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点一存”话南梁
故事原委
2009年6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习近平同志参观南梁革命纪念馆后说:对南梁的革命历史一定要好好研究。要突出两点,一是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是党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的落脚点,也是八路军奔赴抗日前线的出发点;二是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是“硕果仅存”的革命根据地。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考察时再次强调:甘肃是一片红色土地,在中国革命历史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南梁革命根据地“两点一存”的历史地位是无可置疑的。
故事延展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为代表的共产党人,遵照党的八七会议精神,创造性实践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成功创建了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之后在反“围剿”斗争中,陕甘边与陕北两块根据地连成一片,形成了陕甘革命根据地。这是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全国“硕果仅存”的根据地,为长征中的党中央和各路红军提供了落脚点,又是八路军奔赴抗日前线的出发点,在中国革命历史上享有“两点一存”的重要地位。毛泽东曾说:“我们要认识这个陕甘宁边区,它有缺点,叫做‘地广人稀,经济落后’,但是只有陕北根据地保留下来了,其他的根据地都丢了。陕甘宁边区的作用非常大,我说它是中国革命的一个枢纽,中国革命的起承转合点。……万里长征,脚走痛了,跑到这个地方休息一下,叫做落脚点。……同时又是出发点。”毛泽东所说的陕甘宁边区和陕北,实际上就是指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革命根据地。
“硕果仅存”
南梁地区位于陕甘交界桥山山脉大梁山南麓,甘肃庆阳境内,俗称“南梁”。
从1927年10月开始,谢子长、刘志丹、习仲勋等先后发动领导了清涧起义、渭华起义、两当兵变等军事暴动,都被国民党反动当局残酷镇压。之后,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开始了创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伟大探索。
1930年10月,刘志丹发动“太白起义”(也称“太白收枪”),拉起了一支100多人的游击队。因这支游击队经常活动在南梁一带,当地群众称之为“南梁游击队”。1931年10月,南梁游击队与杨重远、阎红彦率领的陕北游击支队在南梁林锦庙会师,队伍达到700余人。
1932年1月,按照中共陕西省委指示,南梁游击队与陕北游击支队在正宁县月明乡改编为西北反帝同盟军。2月,西北反帝同盟军在正宁县三嘉塬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公开打出了中国工农红军的旗帜。3月22日,陕甘游击队在正宁寺村塬建立了临时红色政权——“陕甘边区革命委员会”,开创了党在陕甘边乃至西北地区建立革命根据地和红色政权的先河。8月,寺村塬游击根据地在“左”倾错误的干扰和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下丧失。
1932年7月,习仲勋在领导两当兵变失败后,只身来到照金,跟随刘志丹创建照金革命根据地。12月,陕甘游击队在宜君县转角镇(今属旬邑县)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第二团。1933年4月5日,中共陕甘边区特委在照金兔儿梁召开工农兵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新的陕甘边区革命委员会,周冬至任主席,习仲勋任副主席。由于敌强我弱,加之受“左”倾错误路线的影响,不久,照金革命根据地失陷。
1933年底,党派习仲勋、张策、吴岱峰等来到南梁地区,创建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刘志丹领导红二十六军历经30多次大小战斗,剪除和击退南梁周围的反动军阀、民团和土匪武装,为创建根据地扫除障碍。1934年2月,在南梁小河沟四合台村恢复成立了陕甘边区革命委员会,习仲勋当选主席。11月1日到6日,陕甘边区工农兵代表大会在南梁荔园堡关帝庙召开,会议选举习仲勋为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主席,贾生秀、牛永清为副主席,选举刘志丹为陕甘边区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7日召开了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成立庆祝大会。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简称“南梁政府”,是党在西北创建最早的正式的边区级革命政权。
1935年2月,谢子长负伤逝世。刘志丹担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陕甘边和陕北两块根据地统一了党和红军的领导。在粉碎蒋介石亲自发动的对西北革命根据地的第二次大规模“围剿”的战斗中,从5月初到7月底,刘志丹率领西北红军主力接连解放6座县城,将陕甘边与陕北两块根据地连成一片,形成了陕甘革命根据地。这个根据地东临黄河、西至环江、北起长城、南至淳耀,游击区扩大到30多个县,是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全国“硕果仅存”的革命根据地。
