罐子里的大脑
早在现代成像技术出现之前,科学家们就设想,如果他们能够成功观察到人的大脑,他们就能够比较出高智商的人与普通人、暴力罪犯与守法公民大脑之间的物理差异。但事实并非如此简单,例如,与人们想象中的不同,聪明人的大脑并不比普通人的大脑大。
1955年,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去世,他的大脑在被切除、检查、拍照和存储之后消失了20年,直到1978年被重新找到。他的大脑被切成240块以供显微镜观察,科学家们最终发现,爱因斯坦的大脑和“正常”的大脑(那些没有获得诺贝尔奖的物理学家的大脑)相比,没有大小上的差异,但有一些结构上的差异:爱因斯坦的大脑缺少一些正常大脑拥有的特征,有观点认为这可能使他的神经连接比一般人更容易。爱因斯坦大脑的顶下小叶比普通人宽15%,这个区域负责数学思维、视觉运动整合和空间认知。另外,他大脑各部分之间的连接也比普通人多。
观察人去世后的大脑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精神疾病,例如我们发现,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大脑会出现组织萎缩。

上图展示了大脑的不同区域对应身体不同部位的感觉输入。图中不同身体部位的相对大小,代表了大脑参与处理其所接收到信号的区域的大小,所以在这幅图像中,手的尺寸比脚要大得多
通过脑部扫描,我们可以看到人们在思考或做梦的时候,大脑的各个区域在进行哪些不同的活动,以及大脑是否出现了异常或损伤。但我们还是不清楚人们在想什么,虽然观察别人的想法会产生涉及个人隐私的伦理问题,但这对那些瘫痪和无法交流的人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
意念移物
脑机接口(BCI)设备可以接收脑电波并将其直接输入计算机。利用这种技术,我们可以训练猕猴用意念来移动物体。在实验中,猕猴的手臂被固定住,实验者将一个细如发丝的传感器植入它的大脑,该传感器能够检测到传入猕猴手臂上的信号,然后用它们来控制机械手臂。这个技术目前对人类来说,还不是很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