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鱼风波
张思德的养父张行忠,是位种田的好把式,却没有自己的地可种,一直租种本村地主范有万的水田。租人家的地,收了粮食,要给人家交纳租粮,劳苦一年,也只够勉强养家糊口。
张行忠除种田之外,还思谋着开条新的生财之路。一天,他去表爷家走亲,吃饭时见饭桌上竟然有红烧鲤鱼。他感到奇怪,就问鱼从哪来,表爷告诉他,这是从河里取的鱼卵,在稻田里把鱼养大,并详细讲述了养鱼的过程。听完后,张行忠心里非常高兴,盘算着:用这不花钱的办法养了鱼,可以拿到六合场街上卖几个钱,手头就能活泛点儿,也能帮家里改善一下生活,挺合算的。吃完饭回到自己家,他就兴冲冲地把想法跟妻子刘光友说了,妻子听了也十分激动,于是夫妇俩张罗着开始养鱼。
他们首先从正月做起,打上几捆竹丫杈,扔到河滩鱼常游动的地方,这叫做鱼窝。每天往鱼窝里撒些食,鱼就到这里吃食、产子。到了清明节,他们把这些竹丫杈连同周围的水草都捞出来,放到水田里。随着天气一天天暖和起来,慢慢地水田里便游出一团团的小鱼群。
看到这些鱼苗苗,张思德一家人都高兴极了,天天不忘捞鱼草、撒鱼食。这一年,张思德十三岁,他觉得这个法子十分新鲜,也非常渴望鱼儿长大能给家里改善生活,于是激发出他养鱼的极大热情。他起早贪黑,割草、砍柴,担到六合场找酒坊换酒糟,到油坊换油饼,这些都是上等的鱼食,拿回来撒到稻田里,既喂鱼,又肥田。
小鱼逐渐长大了,张思德的心里越来越高兴,平常只要有空,他就到田里看看鱼儿。到了桂花飘香的秋天,小鱼已经长成大鱼了,这时再去看却不容易看到它们了,只有拿棍子插到水里一搅,才听到扑啦啦的声音,知道鱼儿都躲到稻棵子深处了。收获在即,一家人充满了希望。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一天,张思德割草回来,却看到地主范有万带着家丁,在水田边指手画脚地嚷着:“给我把鱼捞上来!”家丁吆吆喝喝正要动手。张思德大吃一惊,连忙跑上前来,说:“不能捞啊,这是我家的鱼!”
家丁不怀好意地笑了:“什么你家的鱼!这是范老爷的鱼。我们捞鱼,你别碍事!”
张思德辩道:“这是我们从河里取的鱼卵,是我家养的!”
这时,范有万恶狠狠地开腔了:“你们家养的?这是谁的田?在我的田里养鱼,就是我家的鱼!”说着,他指使家丁:“快捞!挖开田埂,就好捞了!”
田埂被挖开一个缺口,田里的水哗哗淌出,一条条鱼跑进了地主家的网兜里。
张思德的心疼得紧成一团,爸爸妈妈不在跟前,这怎么办?看着哗哗流水的埂口,他冲了上去,一把抢过铁锹,挖土堵埂口。
范有万见张思德敢堵埂口,气不打一处来,抬腿一脚,把张思德踹倒在水田里。田埂又被家丁挖开了。
等张思德站起来,浑身都湿了,看着蛮横不讲理的范有万,他愤怒了,一头撞了过去!范有万没有防备,被撞得一下子坐在了水田里。老地主觉得自己丢了面子,大喊道:“穷小子敢撞我!把他给我抓起来!”张思德怒火填膺,一猫腰从田里抓起一把淤泥甩了过去,正好糊了老地主一脸。
“哎哟!”范有万的眼睛被糊住了,忙用手揩脸上的泥,家丁顾不上抓张思德,手忙脚乱地去照看老地主,张思德便趁机跑开了。
当张行忠夫妇听到消息赶来时,范有万已经回家了。当日虽无动静,可张行忠夫妇觉得此事范有万不会善罢甘休。果然,第二天早晨,张行忠出门干活,范有万的家丁拦住了他,把他带到了范府。范有万恶狠狠地说:“你养的‘好’儿子!把那个野小子交出来!”
张行忠是位胆小怕事的老实人,他赶忙说:“范老爷,鱼我们不要了,孩子还小,您大人不计小人过。我回去一定管教他。”
范有万乜斜着眼睛说:“管教,你怎么管教?光把鱼给我就完了?田,我也要收回,你别想再租了!”
这话如晴天霹雳一般,张行忠声泪俱下说:“老爷,您不能这样啊,我们是有契约的,这田还没到租期,我辛辛苦苦把田沤肥了,您在这个节骨眼上收回,我家……我家不是白忙活了吗?”
“白忙活?我的田,你不让我捞鱼,小崽子还打我,我就要收回!你给我滚!”范有万吼叫着。
这一季的稻谷收了,张行忠的田就被收回去了。张行忠一家没法在韩家湾住下去了,只好迁到六合场镇子上,借了一间草棚栖身。这场风波使张行忠悲愤不已,再加上长期辛苦操劳,不久,张行忠患病去世。刘光友、张思德和小桂香的哭声,随着呼啸的寒风,传得很远很远……
人间的不平,在少年张思德的心灵里,刻下了深深的伤痕!他多么希望这个世道能变一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