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一般过程
躯体症状及相关障碍的心理评估过程与异常心理评估的一般过程类似,一般包括评估准备、资料搜集和分析总结三个大的阶段,具体可以分解成6个步骤,即确定评估内容、确立评估目标、选择比较标准、收集评估资料、分析和解释评估资料、报告评估结果。
一、确定评估内容
评估者通常会根据患者(或其家人、医生等代理人)的要求,以及患者表现出的问题,来确定评估内容。评估内容一般包含心理和行为两个层面。心理层面几乎可以包括所有的心理现象,如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和心理特征(如人格特征)。行为评估则一般包括自然环境中的行为观察。有的时候,对患者所处环境(如家庭和学校环境)的评估也必不可少,以了解有无诱发疾病的社会环境因素。
二、确立评估目标
躯体症状及相关障碍心理评估的目标一般包括诊断和进程评价。患者的评估目标可以是其中的一个,或者两个。
1.诊断
心理评估的目的之一是帮助临床医师判断患者是否患有躯体症状及相关障碍,并判定问题的严重程度,以便于临床医师或心理健康工作者制定治疗方案。
2.进程评价
心理评估的第二个目的是评估患者心理或行为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评估躯体症状及相关障碍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后的症状变化。
三、选择比较标准
在明确评估内容和评估目标之后,评估者还需要选择比较标准,即将患者的评估结果与哪一标准相比较。通常,躯体症状及相关障碍心理评估的比较标准包括常模参照标准、自身参照标准和专业标准。
1.常模参照标准
即将患者的评估结果,与常模群体的一般情况相比较。常模群体的某些特征(如人口学特征)与患者相似,是某些特征的代表性群体。如将一位躯体症状及相关障碍患者的人格测验结果,与该测验的常模(即患者所在的代表性群体的平均水平)相比较。
2.自身参照标准
即将患者的评估结果,与其在不同时间段或不同情境中的评估结果相比较。如将躯体症状及相关障碍患者接受治疗后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其接受治疗前的情况相比较。
3.专业标准
即将患者的评估结果,与精神卫生领域的相关诊断标准,如DSM-5相比较。
四、收集评估资料
收集评估资料是心理评估的中心过程。资料的收集依据评估内容和评估目的而展开,通常会采用临床访谈、行为观察、心理测量等方法。
五、分析和解释评估资料
通常,评估者会收集到有关患者的大量资料。在这一阶段,评估者需要结合诸如发展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精神病学、心理测量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将这些资料整合成一幅紧密、连贯的临床图谱,以便分析和解释,从而为做出恰当的诊断和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提供有效信息。
六、报告评估结果
心理评估的最后一个阶段是向患者或其代理人报告评估结果。通常,评估者会以书面报告的方式告知评估结果,并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