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吉利的成长:通过并购扩张、控制产业链实现快速发展
对于中国制造业而言,吉利的成长是一种教科书式的成长:对内强调核心技术,对外讲究扩张发展,充分运用资本运作,构建强大的金融能力,迅速控制产业链。此前,我曾在1997年到台州看到过当时吉利展示的那款“车头像奔驰、车身像宝马”的汽车,并认为满口“汽车没啥了不起,就是一个发动机加四个轮子”的老板李书福是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疯子”,连号称“企业教父”的柳传志都不相信他,一直劝李书福“干点正事”。但是,我们当时的课题组组长、一贯相信民营企业力量的著名经济学家钟朋荣相信他。今天,李书福成功了,用他超常的整合能力和惊人的坚持,使吉利成为行业的领军企业。2019年5月,我带领着乐创企业家俱乐部成员前往杭州湾吉利车间考察的时候,其车间的智能化程度在国内汽车制造业中都应该算是一流的了。
吉利的发展展现了两大突出的特征:核心技术拿来主义和控制整体产业链。这不仅仅体现在国内的扩张上,更体现在一系列的并购重组上,除了将沃尔沃收归中国品牌外,最令世界哗然的是对奔驰的控制。
2018年2月24日,吉利集团宣布,其已通过旗下海外企业主体收购戴姆勒股份公司9.69%具有表决权的股份,正式成为其第一大股东。就为这事,连曾经不相信李书福的柳传志都出来为李书福点赞。
吉利只是一个民营企业,一无技术优势,二无品牌优势,在百年老店戴姆勒面前实在显得很渺小,但是,当中国市场彻底拥抱民营企业后,吉利迅速成长。在一段相当长时间的积累后,吉利已经不止一次上演了这种“蛇吞象”的表演,其目的就是通过各种并购和收购获得自己需要的各种关键资源和能力。吉利此次收购戴姆勒,很大程度上就是看中了其在锂电池和燃料电池方面的领先技术,因为吉利要拿下电动车市场,就要握有一定的筹码,在与戴姆勒提出合资共建电动车被拒绝之后,才开始了这次的“曲线救国”的历程。战略管理的资源能力学派有一个VRIO模型
,就是一种判断企业关键资源能力的方法论。当企业清楚了自己下一步的发展方向时,就可以通过这些方法去判断哪些资源和能力是未来最需要掌握的。资源和能力的获取要么是内部积累,要么是外部整合。至于选择哪种方式,这就要看是什么驱动着企业发展了。有的企业是量体裁衣型的,有多少资源就干多少事,稳扎稳打。这样的企业一般都会选择通过内部积累获取关键资源和能力。有的企业则不同,它们属于市场环境驱动型,强调的是对市场机会的快速把握,其中的典型就是吉利集团。
李书福在不到20岁的时候,就向父亲要了120元,买了照相机到街上为路人拍照赚钱。如果他是内部资源能力导向的创始人,那他要么可以成为一名摄影师,要么可以成为影像行业的企业家,这都不好说。可驱动他的是中国正在蓬勃发展的市场。没过多久,他就看好中国家电市场的机会,与朋友合伙创办了黄岩县石曲冰箱配件厂,接着开始自己生产电冰箱。1989年,他们厂的年产值就超过了1000万元。到了20世纪90年代,李书福又看到了摩托车正在沿海城市快速流行起来,他又取得了一张摩托车生产许可证,跑去一家濒临倒闭的国有摩托车厂,造起了踏板摩托。按常理来说,这些行业之间任何关系都没有。李书福这样跳来跳去,凭什么就能活下来呢?他是如何掌握那些支撑企业发展的关键资源和能力的呢?你可以说他之前的这些经历是因为特殊国情,可这之后李书福的造车之路,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现代企业家的资源整合能力。很多传统企业老板都觉得,我创办的公司就是我的,不但分不清个人财务和公司财务,连与合作者、团队成员的契约关系也不遵守。结果把融资做成了烂账,把管理搞成了道德绑架,自然也就谈不上资源整合。而李书福早早就学会了这一课。1999年,国家拉动内需,汽车和房地产成为热点。没有汽车生产许可证这一关键资源的李书福,就通过合资的现代公司行为,与拥有生产经营权的一家汽车厂共同成立了四川吉利波音汽车有限公司。2011年,吉利顺理成章地成为首家获得轿车生产资格的民营企业。而这只是开始,真正让李书福和吉利在国际汽车行业崭露头角的还是那次对于沃尔沃的收购。通过与福特的博弈,吉利获得了沃尔沃9个系列产品、3个最新车型平台、2000多个全球网络,以及品牌价值、人才、重要供应商等各种汽车行业发展必须的关键资源和能力。当然,这个过程也让吉利培养出了其区别于其他汽车企业的“并购能力”。在此之前,吉利已经具有了两次跨国并购的经验,一次是2006年控股英国锰铜,另一次是2009年全资收购全球第二大的澳大利亚自动变速器公司DSI。按照李书福的话说,这两个项目并购都是直接用海外资金,用并购的资产做抵押向海外银行贷款,或者在海外资本市场发债发股。收购沃尔沃之所以能成功,之前的国际并购经验功不可没。
之后,吉利汽车与沃尔沃之间的技术与管理不断磨合沉淀,使得李书福对于整个行业规律的把握更加炉火纯青,最终收购戴姆勒股份公司9.69%的股份。可以说,吉利在最好的时机迎来了最快的发展,通过这次以市场换技术为目的的海外并购,吉利又向全球化企业迈进了一大步。现在吉利的规划是,到2025年实现年产销300万辆,进入世界汽车企业前十强。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