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爷的抗战壮歌
在我儿时的记忆里,姥姥时常眼含泪花,轻轻地抚摸着镶在镜框里的那张革命烈士家属光荣证,目不转睛地端详着……
从姥姥的讲述中,我知晓了姥爷边国珍悲壮的抗战历程。幼小的我,当时并不知道抗联是怎样一回事,更不知道故事里的这位姥爷是怎样一个人……一种神圣而又神秘的感觉一直伴随着我的童年。
随着年龄的增长,姥姥故事里的那个姥爷形象逐渐清晰。
姥爷出生在黑龙江省望奎县先锋镇坤四村边中屯一个富庶的农民家庭。他自幼勤奋好学,老辈儿们把光宗耀祖、壮大家业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他也不负众望,以优异成绩考入当时北平的清华大学。
入学后,国家危亡、民族危难、外敌侵略、同胞受辱,一件件、一桩桩触目惊心的严酷事实,让这个以往只知小家兴衰、不懂国家安危的农村青年觉醒了、愤怒了,他毅然弃笔从戎,决定打回老家去!
革命先辈于天放是姥爷的同学,更是姥爷走向革命道路的领路人。姥爷追随于天放回到已经被日寇铁蹄践踏的东北大地。一年秋季,他和于天放带领抗日游击队经老家望奎县进绥棱东山打游击。由于日本人封锁严密,他们被困在高粱地里脱不了身。眼看庄稼就要收割,游击队很快就会失去藏身之处;天气转冷,即将入冬,战士们还缺衣少粮;游击队要突围,必须渡过横在前面的通肯河,却没有船只。解决这些困难需要当地人的帮助,并且需要大量资金做保障。
经过再三思量,姥爷决定回家求援。在得到于天放的同意后,姥爷趁天黑偷偷摸回家里,与主事的长辈说明抗日救国的道理,讲清了几十位战友困在高粱地里的处境。他激动地说:“如果不抓紧突围,等庄稼一收,我们必将暴露无遗,日本鬼子抓我们如同探囊取物。我已经是党的人了,你们应该支持我;支持我就是支持党,就是支持抗日。”
老辈儿们看准了这个后生选择的路不会错,全家上下很快达成共识,一方面拿钱秘密筹集军需物资,一方面找理由租借船只。
这时,姥爷已经和姥姥成婚生子。姥姥为了支持丈夫,主动带领家里的女眷做好饭菜,迈着半裹着的小脚用扁担挑着给战士们送到地里。
十余天后,物资、粮食准备齐了。因为船只不足,战士们只能分组陆续过河。为缓解大家的紧张情绪、稳定军心,博学的姥爷镇定而风趣地在岸上给大家讲《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等章节,让大家听着故事轻松过河。
春去秋来,随着一次次与日寇的大小战事,部队东征西战,姥爷家就成了部队补给和歇脚的据点。因为游击队经常进出,家里便挖了一个用于战士秘密藏身并可以逃脱的地窖。每次游击队来到家里,家人都能熟练地随时腾出住处给战士们休息,并做好必需的物资准备。这时,我大舅边平已经能娴熟地给战士们理发,去集市买回布匹、袜子等日常用品。姥姥和妯娌、小姑子们则经常给战士们缝补衣服、添置换季衣被。
时间长了,没有不透风的墙,加之日本人的高压政策,一些胆小怕事之人伺机邀功请赏。当地“百户长”隐约知道姥爷参加抗日并时常潜回家中,便悄悄地盯梢。一次,于天放带人到姥爷家休整。得知姥爷又回家的消息后,“百户长”便向日本人告发。日本人很快就把姥爷家围了个水泄不通。逃脱会连累大家,躲避只能应付一时,危急时刻,姥爷没容于天放同意,让家人把于天放和战友们带入地窖。面对亲人和战友的泪眼,姥爷头也没回,毅然挺身而出,把自己交给了日本人,战友们则得以乘机转移。
“国破山河在,誓死驱日寇;家国两爱不能全,壮士一去不复还。”这是姥爷临别时留给姥姥的唯一遗言。在望奎的日伪监狱里,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姥爷为保全战友宁死不屈。日本人无可奈何,最后把他押解到哈尔滨的日伪监狱杀害。
日本鬼子抓走姥爷后,这个几代人苦心经营的家破败了。二舅边义被日本鬼子装进麻袋里摔打拷问,还未成年的他,哪受得了这番折磨,被吓傻了;几个老辈儿人被抓去后活活打死,其余家人四散逃活路了。
姥姥带着三个儿子和一个襁褓中的女儿——也就是我的妈妈,历尽千辛万苦逃回娘家明水县。面对当时的白色恐怖,害怕连累亲人,娘儿几个只能寄居在一个场院房里艰难度日。两个年龄稍大一点儿的舅舅去给地主家当长工,老舅年纪太小,就去给地主家放猪。姥姥带着妈妈经常是有上顿没下顿,只能乞讨维生。
一天,姥姥要饭来到一个山东汉子的家门口。汉子了解到姥姥的情况后又敬仰又同情,便收留了他们。这位山东汉子对我妈妈视如己出,还陆续给三个舅舅娶妻成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时任黑龙江省副省长的于天放一直牵挂着老同学、老战友的遗孤,通过多方打听,终于得知姥姥一家人在明水县的消息,特意前来看望。见到姥爷昔日的同学、战友,姥姥泪流满面。她接过于天放送来的毛主席签发的革命烈士家属光荣证,却再也见不到丈夫的音容笑貌。
“他在哪里呀?”姥姥哽咽地自语道。
于天放紧握姥姥的手,激动地说:“国珍虽然败了小家,可是他和战友们用自己的生命拯救了我们国家啊!他已经载入共和国的史册里,刻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上……我的老同学、老战友一直和我并肩战斗在一起。”
姥爷身首异处,后人无处寻觅,更无处祭奠他的英灵。然而,“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无数革命先烈像姥爷一样牺牲了,他们没有墓地,纪念碑上也没有他们的名字,但他们永远活在人们的心里。
(整理:薛万博,2015 年 12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