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3
逻辑上的破绽
——缠绕悖论
材料一
古希腊流传着一个神话故事。一条鳄鱼从一位年轻母亲怀中抢走了她的小孩。它对万分悲伤的母亲说:“我问你一个问题,我会不会吃掉你的孩子?答对了,我就把孩子归还给你。”
妇人思考了一会儿说:“你想吃掉我的孩子!”
鳄鱼兴高采烈地说:“如果我把孩子还给你,你就说错了,所以我可以吃掉你的孩子。”
孩子的妈妈立刻说:“不!不!如果你想吃掉我的孩子,就表示我说对了,你该信守诺言将孩子还给我。”
母亲的回答令鳄鱼左右为难。交回孩子,母亲的话就说错,它可以吃掉小孩,可吃掉他却又证明母亲的话对了,这又得让它把孩子无伤害地交出来,唯一的选择只能交还孩子。母亲利用悖论这奇特的自相缠绕的逻辑救了孩子。
这就是有名的“缠绕悖论”。
材料二
传说古希腊的一个国王,有一次在处死一批囚徒时突然产生了一个怪念头:“我要和死囚们开个玩笑。让他们自己挑选一种死法——被砍头或是被绞死。”(当时的死刑只有砍头和绞死两种)
国王就对囚徒们宣布:“我让你们任选一种死法,你们可以随意说一句话——如果是真话就给绞死,如果是假话就给砍头。”
这批囚徒的命反正操纵在国王手里,难免一死,所以很多囚徒都很随意地说了一句话,于是有的被砍头,有的被绞死;有的说半真半假的话也被看成假话,照样砍头。
在这批囚徒中,有个叫达令的聪明人。轮到他上刑时,他对国王说:“你们要砍我的头!”
国王听了左右为难起来:如果真的砍了他的头那么他说的话是真话,而说真话的就应该被绞死;如果他说的是假话,假话是应该砍头的,于是他的话又变成了真话。他的话让国王既不能绞死他,也不能把他砍头。
国王只得挥挥手:“那就放你一条生路吧。”
于是达令身后的那群囚徒也都因学说这句话而得救。
材料三
两个15岁的学生找到他们的希腊老师问道:“老师,究竟什么叫诡辩呢?”
老师考虑了一下,然后说:“有两个人到我这里来做客,一个人很干净,一个人很脏。我请这两个人洗澡,你们想想,他们两人中谁会洗呢?”
“那还用说,当然是那个脏人。”学生脱口而出。
“不对,是干净人。”老师反驳道,“因为他养成了洗澡的习惯:脏人却认为没什么好洗的。再想想看,是谁先洗澡了呢?”
“干净人。”两个学生改口道。
“不对,是脏人,因为他需要洗澡。”老师又反驳说。
然后再次问道:“如此看来,两个客人中谁洗澡了呢?”
“脏人!”学生喊着重复了第一次的回答。
“又错了,当然是两个都洗了。”老师说,“干净人有洗澡的习惯,而脏人需要洗澡。怎么样,到底是谁洗澡了呢?”
“那看来就是两个人都洗了。”两个学生犹豫不决地回答。
“不对,两个人都没洗澡。”老师解释说,“因为脏人没有洗澡的习惯,而干净人不需要洗澡。”
“有道理,但是我们究竟该怎样理解呢?”学生不满意地说,“你讲的每次都不一样,而又总是对的!”
“正是如此。你们看,这就是诡辩!”
资料来源:李晓芳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实践教程》,2019年版
案例讨论
1.如何正确对待日常思维活动中出现的逻辑思考上的破绽?是力图避免克服?还是利用它使自己变被动为主动?
2.谈一谈辩证法和诡辩论二者的区别与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