“落脚点”
1934年10月,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开始战略转移。长征途中,目的地几定几易,先后七次选择落脚点。1935年9月12日,中央政治局在甘肃迭部县俄界召开扩大会议,讨论红军行动方针问题。毛泽东提出:“中央要到能够指挥全国革命的地方去。”9月18日,红一、三军到达甘肃岷县哈达铺镇(今属宕昌县),从当地弄到的报纸上,党中央和毛泽东始知陕北地区有一支刘志丹领导的红军在活动。这些消息对党中央和北上红军改称的陕甘支队无疑是喜从天降。22日下午,在团以上干部会议上,毛泽东说:“感谢国民党的报纸为我们提供了比较详细的陕甘红军消息,那里不但有刘志丹的红军,还有徐海东的红军,红二十五军已经到达那里了,我们要抗日,首先要到陕北去!”27日晚,在榜罗镇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上,再次明确把红军长征落脚点放到陕北苏区。10月19日,陕甘支队到达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根据地保安县吴起镇,中央红军主力胜利结束了长征。
在陕甘支队北上途中,创建于鄂豫皖根据地的红二十五军于1935年9月15日到达延川县永坪镇,与红二十六军胜利会师。9月18日,红二十五军与陕甘红军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团,徐海东任军团长,程子华任政委,刘志丹任副军团长兼参谋长。11月,在毛泽东亲自指挥下,红一方面军和红十五军团协同作战,取得直罗镇战役的胜利,彻底粉碎了国民党重兵对陕甘根据地的第三次“围剿”,“给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的任务,举行了一个奠基礼”。
针对国内日趋高涨的抗日形势,党中央于1936年2月发起东征战役,在军事上政治上都取得了重大胜利。红二十八军军长刘志丹在东征前线不幸牺牲,是党和红军不可挽回的损失。5月,党中央又发起西征战役,开辟了纵横200余公里的新根据地,把陕甘根据地扩大为陕甘宁根据地。西征战役的胜利,为三大主力红军会师提供了广阔的地域空间。10月,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在陕甘宁根据地胜利会师。党中央和各路红军落脚陕甘革命根据地,壮大了革命力量,铸就了中国革命新的大本营,开创了中国革命的崭新局面。“落脚点”凸显了南梁的历史地位。
“出发点”
1936年12月12日,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党中央、毛泽东同志以中华民族利益大局为重,一面派周恩来率中共代表团赶赴西安,积极争取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一面命令山城堡战役结束后集结在盐池、定边、环县一带的红军主力紧急南下,驰援东北军和西北军。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进至陕西淳化、三原、泾阳等地的红军主力陆续回防陇东。1937年2月,红一军团进驻正宁、宁县一带。接着红十五军团也返回陇东,驻守在庆阳驿马关周围。
1937年2月,中革军委组成以刘伯承为司令员的援西军,急速西进救援西路军,于3月中旬进至镇原县境内时,西路军已告失败,援西军即就地驻防。同期,贺龙率领的红二方面军一部在合水、宁县等地驻防,红军中央教导师在庆阳县城驻防。红军各主力进驻陇东后,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动员民众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建立和壮大地方党的队伍,巩固扩大了陕甘宁革命根据地。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华民族陷于空前危机。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定倡导、组织、斗争和全国抗日浪潮的推动下,8月,蒋介石迫于抗战形势和国内民众舆论压力,同意将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驻防陕甘宁根据地半年之久的红军各部队改编为八路军一一五师、一二〇师、一二九师,开赴抗日前线。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革命根据地作为伟大的八路军奔赴抗日前线的“出发点”,永载史册。
故事启迪
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革命根据地,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形成“两点一存”的重要历史地位,是一个奇迹。这个奇迹的发生,一是由于其顺应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大趋势,同党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向北发展的大方向吻合。二是由于其自身合乎规律的发展,这个规律具体体现为南梁精神。南梁精神是什么?南梁精神就是“面向群众、忠诚为民的奋斗精神,坚守信念、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立党为公、顾全大局的奉献精神,求实开拓、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南梁精神是南梁革命根据地由小变大走向胜利的精神指南。没有南梁精神,就没有“两点一存”。我们应当深入研究、广泛宣传、大力弘扬南梁精神,让南梁精神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继续大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