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口诅咒
更好的技术只会带来更多的人口这一观点非常有说服力,因为它也解释了为何大部分人类历史都处于增长停滞的状态。正如农业的推广一样,促进生产率的每种发明的传播只会带来人口增长。1798年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Thomas Robert Malthus)提出的马尔萨斯人口模型构成了这一直觉的思想基础。这一模型描述了一种有机社会,在那里主宰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规律同样主宰着所有动物社会。人类和动物的种群规模取决于可消费的资源有多少。马尔萨斯人口模型认为,从长远来看,人们的收入(以及可供消费的资源)是由生育率和死亡率决定的。生育率越高,人口越多,每个人享有的资源份额就越少。相反,如果疾病或干旱导致死亡率上升,剩下来的人就能获得更大比例的资源。因此,即使前工业时代的技术进步具有累积意义,但技术推广过程缓慢,意味着它们无法带来收入的持续增长。由于人口调整需要时间,技术发展可能在短期内带来收入的提高。但从长远来看,收入提高会使死亡率降低;而当出生率开始超过死亡率,人口就会开始增长。最终,技术迈上更高平台的唯一结果就是人口增长。当人们的收入退回到只能维持生计的水平,人口增长就会停止。 20
许多历史学家评论道,这一理论一经马尔萨斯提出就迅速过时了。工业革命一开始,英国终于打破了工资铁律,逃离了马尔萨斯陷阱。 21 一些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仍相信前工业世界陷入了恶性循环,人口负反馈阻碍了人均收入的增长。 22 这一观点可能有些道理,但若认为马尔萨斯人口模型适用于所有前工业社会,那就太牵强了。首先,实证研究表明前工业时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波动主要并不是由报酬的变化造成的,至少在16世纪前不是。 23 其次,工业革命之前有些地方已经实现了收入的持续增长。 24 虽然中世纪末之前反映工资的数据很少,但罗马皇帝戴克里先(Diocletian)在公元301年颁布的关于最高价格的法令就包括了规定罗马人工资的信息。在戴克里先公布的收入明细表的基础上,经济史学家罗伯特·艾伦(Robert Allen)做出估计,罗马一般的非技术型工人收入大约只能维持最基本的生计,工人们的实际工资与他们在18世纪欧洲、亚洲中南部的同行们差不多。 25 但在公元1500年之前,英国和荷兰就与西欧其他国家及整个世界出现了小的分化。截至1775年,伦敦和阿姆斯特丹劳动者的收入已经领先于他们的同行了(图3)。
安格斯·麦迪森(Angus Maddison)最新修订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数据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1500年以前绝大部分经济体的人均收入几乎都保持停滞,但此后英国和荷兰的人均收入增加了。 26 17世纪奥斯曼帝国的人均收入(相当于1990年的700国际元)并不比1世纪拜占庭和埃及的人均收入高,而只是略高于1世纪的英国、荷兰和西班牙的人均收入(相当于1990年的600国际元)。在公元1—18世纪间,西班牙的人均收入几乎没有增长。一直到13世纪,西班牙的人均收入和英国、荷兰大致保持在同一水平(相当于1990年的900国际元)。但随着1348年腺鼠疫(俗称黑死病)的暴发,欧洲人口死亡了30%—50%,它造成了人口的长期下降态势。之后英国和荷兰的人均收入开始快速增长。 27 但我们不应夸大这种增长,因为它在很大程度上是人口缩减的结果。在英国,随着人口增长的回升,1400—1500年间人均收入略有下降。但在1500年后,英国和荷兰的人均收入几乎翻倍,在1800年分别达到2200国际元和2609国际元(以1990年的价格计)。与此同时,包括比利时、德国、葡萄牙、西班牙和瑞典在内的欧洲其他地方没有明显增长。我们当然无法确认这些估算是否正确,但对收入数据和国内生产总值两者的估算得出的结论十分相似,这表明在1500—1800年,欧洲各国遵循着不同的经济发展轨迹。

图3 1325—1775年的名义工资(以与日薪等价的银的克数计)
来源:R. C. Allen, 2001, “The Great Divergence in European Wages and Prices form the Middle Ages to the First World War”, Explorations in Economic History 38(4):411—47; R. C. Allen, J. P. Bassino, D. Ma, C. Moll-Murata, and J. L.Van Zanden, 2011, “Wages, Prices, and Living Standards in China, 1738-1925: In Comparison with Europe, Japan, and India”, Economic History Review 64(January): 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