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信息
书名:汽车性能集成开发实战手册
编著:饶洪宇 许雪莹
主审:余卓平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11-01
ISBN:9787111684701
本书由机械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授权掌阅科技电子版制作与发行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图1-52 结果检查(加速踏板行程)

图1-53 结果检查(发动机转速、档位、车辆的加速度)

图1-55 结果检查(发动机)

图3-33 WSA轮胎频谱分析算法

图3-47 带信号监测的ESP支架振动试验结果

图4-26 不足转向度分解

图4-27 侧倾转向测试结果

图4-29 侧向力转向测试结果

图5-10 不同类型汽车的侧向力特性随偏航角的变化(图片来源:SAE 2016-01-1620)
MPV—以MPV为代表的单厢车 SH—小型掀背式轿车或紧凑型SUV等两厢车 SUV—中大型SUV NB—阶背式或快背式三厢车

图5-32 三厢轿车表面的实际压力系数分布云图

图5-33 前舱盖与风窗之间的分离涡

图5-34 车尾后部的分离涡

图5-35 A柱及C柱引起的剧烈涡流

图5-39 空气帘对前车轮外侧速度场的影响(车轮处水平截面)

图5-41 车尾侧后部的气流分离特征

图5-42 车轮扰流板附近的流场

图5-44 车底部流场水平截面的总压云图

图6-24 车身某局部结构损伤分布云图

图7-15 乘员防护胸部前移量-对胸部的压力曲线

图7-34 OLC计算方法

图8-19 仿真与实测对比曲线

图9-18 折边胶应用部位

图10-22 有限元分析

图10-27 传递路径及贡献量分析

图10-28 OTPA分析过程

图10-29 四缸内燃机频率阶次关系

图10-34 电驱动噪声

图10-38 中低频路面噪声控制和优化

图10-43 3D波束成形声阵列在风洞试验中的应用(来源:朗德科技)

图10-44 计算空气动力声学仿真

图10-51 车外噪声声源成像

图10-52 车外噪声(30Hz)BEM计算结果

图10-56 异响的识别与评价

图10-57 车身轻量化

图10-58 动力总成轻量化

图10-64 利用机械式发声装置改变发动机声品质

图11-9 前IP吹面出风口上下极限流线图

图11-10 后顶棚吹面风道气流分布

图11-11 吹脚出风方向

图11-15 某车型前风窗除霜气流分布

图11-16 某车型侧窗玻璃除霜气流分布

图12-6 新能源车型冷却系统

图12-21 车辆前端压力及散热器表面温度分布

图12-25 整车零件温度分布

图12-26 高温排气对后保险杠温度的影响

图12-27 热机停车后热空气上浮过程
(Soak表示车辆熄火浸置)

图12-28 DPF再生过程对燃油箱及管路温度的影响
(DPF全称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代表柴油颗粒捕捉器)

图13-39 不同发泡振动传递对比示意图

图14-46 某车型虚拟开关布置策略

图14-50 PSB模型评审案例

图16-13 某车型换档点与车身空腔模态

图16-14 某车型的多传力路径设计
随着近20年来汽车行业的飞速发展,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自主品牌整车及零部件的研发能力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整车研发正处于从对标模仿走向全自主开发的过程,汽车从以整车架构主导的开发模式逐步转向以整车性能驱动的开发模式。本书系统地介绍了与整车各项核心性能相关的基础理论、设计方法和工程开发案例,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全书分运动性能、结构性能、舒适性能及综合性能4篇共16章,涵盖整车动力性和经济性、整车驾驶性、制动性能、操纵稳定性和平顺性、空气动力学性能、整车结构强度、整车安全性能、整车可靠性与耐久性、车内环境品质、整车NVH性能、空调性能、整车热管理、座椅舒适性、汽车人机工程。此外,本书还介绍了各性能板块之间的内在物理联系和融合开发,通过工程案例阐述了整车性能开发中的精益化和集约化方法,同时对整车性能的主观评价进行了介绍,为汽车研发人员和技术管理人员评价产品提供了技术参考和标准。
本书由具有丰富理论基础且拥有多年整车研发经验的一线研发人员联合编写,内容丰富,取材新颖,图文并茂且通俗易懂。本书理论扎实,实用性和实践指导性强,适用于从事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研发的人员学习参考,也可作为高校汽车相关专业师生的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