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分流 |
第二部分 |
1780—1850年,在不到三代人的时间里,一场影响深远的变革史无前例地改变了英国的面貌。自此之后世界大不相同。……也许除了新石器革命之外,没有一场革命像工业革命这样带来了如此剧烈的变革。
——《欧洲经济史》,卡洛·M. 奇波拉
财富的增长并不和人们为生产所付出的努力相称,也没有惠及大部分人口;两个对立的阶级,一个在人数上不断增加,另一个在财富上不断增加;一个通过不断增加的劳动谋生,赚着仅够维持生计的工资,另一个享受着先进文明带来的所有好处。这些情况,伴随着同样的思想和感受,随处可见。
——《十八世纪产业革命》,保尔·芒图
机器的兴起导致工人们反抗技术进步。正如我们将看到的,构成工业革命的那些技术主要都是劳动取代型的(第四章),这也就为它们受到的普遍抵制提供了解释(第五章)。然而这一次政治力量牢牢掌握在那些从机械化受益的人手中。工人在大部分情况下缺少政治权力,他们的主张是无望的。
以现代眼光来看,工业化似乎发端于一些小发明。这些小发明让工厂制得以建立,持续扩张的工业时代由此得以开启,现代世界从中诞生。工厂的故事和科学很像。尽管将现代科学归功于伽利略、弗朗西斯·培根或勒内·笛卡尔的观点可能有些荒谬,但他们确实是奠基者。与之类似,直到理查·阿克莱特(Richard Arkwright)、塞缪尔·克朗普顿(Samuel Crompton)和詹姆斯·瓦特(James Watt)的时代,工厂制的技术基础才出现。工厂早在工业革命之前就已存在了,但彼时的工厂的特点和现代工厂制不同,用卡尔·马克思的话来说,后者的独特之处在于机器的引进。 1 这些机器的发明者因此也可以被视作现代工业的发明者。
与科学的演变一样,工厂制的兴起也是一个渐进但不平缓的过程。经济学家华尔特·罗斯托(Walt Rostow)主张工业革命意味着自给自足的经济进入了“起飞”阶段。然而这一主张被之后的实证分析否定了,这些实证分析认为经济增长是渐进的过程。 2 工业革命期间不仅整体增长较慢,工业产量也并没有出现某种能体现“革命”特点的猛增。 3 1750—1800年间,人均收入增长的速度基本没有比18世纪初更快。但到1870年,英国的人均收入比1750年高出82%。按现代的标准来看,相应的约0.5%的年增长率是很低的。然而,它比前工业时代的经济增长速度明显还是要快一些。
从宏观经济影响方面来看,工业革命还不足以被称作经济革命,但是还有一些因素表明1750年后发生了一场技术革命。相比于18世纪50年代,60年代的专利授予量平均每年翻一番,此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4 肯定会有人质疑经济与专利的相关度,但专利激增的时间正好佐证了历史学家T. S. 阿什顿(T. S.Ashton)那些令人难忘的话语:“工具潮大约在1760年席卷了英国。” 5 工业革命的许多标志性发明大约就在那个时候出现了。阿克莱特的水力纺纱机和瓦特蒸汽机上的分离式冷凝器都在1769年获得了专利。
没有出现经济革命并不奇怪。仅有更好的技术并不一定会转化为更快的经济增长。为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广泛采用技术是必要的。然而,工业革命一开始仅限于整体经济中的少数几个行业,这些行业共同构成的只是整个经济的一部分。因此工业革命在其发展初期并不是一个总体现象。正如经济史学家迈克尔·弗林(Michael Flinn)的解释:“从统计数据中吸取的教训似乎是,一小群极具活力的行业叠加在了稳步增长的经济上。从统计上看,即便到了〔18〕世纪末,这些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份额也很小,但它们的增长足以使现有的整体经济增长率翻番。” 6 工业革命始于纺织业,纺织业也是人们最能强烈感受到机械化工厂的威力的一个行业。我们将看到,机械化推动了被经济史学家们称为“大分流”的过程。这一过程发生在工业革命之后,在这一时期西方国家变得比世界上任何其他地方都更加富有。而在工业化早期,英国内部同样也出现了大分流:工资停滞不前,利润突飞猛涨,收入差距急剧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