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一
要高度重视传统制造业
周博士的这本书从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开始,阐明了先进制造业的带动性作用,论述了制造业强国的必要性和必然性,从产业结构、企业主体、城市创新的角度,提出了我国制造业的强盛路径,很有新意。
书中的有些观点,我是很赞同的,比如对传统制造业的重视,也就是对于“强基”的关注。我一直强调:在我国的高技术制造业、高端装备制造业、传统制造业三大制造业板块中,目前最有竞争力的产业是传统制造业,从这次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时各国纷纷抢购我国生产的防疫物资产品就可以充分证明。在我看来,传统产业其实不传统,经过改造提升就是先进制造业,“夕阳产业”成了“朝阳产业”,如纺织服装业等。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国的工业化基础已经很强大了,其实还是很薄弱的。这个基础是指我国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过程中,围绕工业化和信息化建设所需要的各类基础要素,是指工业赖以生存的基础和基础设施,包括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基础材料,基础制造装备和检测设备,基础技术、研发和技术创新体系,基础文化、教育和人才,基础环境、基本政策等。根据中国工程院对26类制造业主要产业存在短板的分析,在当前及今后的一段时间内,产业基础的薄弱环节聚焦于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包括高端芯片和传感器)、基础材料、基础检测检验设备和平台、基础制造工艺和装备、基础工业软件。工业化基础薄弱的问题是我国加快制造强国建设的核心问题,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更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不可能绕过的重大问题。在这个历史机遇期,从供给侧改革入手,再造工业化基础,对于中国实现制造强国、摆脱发达国家的制约和封锁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关于这一点,这本书给予了浓墨重彩,可见作者用心良苦,期望各位读者也能产生共鸣。
屈贤明
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
2020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