子,瘦瘦的脸膛,眼睛不大,但明亮有神。他穿着一套灰制服,全副武装,风尘仆仆;不用问,这是个饱经战火锻炼的干部。焦昆心里很高兴,说:“区长同志,你们来得好,快把政权建立起来吧。你们方才遇见了国民党军队啦?”

“不是国民党正规军。”俞立平说。“我们方才在东山沟同土匪干了一仗。这股土匪是些逃亡地主、伪宪警和惯匪,有三百多人,头子是金大马棒。”

“金大马棒?”焦昆注视着俞立平问。

俞立平说:“金大马棒是他的绰号,真名叫金海川,原来是矿山的大把头,也是本县的头号大地主。解放了,他逃到沈阳,被国民党委任为本县保安团长。在国民党支持下组成了这股地主武装,活动很猖狂,砸过两三处区政府,对矿山也是个威胁!”

焦昆说:“这人我知道,是个残暴的家伙,血债累累,是矿工的死对头。”

俞立平有些不解,问:“你怎么知道他呢?”

焦昆说:“我怎么会不知道他。六年以前我在这里当过矿工,跟他打过交道。”

“噢,原来是这样啊!”俞立平非常高兴。他觉得矿山有了两连解放军,又有这样的领导,这就有了靠山,可以放心大胆了。他高兴地说:“这太好啦,焦副营长对矿山这样熟悉,一切都好办了,但愿你长期驻在矿山,咱们好为恢复这座矿山共同出力。”

焦昆说:“长期在这里是不可能的,不过,住一天总要出一天的力。走吧,回镇里吧!”

队伍回到孤鹰岭镇,俞立平随焦昆来到营部。一进门,焦昆就向他说:“区长同志,矿区很重要,又很乱,这里有许多问题需要你解决哪!”

俞立平说:“焦副营长,咱们共同研究一下吧!”

焦昆请俞立平坐下,说:“矿山破坏得好惨哪!这回解放了,可不能让它再受破坏,我们要很快把它接收过来。别的暂且不说,重要的是粮食。矿工们都在饿肚子,继续流散,这多可惜,我们得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是呀!再不能让矿工们流散了,我们得设法解决。”俞立平摘下挂在身上的盒子枪和挎包,拍拍挎包上的灰尘,微笑着说:“现在我是两手攥空拳,任嘛没有!政府的印章和公文都在挎包里,干部就我这么一个,再就是区小队有二十来个人。再说,农村现在也很苦,附近连续两年遭灾,加上拉锯战争,蒋匪到处抢夺,搞得民不聊生,很难征到粮食,实在困难。矿山属于辽南钢铁公司,他们来人接收就好啦!”

焦昆觉得俞区长的话也是实在的,现在他很难弄到粮食。沉默了一会儿,说:“我们不能等待,应该积极想办法。你快向县政府反映,县里也许会弄些粮食来。还可以组织工人搞生产自救,同时要向矿工们展开宣传,安定人心。”

俞立平点点头说:“好吧,我尽量去办!焦副营长,我先去安置一下,明日再谈!”

焦昆送俞立平到门口。随着俞区长远去的身影,焦昆望望山野。夜色苍茫,峭壁悬崖已看不大清楚,只见黑巍巍的峰峦轮廓,孤星在齿状的山巅上闪烁,银河已被云彩遮掩,周围一片寂静。远处传来狗叫声,山谷里发出汪汪回响,使人产生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

下一章

复制

评论内容

评论时间

登录

加入书架

批注

保存

这个世界上的大多数人,有的都只是拼尽一生的力气去活着的人生,也许在生命的尽头,每个人都发现变成了自己不曾想这个世界上的大多数人,有的都只是拼尽一生的力气去活着的人生,也许在生命的尽头,每个人都发现变成了自己不曾想…

logo

掌阅AI阅读助手

掌阅AI阅读助手将人工智能技术与海量优质出版物融合,构建出卓越的语义理解、内容总结和信息抽取能力,意在帮助用户更高效的发现知识、理解知识和使用知识。

知道了

6.07%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语音朗读

字体

笔记

  • 护眼

    翻页方式

    覆盖
    滑动

    行间距

字体选择

细字体

字体设置

系统默认

细字体

加粗字体

《沸腾的群山(红色经典)》

李云德

共43章
努力加载中...
目录
编辑
回复
删除
复制
取消
暂无划线,阅读页面长按可添加
暂无批注,阅读页面长按可添加
暂无书签
划线
批注
书签
编辑
回复
删除
复制
取消
大图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阅读原文
目录 共43章
00:00
00:00/
--:--
倍速: 1
定时播放
儒雅青年
倍数设置
重置
0.52.0
标准
1.0
定时播放
关闭定时
15分钟
30分钟
60分钟
90分钟
播完本集
语音朗读
儒雅青年
温柔淑女
阳光青年
小萝莉
智慧老者
慈爱姥姥
目录
共43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