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义少年
杨靖宇从懂事起,就特别愿听大人们讲故事。他非常崇敬抗金英雄岳飞的文武双全、智勇无比,崇拜他率领岳家军一次次打败金国的入侵。他痛恨张邦昌、秦桧等卖国求荣之人;他钦佩岳母为岳飞刺字的大义情怀,“精忠报国”四个字深深地刻在少年杨靖宇的脑海里。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当时刚满6岁的杨靖宇,天资聪颖,活蹦乱跳地参加一些有益的活动。他同村中一群小伙伴儿,跟说书人学会了《警世钟》列强侵华一小段唱词,并向京汉铁路工人的孩子们学来了一首讽刺慈禧太后与宣统皇帝的童谣《数大嘴儿》。就这样,他跟小伙伴儿们一起,成群结队地当街表演童谣,唱道:
“西太后耍儿戏儿,
抱个小孩儿做皇帝儿,
金銮殿上‘撒泡尿儿’
龙书案下抓蛐蛐儿,
放个臭屁去闻味儿,
王妃嗔他不懂事儿,
朝臣齐抖马蹄袖儿,
山呼‘玩事儿玩完事儿’!”
小伙伴儿们特将“万岁万万岁”故意念做“玩事儿玩完事儿!”用以讥讽清朝末世腐败的朝政。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采用共和政体。从元旦起改用阳历,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孙中山还颁布了国旗、国歌。
《中华民国国歌》由沈恩孕作词,沈彭年作曲:
亚东开化中国早,
揖美追欧,旧邦新造!
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
锦绣山河普照,
我同胞鼓舞文明,
世界和平永保!
那时候,当杨靖宇的母亲张氏听到了国歌,并由开明人士讲解内容后,打内心深处受到非常大的启发。她下决心送儿子上学读书开化脑筋,让儿子做一个有用之人。杨靖宇刚满8岁时,母亲就把他送入附近的私塾读书。开私塾馆的前清落第秀才刘景臣,是杨靖宇的启蒙老师,按马家家谱序列为杨靖宇取名:马尚德、表字骥生。
杨靖宇的第二任私塾老师叫关易公,是远近闻名的老学究,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极严格。同时,杨靖宇深知自己家境艰难,母亲供自己上学特别不容易,如果学不好,对不起母亲的一番苦心。因此,他废寝忘食、刻苦攻读,不仅熟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还下苦功夫啃起艰涩难懂的《四书》《五经》。杨靖宇喜欢写毛笔字,空闲时,除了背书就是练字,因此,他的学习成绩和毛笔字在全班一直名列前茅。
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个谜一样的问题使杨靖宇百思不得其解:自己家和许多农户一年到头拼死拼活地劳动却吃不饱、穿不暖,还时常受欺压,而有钱人什么也不干却吃香喝辣、穿金戴银、要什么有什么,这个世道为什么这样的不合理,这样的不公平?
那时,在李湾村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老规矩:逢年过节租种地主地的农户都必须给地主家送礼。如果不送,地主就会处处找麻烦,甚至于收回所租土地。有一年,中秋节到了,杨靖宇的二叔支撑着病体借钱买了四盒月饼,特意让杨靖宇给姓王的地主家送去。杨靖宇态度坚决地表示不去。当二叔问他为什么不去时,他说:“王家是人,咱家不也是人吗?王玉玺吃咱们的、喝咱们的,凭什么还得给他送礼?”当二叔无奈地告诉他这是村子里的老规矩的时候,杨靖宇说了一句令二叔震惊的话:不合理的老规矩就得改了它!
