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

这些文物是历史的见证

故事原委

2017年10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看到了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中文译本,讲解员说这个译本是由一位共产党人的老父亲放在“衣冠冢”里二十多年方才保存下来的。习近平总书记听了连称很珍贵,说这些文物是历史的见证,要保存好、利用好。

故事延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展厅陈列柜里看到的这本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中文译本,具有非同寻常的来历。

“衣冠冢”里埋藏着一个天大的秘密

张人亚(原名张静泉,亦称张仁亚),浙江宁波人。他初中毕业后到上海法租界一家打造金银首饰的银楼当学徒。1921年参加社会主义青年团和中国共产党,是青年团和共产党最早的成员之一,也是上海最早的工人党员之一。

1922年9月,上海金银业工人俱乐部成立,张人亚任主任。他在工人俱乐部成立大会上指出,俱乐部“就是保存工人生命的机关”,希望工人们团结在俱乐部周围“努力做去”。10月上旬,在张人亚等工人领袖的带领下,上海金银业工人俱乐部发动金银业工人罢工,在罢工宣言中揭露资本家对工人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同时指出:罢工是被逼迫的,俱乐部是工人的第二生命,必须誓死捍卫之。

这次罢工,2000多名工人罢工28天,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在城市举行的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罢工,对上海各界产生强烈震撼,充分体现工人阶级组织起来的力量。10月下旬,租界巡捕房镇压罢工运动。淞沪警察厅以私设“秘密机关”“要挟罢工”的罪名,取缔金银业工人俱乐部,通缉张人亚等。

1924年10月,中国共产党派张人亚到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他白天听课学习、讨论,晚上站岗、放哨,周末参加义务劳动。除了上课学习,他还认真研读《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资本论》等马列著作。在他撰写的个人及家庭情况汇报材料中,明确表示,自己要成为“一个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工具——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过程中的一个工具”。

回国后,张人亚曾主办上海总工会机关报《平民日报》,为上海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充当舆论前锋。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白色恐怖笼罩上海。张人亚当时在中共中央机关工作。为了确保自己学习、保存的《共产党宣言》等革命书刊万无一失,1927年底,张人亚秘密回到宁波老家,将一批革命文献交给父亲张爵谦,要求父亲想方设法保存好。

张人亚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给父亲留下的是珍贵的革命文献和无尽的思念。张人亚的父亲为了不辜负儿子的重托,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一个办法,编造了“不肖儿在外亡故”的故事,1928年冬在霞浦镇长山岗上建造了一个“衣冠冢”,埋葬了儿子“张人亚”和早年病故的儿媳顾玉娥。其实,“衣冠冢”里埋藏的是一个天大的秘密——张人亚交给父亲保存的革命文献。

从此,张人亚的父亲苦守着“衣冠冢”里的秘密,期待着有朝一日儿子会突然回来,取走“衣冠冢”里的革命文献。就这样等呀、等呀,一直等待了二十多年。

然而,张人亚再也没有回来。

“一个最勇敢坚决的革命战士”

20世纪30年代初期,上海的白色恐怖极为严重。由于连续发生“顾顺章叛变事件”“向忠发叛变事件”,中共中央机关和工作人员在上海难以开展工作,陆续转移到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瑞金,张人亚就是其中之一。

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张人亚任中央出版局局长兼总发行部部长、代中央印刷局局长,领导中央印刷厂印刷大量革命书籍和报刊,为广大党员、干部和红军指战员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在艰苦的革命战争环境中,由于工作繁重,张人亚积劳成疾。1932年12月23日,张人亚带病从江西瑞金去福建长汀检查工作时,病逝于途中,时年34岁。

1933年1月7日,中央革命根据地主办的《红色中华》刊登《追悼张人亚同志》,悼念张人亚:“人亚同志对于革命工作是坚决努力,刻苦耐劳,在共产党内始终是站在党的正确路线之下与一切不正确思想作坚决斗争,在党内没有受过任何处罚,因为努力工作为革命而坚决斗争使他的身体日弱,以至最后病死了。人亚同志已死了,这是我们革命的损失,尤其是在粉碎敌人大举进攻中徒然失掉了一个最勇敢坚决的革命战士。”

