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经历的上海战役
七十多年前,我有幸参加了解放上海的战斗,亲身经历了上海回到人民手里的伟大历史时刻。
上海战役是1949年5月12日发起至1949年5月27日胜利结束。其中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5月12日开始,到5月22日结束;第二阶段从5月23日开始,到5月27日结束。
在经过第一阶段十一天的战斗,敌人的外围据点大多被我军占领,其海上通道也基本上被我军切断之后,前线指挥部决定,于23日夜间发起战役的第二阶段。当夜,我军十个军近40万人,从四面八方向市区和吴淞、高桥等地的守敌发动全面进攻。
我所在的部队是第二十三军,原来的任务是负责解放杭州和浙东地区。战役第二阶段发起之前的5月20日,才接到命令从浙东地区快速行军赶赴上海,加入解放上海的战斗。
为了尽快赶到上海,我们从萧山到硖石乘了一段刚刚恢复通车的火车,然后沿海边冒着大雨连续步行三天四夜,于24日上午赶到了莘庄,并草草吃了午饭,便放下背包,轻装向市区进发。当时,我刚从团政治处改任军队副指导员。这个队本来是个教学单位,成员都是从各连抽调来培训提高的正副班长。傍晚,部队抵达徐家汇。在教堂前面的广场上,我给部队作了简短的战斗动员,然后和其他部队一起,沿华山路向北搜索前进。我们穿过了现在的淮海路、延安路和静安寺,于午夜时分到达曹家渡。经过静安寺的时候,还看到一具手臂上套着“人民保安队”袖章的烈士遗体。暗淡的灯光下,只见他伸开双手,鲜血染红了蓝色的上衣。战士们走过他身旁的时候,个个投去崇敬的目光,默默地向他表示敬意和哀悼。
到达曹家渡以后,根据师首长的命令,我们团配合兄弟部队攻打宁平桥,从这里强渡苏州河。敌人在宁平桥的北侧部署了一个营,扼守着该桥。我们的突击队刚一发起冲锋,敌人的轻重机枪马上一起开火,密密麻麻的子弹把不宽的桥面封锁得严严实实,部队被子弹压得抬不起头来。第一次攻击没有成功。在重新组织以后,部队接着又进行了两次冲锋,但是仍然没有奏效。部队遭到了伤亡,攻击受阻。当然,当时如果我们使用火炮的话,相信能够很快解决问题。但是战前上级明确规定,在市区一律不准使用火炮。怎么办?为了减少不必要的伤亡,两个团的首长决定,避开敌人的正面,从侧面攻击和牵制敌人。怎么才能尽快绕到侧面呢?首长们摊开地图,想找到一条隐蔽而安全的捷径。这时,一位中年人从人群中挤了过来,说他是踏三轮车的,这里的道路他都熟,愿意为我们带路。首长们一听非常高兴,连忙表示感谢。后来兄弟部队的一个连以及我带的一个排,便在这位工人的带领下,顺利地绕到了大桥西侧的河边,在那里架起机枪,对着敌人的工事猛烈开火。由于这些机枪手都是老兵,射击技术都是顶尖的,所以枪枪都击中了敌人碉堡的枪眼。经过我们这样一阵准确而猛烈的射击,加上正面火力的夹攻,敌人的火力终于被我们压下去了,部队趁势冲过大桥,消灭了守敌。战斗一结束,这位工人又接着帮助我们看管俘虏,整理缴获的武器,清除敌人设置的障碍。战场打扫完后,部队准备继续向北攻击前进,他还想跟着我们往前走。他说:“我踏了多年的三轮车,市区的道路没有多少人比我更熟悉,让我领着你们走,保证会消灭沿路的反动派。”经过再三劝阻,他才恋恋不舍地和我们分手。
另外,在攻打宁平桥的时候,还发生了一件饶有意思的事情。当战斗正激烈进行的时候,附近育才中学的几十个同学突然跑到我们团的指挥所,想为部队作慰问演出。当时战斗还在进行,子弹到处乱窜,部队既没有时间看,环境也不允许演出。眼看演出的愿望实现不了,他们便提出把演出队改成救护队,帮助我们救护伤员。但是由于那天的伤员不是很多,也不需要他们帮助。同学们一看这方面又插不上手,一个个撅着个嘴巴。这时,有的同学干脆拉住我们的衣服,缠着要求发给他们武器,说要跟着我们一起战斗。对这个要求,我们当然不会答应,可是他们那副认真的样子,实在可爱,令我们感动不已。此后我们虽然再没有机会碰到这些同学和这位三轮车工人,但是我们心里却一直记着他们,一直感谢他们。