晚上,母亲把杨靖宇叫到跟前噙着眼泪劝说道:“我的傻孩子,在人屋檐下,咋能不低头?往后可不能再随便说那些话了,要是让地主听到,咱们就别想在这里住了。”杨靖宇挥着小拳头说:“娘,你不要怕!地主老财要是敢与我们过不去,我放火烧他家的房子。”母亲听了这话,吓呆了,连忙捂住了他的嘴巴。为了这件事,母亲把杨靖宇关在屋子里好几天,不敢让他出门。
20世纪初,正值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的一个时期,辛亥革命的枪响崩塌了清王朝的斜楼陋室,徒留下一堆呛人的尘埃,革命却方兴未艾。当时,在河南众多草莽好汉里最有名的一位就是白朗,人称“白狼”。白朗对少年时期的杨靖宇影响还是比较大的。
白朗(1873—1914),字明心。1873年(清同治十二年)出生于河南省宝丰县县城西大刘庄村一农民家庭。他个头不高,背微驼,性豪爽,好交友,喜救助贫苦人家。幼时读书年余,稍长,在家务农。他家门户单弱,经常受本村地主的欺侮。后来,此人凭借一己之力发动组织起数万人的队伍,成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著名的农民起义军首领。
1913年夏秋期间,豫西农民英雄白朗领导的农民起义军离开宝丰、鲁山来到京汉铁路上,经西平、遂平、确山南下,进军豫、鄂、皖边各县。当大英雄白朗率部经过李湾村“打富济贫”时,其英雄行为在少年杨靖宇的心目中深深打下了烙印,为杨靖宇立志报国、日后的成长,均产生了久远的影响。
农民英雄白朗领导的豫西农民暴动,是民国初年袁世凯统治时期规模较大的一次农民起义。历时三年,起义军驰骋豫、鄂、皖、陕、甘5省,攻州克县多达50余座,威震遐迩。沉重地打击了袁世凯的反动统治与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是中国近代史上震惊中外的大事件。杨靖宇立志:要做白朗第二。从此,他每天早晚抓紧时间,追随四堂叔马鹤龄打拳习武锻炼身体,为未来振兴民族大业做准备。
1914年8月上旬,白朗农民起义军入川不成,返回豫西分兵活动,在临汝、宝丰两县交界的“虎狼爬岭”上被敌人包围。在突围战斗中,白朗奋力与敌激战,不幸重伤,壮烈牺牲。消息传到李湾村,杨靖宇捶胸顿足,痛哭不已,母亲语重心长地劝慰道:“儿啊,还是古人说得好,男儿有泪不轻弹。光哭有啥用?要长能耐、练本领来学习英雄、纪念英雄、争当英雄!”打那时起,杨靖宇就立志要做英雄。
一天,私塾里的刘景臣老先生在课堂上要求杨靖宇背诵出《孟子》里的一段语录,并作解释说明。杨靖宇很规矩地站到刘景臣老先生面前,从头到尾,一字不差地背诵下来,并做了仔细的解释。从此,在杨靖宇的脑海里,就牢牢印下了孟子的那段论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20年后,在即将奔赴抗日最前线之际,杨靖宇把一段推心置腹的话语,留给了亲密战友周保中:
我们是反对旧礼教的,但是可以这样了解,把“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改作“劳动人民之寄希望于共产党,党之寄望于共产党员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那些在革命斗争中,经不起考验而临阵脱逃的,有如朝露见阳光即散失,有如秋草经风霜即枯萎,一个普通的人都应该讲究“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何况是共产党员呢?党员对党的革命事业必须具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摘自周保中:《松柏常青——纪念杨靖宇同志逝世二十周年》(1960年2月3日),《周保中文选》,解放军出版社2015年版,第151页。)
1915年年初,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已渗透到确山县的各个乡村。杨靖宇非常喜欢白话文,但写作起来,总是文白夹杂。此时,他按先生授课的要求,虽对《四书》《五经》中所指定的课文能背诵如流,但很厌烦,总感觉它不合时代的潮流。于是,他寻觅一些野史和小说阅读,尤其对《三国演义》有着浓厚的兴趣。就在这一年里,杨靖宇对家贫买不起教科书的同桌李士芳深表同情,用自己积攒的压岁钱倾囊相助。他还转变男尊女卑的思想观念,常常手把手地教小妹妹写字、读书。
1916年谷雨(4月20日)过后四五天,关易公先生在课堂上讲:做了83天皇帝的袁世凯,在全国人民反对和声讨下,于3月22日宣告撤销帝制,废除“洪宪”年号,恢复民国。讲完话,先生允许学生们去古城(此即《三国演义》关羽、张飞相会的古城)看社火。端午节后,关易公告知同学:窃国大盗袁世凯在众叛亲离的窘境中,于阳历6月6日病死。而后先生去赶集,吩咐学生背《告子》。中午,同学们为清醒脑筋,编演“府台审案”戏。杨靖宇对戏中“府台”不问情由,将被告先打四十大板的情节,提出意见说:“这样演不成,容易屈打成招。作为‘府台’,是有学问的官员,必须有正气。不问就打,岂不是个‘混官’?”大家认为言之有理,尔后,重编重演,表现了正气。
1917年初夏,发生了一件荒唐可笑,而又令国人非常震惊的事件——“丁巳复辟”。
丁巳复辟,又称张勋复辟、溥仪复辟,是民国六年(1917年,丁巳年)6月,张勋利用黎元洪与段祺瑞的矛盾,率5000“辫子兵”,借“调停”为名于6月14日进北京。急电各地清朝遗老进京,“襄赞复辟大业”,拥戴已退位的清末代皇帝溥仪复辟。6月30日,张勋在清宫召开“御前会议”,于7月1日赶跑了黎元洪,把12岁的溥仪抬出来宣布复辟,改称此年为宣统九年,通电全国改挂龙旗,自任首席内阁议政大臣,兼直隶总督、北洋大臣。复辟消息传出后,孙中山在上海发表《讨逆宣言》,段祺瑞在日本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组成讨逆军,防守的“辫军”一触即溃,张勋在德国人保护下逃入荷兰使馆,复辟仅仅上演了12天。
这件事,在李湾村小学里引起了学生们的轰动。当时,杨靖宇与同学们编顺口溜讽刺道:
宣统比俺们小一岁,
治理国家他不会,
是封建遗老要复辟,
最可笑的是段祺瑞!
