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国制造的成就:彻底结束短缺经济,建成高端装备体系
在经过40年的快速发展后,中国制造彻底结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长期的短缺经济,中国经济进入供给侧改革的新时代,中国制造业成长为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引擎,占GDP的比重达到35.85%,占全球制造业的比重也超过了21%;装备制造业规模超过20万亿元,占全球比重已经超过三分之一。据联合国公布的39个工业大类、191个工业中型分类以及525个工业小类,全世界只有中国一个国家拥有所有的分类工业,传统的制造业大国美国、德国、日本、法国等都没有。2010年以来,我国一直保持着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的位置,创造了主要的就业、提供了发挥决定作用的外汇,中国工业制成品一度贡献了全国外贸出口总额的90%。而我国的装备制造业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成就。
在2019年第五届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价值创造论坛上,机械工业经济管理研究院院长徐东华教授在开幕式的主旨演讲中指出:
改革开放40年,我国重大技术装备在追随中实现了超越:一批重大技术装备实现了突破,且打破了国外发达国家的垄断。轨道交通装备、1000千伏交流和±800千伏以上直流特高压输变电成套设备制造技术进入世界领先行列;“神舟”号系列航天飞船发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研制成功,ARJ21新型支线客机交付商用,多轴精密重型机床等产品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乙烯装备成套技术全面立足自主,百万吨级乙烯压缩机组实现“中国创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华龙一号”核电机组成功出口巴基斯坦;全球最先进超深水双钻塔半潜式平台“蓝鲸1号”首次成功试采可燃冰;世界首颗量子卫星“墨子号”成功发射,为我国构建覆盖全球的量子保密通信网络奠定了技术基础。一批优秀的中国制造业企业成为世界级领先者。中国中车集团以2297.2亿美元的营业收入排名第26位,成为全球轨道交通装备制造领域的龙头企业;东电、一重、沈鼓、杭氧、徐工等企业进入世界同行先进之列。振华重工的港口设备占全球市场份额80%以上;特变电工已进入美国、印度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市场。
近年来,代表高科技水平的智能制造装备发展势头迅猛,2017年市场规模已经突破1.5万亿元。2019年在整个制造业增长减缓的情况下,以智能制造装备为核心的战略新兴产业和高端装备仍保持了高增长的态势,增长率超过了10%,远远高于同期的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