过了苏州河,部队又立即向驻在中央造币厂的敌人发起进攻。这里的守敌有1 000多人,经过一个多小时战斗,被我们全部歼灭。
拿下造币厂之后,我们继续向东北方向攻击前进。当部队走到天目路火车站附近的一幢大楼时,遇到驻守在那里的敌人的阻击。部队立即停下来,把该楼包围起来。战斗一开始,首先突破该楼的大门,然后逐楼展开攻击。在占领一楼和二楼之后,正准备对三楼发起攻击时,只见从三楼窗口伸出来一面白旗,表明敌人愿意投降。我们随即命令他们放下武器,举起手下楼。等到敌人全部下楼以后,才弄清楚这里驻着一个营的敌人,共计200多人。
过了天目路,一位老百姓匆匆跑过来告诉我们部队,说是交通路上有一个国民党的器材仓库,里面有一支几百人的国民党军队。他并主动给我们带路,把部队领到仓库旁边。到了仓库以后,经过了解,才知道这里驻着青年军的六个连,由一个副团长率领。当时由于部队是分头前进的,先期赶到这里的只有兄弟团的一个排。该排把仓库包围起来以后,首先展开政治攻势,要敌人放下武器。经过一番喊话,再加上军事压力,敌人的副团长动摇了,表示愿意投降,但是还摆架子,要我们派个团长进去和他谈判。但我们只来了一个排,哪里有什么团长?情急之下,率领该排的连指导员便带着几个同志以团长身份,冒险进去和敌人谈判。经过晓以利害和交待政策,这500多人在副团长的带领下,终于放下武器,向我军投降。
解决了这股敌人之后,我们接着又向北攻击前进。26日下午,我们打到了淞沪警备司令部。这时敌人的司令早跑了,但是里面还驻有7 000多名官兵。我们团的二营首先赶到那里,当即对敌人发起攻击。突进围墙之后,一下子就抓到了400多个敌人。随后,其他部队也赶过来了,相继加入了战斗。经过一夜奋战,到27日早晨,敌人被迫宣布投降,7 000多敌人全部放下了武器。
战斗结束之后,我们就蹲在马路边上开饭。那时为了不影响金融秩序,部队不允许到市场上买东西,包括蔬菜,因此只能吃白饭。同时,因为不允许进入民宅,又不能在大街上架起锅来烧饭,所以那两天我们吃的饭,都是从漕河泾烧好之后送到江湾的。这时,站在一边看热闹的群众见我们吃的是白饭,什么菜都没有,于是纷纷转身回家,从家里拿来各式各样的蔬菜,给我们吃。我们当然不肯。这时一些大妈就像照顾从远方回来的亲人似的,用勺子装上菜强行朝我们饭碗里倒,急得大家直往四下里躲。有个大妈看到这情景,含着眼泪生气地说:“真没有见过你们这样的部队!”这情景虽然过去多少年了,但是大妈慈祥的面容,却一直深深留在我的记忆里。
27日下午,我们又继续向东北方向挺进,一直打到江湾机场。在这里遇到的敌人不多,但是缴获的东西却不少。仓库里存放着大量的枪支弹药,还有各种各样的器材。这些统统被我们缴获。
至此,我们从上海的西南角,一直打到上海的东北角,历时三天三夜。在这三天三夜里,部队只能利用战斗间隙,躺在马路上稍稍阖一下眼睛。有天夜里下雨了,大家也还是坚持躺在马路上,没有进民房。在圆满完成了上级赋予的任务之后,我们于27日晚撤离市区。
七十多年过去了,上海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当年我们到过的地方,如今已经完全变了样子,真是换了人间。记得那时的莘庄还是个只有百十户人家的小村子,哪像现在这么繁荣!抚今追昔,此时此刻我想起所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想起当年并肩战斗的指战员和上海地下党的同志,想起那些满腔热情地帮助我军的人民群众,特别是想起那些为解放上海献出宝贵生命的烈士们。陈毅同志曾经满怀深情地赋诗说:“遗爱般般在,勿忘缔造难。”上海战役的胜利,为上海也为我们国家带来了历史性的巨大变化。
(作者系新四军老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