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云刚

北碚区印光蜜蜂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杨云刚,男,55岁,金刀峡镇小华蓥村青山沟组村民。2003年,他在天府矿务局三汇三矿务工时受伤,被认定为肢体四级残疾。受伤后,他没有怨天尤人,没有“等靠要”,坚强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磨难,用辛勤的汗水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成为一名身残志坚的养蜂人,靠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并带动周边贫困户养蜂,让他们如期实现脱贫。
自强不息,身残志坚
2003年,39岁的杨云刚在煤矿打零工时,突遇矿内一根支柱倒下,致其左大腿根部辅骨断裂。这对于一个三口之家而言,犹如晴天霹雳。杨云刚卧病在床,无任何劳动能力,孩子尚且年幼,靠着妻子打工维持生计。即使生活条件举步维艰,他也没怨天尤人、自暴自弃。为了能早日撑起整个家,他积极配合治疗。2005年,他能下床拄双拐行走;2008年,他的左腿基本康复,但留下了跛脚的后遗症。他明白,等待政府的救助是被动的,生活只有靠自己的双手去打拼,才能越来越好。伫立许久,他终于下了一个决定——养蜂。
坎坷蜂路,荆棘踏平
有了雄心壮志后,杨云刚便向曾经也养蜂的岳父取经。在岳父的教导和帮助下,他开始摸索着养殖“中蜂”品种,四处奔波后,终于将蜜蜂们安置好。但就在夫妻俩以为可以松一口气时,意外却发生了。杨云刚在某天检查蜂箱时,发现许多小蜜蜂竟突然死掉,蜂蜜也被严重破坏。看着一片狼藉的蜂箱,自己的心血毁于一旦,杨云刚震惊不已的同时又心痛万分。
“马蜂要偷吃蜂蜜,牛角蜂甚至还要咬小蜂。”这次的害虫危机严重打击了杨云刚。害虫是一大难点,防不胜防,有时半夜还要去蜂箱处折腾一番。在坚持不住的时候,他总是想想过去更艰难的日子,咬咬牙又坚持了下来。他每天观察、思考、寻求出路,终于总结出检查规律。克服了这道难关,杨云刚比以往更加坚毅。在他的悉心照料下,从2008年至今,蜂箱已经由原来的几箱发展为100多箱。2014年6月,杨云刚建立残疾人创业(养蜂)基地,并成立了重庆市北碚区印光蜜蜂养殖专业合作社。
心怀感恩,回馈社会
近年来,在各级政府,市、区残联的关心关怀下,通过农技辅导、资金支持、长效帮扶等多种形式递上脱贫“拐杖”,帮助农村残疾人走上致富大道。在农技专家的帮助下,杨云刚将养殖场整改得更加标准、更加规范。
“我一定尽力把养蜂事业做好,回报社会和乡亲。”杨云刚选择将这份情谊传递下去,回馈给社会,带动小华蓥村村民一起脱贫致富。目前,他已教授小华蓥村30名村民养蜂,与3户贫困户签订了带贫协议,并且持续带动发展。杨云刚自己家已有160桶蜂,平均每年可产蜂蜜1000余斤;全村已有300桶蜂,平均每年可产蜂蜜3000余斤。
坚韧推开了困难,勤劳战胜了贫穷。杨云刚在自身条件艰难时,咬牙坚持,砥砺前行,即使在黑暗中摸索,也不自暴自弃。得到政府的资助后,他心怀感恩回报社会。杨云刚用自己身残志坚的精神鼓舞着小华蓥村的每一个贫困户,受到广大村民的一致好评。

丰收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