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亲生的吗?
哈,答对了,“我们”的确不会当爸爸妈妈,因为“你”不是“我们”亲生的。
不开玩笑。早期取经故事中的“红孩儿”,的确不是牛魔王、铁扇公主这两夫妻“亲生的”,而这“两夫妻”,原本也不是夫妻。
有点绕?我们先来说说“红孩儿”的原型故事“鬼子母揭钵”。这个故事最早起源于印度教,后来被佛教所吸取。鬼子母,又称“母夜叉”,原为一恶神,有五百个儿子,每天要去捉人间的小孩来吃。后来佛用一个钵盂将鬼子母最小的一个孩子“宾伽罗”扣住——就像如来用钵盂将假美猴王六耳猕猴扣住那样,鬼子母向佛哀告,佛于是借机劝化她说,我扣住你的一个孩子你就急成这样,你每天捉别人的孩子来吃,于心何忍?鬼子母听了教化,从此不再吃人,后来成了佛教的护法天神之一。
宋元时期,有不少话本小说、戏剧以鬼子母的故事为题材,杨景贤的杂剧《西游记》中,鬼子母的这个孩子名字叫——“爱奴儿”(词意约同于“亲爱的宝贝”)。鬼子母作恶吃小孩,“爱奴儿”也不消停,他变成林中小孩向唐僧师徒求救,趁机摄去了唐僧。佛祖正好想降伏鬼子母,于是就用钵盂扣住了“爱奴儿”,鬼子母只好皈依。而“铁扇公主”也是杂剧《西游记》中已有的角色,剧本中芭蕉扇、火焰山都有,只不过铁扇公主是“单身”,既没丈夫也没孩子。
到了小说《西游记》中,“鬼子母揭钵”的情节整个被拿掉了,“爱奴儿”变成了“红孩儿”,捉唐僧的故事保留了下来。不过,这么一个“小妖精”得给他安排父母才合理,于是,杂剧《西游记》中“单身”的铁扇公主被选中,做了小说《西游记》中“小妖精”红孩儿的母亲,这样既给后面“三调芭蕉扇”埋了一条“导火索”,顺便还可以送给“红孩儿”一样新本事——在“火焰山”炼成的三昧真火。
“红孩儿”的这位“新妈妈”,还保留了“鬼子母”一点儿痕迹的,即“铁扇公主”的另一个名字——“罗刹女”。“罗刹”是印度传说中的一种食人恶鬼,男罗刹奇丑无比,女罗刹则美艳如花——所以我们前面会说铁扇公主的样貌应该也是很美的。记得吗?“鬼子母”还有一个别名是——“母夜叉”。“母夜叉”和“罗刹女”在印度佛教中是相互敌对的两个“物种”。“夜叉”,别名“药叉”,对人怀有一定的善意,而“罗刹”是纯粹的食人族。但是,这两个名称传到中国以后,两者之间的区别就没那么大了,大家经常两词连用,来形容凶神恶煞的女人(一般不是指容貌,而是指行为、态度)。所以说,给红孩儿的“新妈妈”铁扇公主起名“罗刹女”,就是为了拐弯抹角地纪念一下他的亲妈妈“鬼子母”。
“红孩儿”这名字也有来历。在北京法海寺的明代壁画当中,鬼子母是一个和蔼可亲的贵妇形象,身旁偎依着一个红衣小孩,正是那时代最常见的孩童打扮。自从“皈依”佛门并且传到中土之后,鬼子母逐渐演变成了类似于“送子观音”一样的孩童保护神形象,她的孩子,自然也从佛教故事中的“宾伽罗”、杂剧中的“爱奴儿”,变成了外表普通的孩童形象“红孩儿”,而“红”字又和“三昧真火”很搭。
北京法海寺壁画 鬼子母
北京法海寺壁画 鬼子母(局部)
其实,“鬼子母”在小说《西游记》中也出场了,就是孙悟空去落伽山请观音来帮忙降伏红孩儿的时候,落伽山这边迎接他的是“二十四诸天”,而到潮音洞向观音菩萨通报的,就有“鬼子母”。“诸天”大体上就是“诸位天神”的意思,佛教有“二十诸天”“二十四诸天”之说,“鬼子母”皈依之后,在“二十诸天”中排名第十五位。小说特意把护教诸天安排在观音菩萨这里,又让观音菩萨收红孩儿为善财童子,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算是特殊形式的“母子”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