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红军
元滩河的水,日夜流淌,雨台山的草,白了又绿,六合场的张思德已经长成十七岁的小伙子了。六合场以外的世界,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1932 年 12 月,由徐向前等人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由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向西转移,冒着风雪严寒,翻越了人迹罕至的大巴山,到达了四川东北境内的渠江上游。这一带是陕西省与四川省的交界处,敌军兵力相对薄弱。红军一踏上川北的土地,便迅速展开攻城克乡的战斗:1932 年 12 月 25 日,拿下通江;1933 年 1 月 1 日,攻克南江;1933 年 1 月 23 日,占领巴中。这么一来,就将这相邻的三个县市变成了红色革命地区。1933年 2 月,红四方面军在这一带建立了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党政领导机关——中共川陕省委和苏维埃政权。
1933 年 2 月至 6 月,红军粉碎了四川反动军阀的“三路围攻”,缴获了大量物资和武器,壮大了自己,巩固了川陕革命根据地。
红军入川,打土豪,分田地,巴蜀震动。尽管当时通讯闭塞,但消息还是传到了六合场穷人们的耳朵里。那些出门背盐的、贩货的,常常被人们拉住打听这些事。说的人、听的人,都津津有味,流露出渴盼红军的神情。
张思德的生父张行品,常出乡出县做小买卖,他带回了许多有关红军打胜仗的消息,告诉刘光友和孩子们。张思德听了,心情激动,有空就和妈妈议论这些事。刘光友说:“我看咱们受苦人出头的日子快到了!”
红军为了扩大根据地,1933 年 8 月下旬,在营山、渠县发动了“营渠战役”。战役进行到第三天,解放了立山镇,红军将立山镇的名字改为长胜县,建立了县级苏维埃政府。县政府设立在一所小学里。这一胜利消息不胫而走,传遍四面八方。
立山镇距六合场仅有几十里路,六合场的人们听到红军胜利的喜讯,奔走相告,欢欣鼓舞。而那些地主恶霸都慌了手脚,有的忙着藏匿钱财,有的赶紧举家远逃,韩家湾的范有万也早早地逃跑了。
这些天,张思德和妈妈开心极了。张思德拉着妈妈的手说:“妈妈,红军都到立山了,我想去给红军带个路,把红军接到咱这里来!”
刘光友想了一下说:“要得!你去吧。告诉红军,六合场的穷人们盼着他们快点来呢!”
第二天,张思德上路了。跋山涉水,一路小跑,来到了立山镇。
立山镇在当地算是一个大镇,平常街上来往的人很多,红军来到这里以后,更是热闹非凡。有的人提着一桶白石灰写标语;有的人敲着铜锣押着恶霸地主游街;有的人往家背分到的粮食。街头巷尾,人来人往,一派振奋人心的新气象。
张思德在人流里穿行,来到一个大门前的高台下,看到几个红军女战士,打着竹板演唱:“立山镇,好热闹,老财哭,穷人笑……”张思德走到一位拿枪的红军战士面前说:“你们红军住在哪里?”
那战士说:“你有什么事吗?”
张思德说:“我是六合场的穷人,是来迎接红军的。”
那战士说:“跟我去找连长吧。”
张思德被领到一个大院里,见到了红军连长陆祯祥。陆连长正与几位同志商量扩展根据地的事,见来了个六合场的小伙子,便问了问六合场的一些情况,然后说:“我们正计划去六合场,但还没有定哪天去。”张思德说:“我是来迎接红军的,六合场的男女老少都盼着红军快点去,我是来给你们带路的。”
陆连长深知贫苦百姓把红军当成救苦救难的大救星,于是决定立即去六合场开展工作。他带着一队人马,由张思德领路,两三个小时就到了。
六合场的群众拥上街头,高喊口号,欢迎红军到来。走在队伍前头的张思德不由得一阵阵热血沸腾,他向两边的人群望着、找着,果然他看到了妈妈!妈妈挥动着平日拄着的竹棍,正向他示意称赞。
这一天,正是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陆连长问张思德:“这里有开群众大会的场地吗?”
张思德说:“有!我带你们去戏楼。”红军来到戏楼,群众也跟了过来。陆连长登上戏台,给男女老少讲话,告诉大家,今晚就找相关人员,商议成立六合场苏维埃政府的事。这个夜晚,天上的月亮分外圆,分外明亮,各家各户也都亮起灯来,人们欢天喜地,胜似过春节。
六合场的大地主刘仁安已经逃跑了,红军就驻扎在他家的大院里。经过一个晚上的准备,第二天就在大院门前,挂上了六合场乡苏维埃政府的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