是年,杨靖宇初小毕业,因品学兼优,公认报考县城高等小学没问题。但因家贫不能助学以及其他原因,而未被录取。这是杨靖宇有生以来第一次遭受到的挫折。他引为自己最大的耻辱。对此,虽忿忿不平,但未灰心丧气,反以挫折为磨刀石磨砺自己,并鼓励与自己同龄生肖属小龙的同学说:“小龙跳龙门,一跳不成要再跃!”
被拒之校门之外的杨靖宇,随从姨表祖(母亲的亲姨夫)王中佛到古城傅楼私塾馆复读。他同傅楼的同学徐中耀(1907—1969,曾用名徐子荣,河南省确山县人。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4月担任确山县“临时治安委员会”青年部长,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4月任中共确山县委书记,后考入北平民国大学并继续从事党的秘密工作。1932年被捕入狱。1936年9月,经中共中央北方局营救出狱,后代理确山城关特支书记。1937年3月任山西省工委秘书长。1938年初,中共晋冀豫省委成立,先后任省委宣传部部长、组织部部长。1942年秋,任太行区五地委书记兼五军分区政委,集中力量领导根据地的整风运动。1944年至1945年,先后任八路军豫西抗日独立支队政委、豫西地委书记、河南区党委委员、河南第一地委书记、河南省军区第一支队政委兼第一军分区政委。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原军区第一纵队第一旅政委、华东野战军独立师政委、华北野战军第十三纵队政委、第一野战军六十一军政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公安部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部长,国务院内务办公室副主任等职。1956年,被选为中共第八届中央候补委员)接触较多,成为好朋友。是年秋,再次报考县城高等小学,正赶上汝南、信阳、罗山三个地方均未设置高小,考生云集确山县城,使本届考生高达三千多名。只录取8个班360名。杨靖宇的成绩名列前茅,终于被确山县立第二高等小学录取,分到“庚班”,不久又被选为“庚班”班长、校学生会代表。
确山县立第二高等小学的学生中有少数官宦豪门子弟,他们经常仗势欺辱穷人家的孩子。杨靖宇出身贫苦,不仅朴实,还富有正义感,个头又比同龄学生高出许多,自然而然成了穷苦学生的排头兵和主心骨。
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了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的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这场运动史称“五四运动”。
对北京的青年学生爱国运动,紧靠京汉铁路的确山县城各小学也都积极响应。校学生会代表杨靖宇,被学校指派为带队人,组织指挥同学们上街游行示威,进行街头演讲,并到车站、商店查禁日货。
一天上午,杨靖宇率领同学们到火车站和街市搜查日货,宣传购买日货的危害和抵制日货的意义。一位铁路工人告诉杨靖宇,昨天晚上一个店主拿着县长手谕提走几大包货物,不知里面有没有日货。杨靖宇随即带领同学们来到这家商店,不顾店主的软磨硬抗,查出的日货全部没收。但这家店主用钱买通了官府,收受了贿赂的反动官府派人出面袒护店主,干涉学生的正义行动。杨靖宇怒斥派来的人:身为国家官员,不思报国为民,却为不法奸商说情,还有没有中国人的良心?来人见杨靖宇软硬不怕,就找来校长,让校长出面管教,制止学生没收日货的行为。校长以不听劝诫就开除学籍相威胁,要求杨靖宇及众学生放弃对该店的查处。杨靖宇毫不畏惧,斥责校长不爱国还反对学生爱国,同时警告校长,若真敢开除学生,就号召全校同学罢课,要求罢免校长。校长又气又恼又怕。他明白,时下各地学潮不断,抵制日货是举国上下人心所向,真要是把学生激怒了,把事态搞糟了,自己只会落个卖国罪名。想到此,校长悻悻而去。杨靖宇和同学们一把火点燃了日货,熊熊烈焰腾空而起,在火光及众人的欢呼声中,杨靖宇感受到了爱国的力量,正义的力量,人民的力量!
1920年秋季开学后,确山县教育当局派“学监”前来“整肃校纪”。一天“学监”借口丢失了衣服,叫“团防营”指派士兵吊打校工老李。对此,杨靖宇义愤填膺、仗义执言,立马发动学生驱赶兵差,由此引发一场“团防营”派兵包围学生的事件,险遭学校开除学籍。后经杨靖宇的据理力争,迫使“学监”偷偷溜走了事。校长认真弄清事情真正缘由后,非常感激杨靖宇主持正义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