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出世
河南省的南部有一个确山县。确山县在汉代时称朗陵,到隋代改为朗山,直到宋代才改称确山。确山县位于淮河北岸,西依桐柏、伏牛两山余脉,东眺黄淮平原。北距河南郑州约230公里,南距湖北武汉约280公里,它沟通南北铁路大动脉京汉线,自古有“中原之腹地,豫鄂之咽喉”之称。据确山县志记载,古朗陵城四周建有四寺,东有朗陵寺,南有铁佛寺,西有朝阳寺,北有凤凰寺。朗陵城西有观星台,是汉代朗陵侯观测星辰的地方;南面有霸王台,据说是当年项羽出兵的地方。相传古朗陵城,钟灵毓秀,风景旖旎,人杰地灵,吸引着历代文人墨客争相一睹其风采。
在确山县城正北约10公里处有一村落,名曰:李湾村。李湾村坐落在京汉铁路豫南段的铁道线东侧,村庄的东、南、北三面是广阔无垠的黄淮平原,唯有西面,遥见山峦起伏,峰峦分别名为:乐山、秀山,它是由大别山与伏牛山余脉在这里形成的无数盆地与丘陵。当年,李湾村的四周修建着土围子寨墙,设四个寨门。郑州通往信阳的宽阔的大道穿村而过,村庄成为南北通衢,居民分为东西两区。
在李湾村西区西北角居住着一户姓马的人家。马家的院落内正北方是四间屋舍,其中西三间开有一个门,东一间另开一个门。院内东、西配房,都是三间宽,均为砖木结构,上盖茅草,灰瓦覆顶。
1905年2月13日(农历正月初十)辰时,李湾村沉浸在晨曦微露、春风和煦的一片宁静之中。就在此时,居住在村西区西北角马姓人家的北屋里有一男婴呱呱坠地,声若洪钟,飘出窗外。男婴生肖蛇(俗称“小龙”)取乳名顺清。这个男婴就是后来威名震天下的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将军。
顺清8岁时入私塾读书。私塾先生依据崇尚贤德之意,为小顺清取学名马尚德,同时依千里马之意,又为他起了一个表字“骥生”。
参加革命后,杨靖宇曾使用过周敏、张贯一(又作张冠一、张观一)、乃超、元海等化名。在所有这些名字中,马尚德和张贯一影响较大。1934年初,中华苏维埃“二大”选举杨靖宇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时,所用的名字就是张贯一。杨靖宇这个名字是他在东北驰骋于白山黑水、跋涉于林海雪原,与日伪展开生死较量时起的,经过抗日战火的千锤百炼,这个名字永远镌刻在中华民族的光辉史册上,也世世代代留在了华夏儿女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