《共产党宣言》最早的中译本

1949年10月1日,中国革命终于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了。张人亚的父亲张爵谦热切地期盼着儿子回来,张人亚却没有回来。

1951年3月24日,中共上海市委机关报《解放日报》刊登张人亚父亲的寻人启事:“张静泉(人亚)1932年后无音讯,见报速来信,知者请告。”然而,张人亚仍然没有回来,也没有任何音讯。

尽管儿子没有回来,但张人亚的父亲认为:“共产党托我保存的东西,一定要还给共产党”。1952年7月初,张人亚的父亲掘开“衣冠冢”,打开棺材,让张人亚的弟弟张静茂将已经埋藏二十多年的部分革命文献捐献给上海工人运动史料委员会,1959年又将其余文物捐献给上海革命历史纪念馆筹备处——现在的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

有关方面经过鉴定,张人亚父亲为张人亚保护的这批革命文献,已经成为珍贵的革命文物。其中《共产党宣言》是中国现存《共产党宣言》最早的中译本,其余大部分革命文献作为一级文物被中央档案馆、国家博物馆收藏。

于是,在上海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展厅里,细心的观众会看到一本《共产党宣言》中译本,上面标明“张静泉(人亚)同志秘藏山穴二十余年的书报”。

在北京的中央档案馆珍藏着一本铅印小册子——《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案》,也来自张人亚保存的这批革命文献。这是研究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不可或缺的重要历史文献。这本小册子共有10个历史文件,其中第一部中国共产党章程堪称珍本,封面盖的收藏章上写着:“张静泉(人亚)同志秘藏”。

故事启迪

这是一个红色家庭父子两代人秘密保存《共产党宣言》中译本等党的重要文献的传奇故事。习近平总书记听了看了连称很珍贵。习近平总书记的评价,道出了这些文物的历史价值,也肯定了张爵谦和张人亚父子作出的重要贡献。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党早期文献极少保存下来,凡保存下来的都弥足珍贵,有的甚至堪称无价之宝。因为研究党的历史更重要的是要让事实说话,让历史说话。这些文物就是历史的见证,是会说话的历史,具有无可替代的史料价值。张人亚父子为保存党的文献所表现出的赤胆忠心和过人智慧,也为这些文物增添了更多的光彩。历史文物见证历史,也见证传承历史文物的人。共产党人张人亚和他令人肃然起敬的父亲张爵谦一道,将永远留在我们的党史记忆里。

下一章

复制

评论内容

评论时间

登录

加入书架

批注

保存

这个世界上的大多数人,有的都只是拼尽一生的力气去活着的人生,也许在生命的尽头,每个人都发现变成了自己不曾想这个世界上的大多数人,有的都只是拼尽一生的力气去活着的人生,也许在生命的尽头,每个人都发现变成了自己不曾想…

logo

掌阅AI阅读助手

掌阅AI阅读助手将人工智能技术与海量优质出版物融合,构建出卓越的语义理解、内容总结和信息抽取能力,意在帮助用户更高效的发现知识、理解知识和使用知识。

知道了

10.36%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语音朗读

字体

笔记

  • 护眼

    翻页方式

    覆盖
    滑动

    行间距

字体选择

细字体

字体设置

系统默认

细字体

加粗字体

《习近平讲党史故事》

《习近平讲党史故事》编写组

共90章
努力加载中...
目录
编辑
回复
删除
复制
取消
暂无划线,阅读页面长按可添加
暂无批注,阅读页面长按可添加
暂无书签
划线
批注
书签
编辑
回复
删除
复制
取消
大图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阅读原文
目录 共90章
00:00
00:00/
--:--
倍速: 1
定时播放
儒雅青年
倍数设置
重置
0.52.0
标准
1.0
定时播放
关闭定时
15分钟
30分钟
60分钟
90分钟
播完本集
语音朗读
儒雅青年
温柔淑女
阳光青年
小萝莉
智慧老者
慈爱姥姥
目录
共90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