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里一直牵挂西路军历史和牺牲的将士”
故事原委
2019年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烈士陵园,瞻仰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碑和阵亡烈士公墓,向西路军革命先烈敬献花篮,并参观了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习近平总书记说,我心里一直牵挂西路军历史和牺牲的将士,他们作出的重大的不可替代、不可磨灭的贡献,永载史册。他们展现了我们党的革命精神、奋斗精神,体现了红军精神、长征精神,我们要讲好党的故事、红军的故事、西路军的故事,把红色基因传承好。
故事延展
艰苦征战的西路军
西路军历史是我党我军历史上一部英勇而悲壮的史诗。
1936年10月,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在陕甘革命根据地会师。随后,根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命令,红四方面军一部两万多人,西渡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11月11日,中共中央和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致电红四方面军领导人,河西部队称西路军,领导机关称西路军军政委员会,管理军事、政治与党务,以陈昌浩为主席,徐向前为副主席兼西路军总指挥。
西路军西渡黄河,深入河西走廊,英勇奋战,一往无前。蒋介石急令长期盘踞在西北地区的封建军阀头子马步芳等率领“马家军”等,对孤军深入河西走廊的西路军,进行围追“兜剿”。
西路军总指挥部率领红五军、红九军、红三十军,共21800余名红军指战员,在河西走廊的古浪、永昌、山丹、甘州、临泽、高台、肃南、安西等地艰苦转战,作战80余次,歼敌2.5万余人。
西路军在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和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不怕牺牲,浴血奋战,连挫强敌。由于天寒地冻,地形不熟,地广人稀,孤军作战,既无根据地作为依托,又无兵员弹药进行补充,各种物资极端匮乏,虽然毙伤俘敌2.5万余人,却难以改变敌众我寡等极端不利的情况。最后,西路军与“马家军”连续作战,弹尽粮绝,1937年3月在甘肃河西走廊地区遭到失败。
董振堂、孙玉清、陈海松血战到底
西路军的故事说不完,西路军的英雄有许多。
西路军征战中,1937年1月1日,红五军军长董振堂指挥红五军攻取甘肃高台县城。1月20日,“马家军”攻打高台县城。红军战士依托城墙抵抗,弹药匮乏,伤亡惨重,西门被敌攻破。董振堂命令部队:“坚决战斗到最后一个人!”红军指战员在城墙上、街道里与敌展开白刃格斗。枪声杀声响成一片,大街小巷血流成河。最后,董振堂登上东城楼指挥部队作战。警卫员回忆,紧急关头董振堂说:“共产党员们,干部们,敌人上来了,为了民族和人民的解放,我们要血战到底!”说完便冲了出去。战士们紧跟着,从东城楼沿着城墙向东南角冲去,在反复冲杀中,敌伤亡200余人。激战中,董振堂被子弹击中,从城墙上摔了下去。战士们急忙到城墙下将他抱起来,发现左胸中弹,鲜血直流,已昏迷过去。战士们大叫:“董军长,董军长!”董振堂慢慢睁开眼睛,用微弱的声音说:“我不行了,别管我了……”断断续续讲完,停止了呼吸。董振堂牺牲后,残忍的敌人将其头颅割下,悬挂在高台县城东城楼示众。高台战斗在西路军历次战斗中最为惊心动魄、悲壮惨烈。红五军与六倍之敌浴血奋战九天八夜,殊死拼杀,弹尽粮绝,2800多名将士壮烈牺牲。
1937年3月初,西路军在倪家营子战斗失利,分路突围。红九军军长孙玉清等率领右支队千余人,沿祁连山向西北行动。孙玉清在分散游击中被俘,被押到西宁。马步芳十分得意,专门召集大批军政要员,亲自审讯孙玉清。孙玉清大义凛然,义正词严,当场揭露和斥责西北军阀拉夫抓丁,耗费民脂民膏和国家资财,养兵祸国,不去抗日,专打红军的行径。孙玉清说:“我从参加革命时起,就把生死置之度外,现在我死而无憾,并引以为荣!”马步芳软硬兼施,让孙玉清见被俘后被迫服苦役的妻子和其他红军战士。孙玉清告诉妻子:“不要害怕!”鼓励战士们:“西路军虽然失败了,红军仍然存在,陕北的红军壮大了,党中央在陕北建立了根据地,红军是杀不完的!”孙玉清宁死不屈。敌人恼羞成怒,将其秘密杀害。
1937年3月12日,西路军总部和红三十军进入甘肃梨园堡一带宿营,红九军政委陈海松率部担任后卫。他首先登上梨园堡山口观察地形,然后部署红九军800余人上山警戒,以确保总部和兄弟部队宿营安全。这时,敌人骑兵追了过来。陈海松急命机关人员撤退,指挥作战部队占据山口南侧有利地形,自己带着警卫排坚守关键位置,抗击敌人进攻。“马家军”骑兵异常迅猛,惯于迂回包抄,很快包围上来。陈海松一边指挥作战,一边观察敌情,突然身中8弹,当场牺牲。陈海松早年投身红军,敢打敢冲,战功卓著,20岁任红九军政委,成为红军最年轻的军级指挥员。陈海松指挥的红二十五师第七十三团、第七十五团曾分别荣获“攻如猛虎”“守如泰山”奖旗。毛泽东说:“红一方面军的干部也年轻,但没有想到红四方面军的干部年轻到这种程度。”朱德总司令在长征后期与陈海松比较熟悉,后来多次说:陈海松是红四方面军年轻有为的军级干部,可惜牺牲得太早了,如果他现在活着,一定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1937年3月14日,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决定,徐向前、陈昌浩离开部队回陕北向中央报告情况;西路军余部分成三个支队,由李卓然、李先念等组成西路军工作委员会统一领导,转入祁连山区打游击。
4月下旬,徐向前突破重重障碍,来到陕甘根据地,见到中央派来接应的红四军参谋长耿飚。他大叫一声“耿飚”,热泪长流。耿飚回忆,看到落难的徐帅时,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感到他比实际年龄整整老了20岁。毛泽东在延安会见徐向前时亲切地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你能回来就好,有鸡就有蛋。”陈昌浩途中遇到湖北老乡,一起回到湖北,然后辗转回到延安。
中共中央和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对西路军极为关怀,经常给予西路军重要指示和各方面情报。西路军处于困境时,中央通过政治谈判等手段,尽一切努力援助西路军,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营救西路军指战员。1937年2月下旬,中央组成以刘伯承为司令员、张浩为政治委员的援西军前往增援。援西军抵达镇原、平凉地区时,得知西路军业已失败,才没有继续前进。随后,中央利用统战关系,竭尽全力营救被俘人员,收容失散人员,使数千名西路军干部、战士回到陕甘宁边区,成为党和人民军队的骨干。
李先念率领西路军左支队历尽艰险,1937年4月底到达甘肃、新疆交界的星星峡,尚有400余人,由中共中央代表陈云、滕代远接应到新疆整训提高,分批返回延安。他们经过学习和技术培训,分别成为航空、无线电通信、情报、医务、装甲、汽车、炮兵等方面的骨干,为人民军队技术兵种的创建和发展打下了基础。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一书指出:“西路军所属各部队,是经过中国共产党长期教育并在艰苦斗争中锻炼成长起来的英雄部队。在极端艰难的情况下,在同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殊死搏斗中,西路军的广大干部、战士视死如归,创造了可歌可泣的不朽业绩,在战略上支援了河东红军主力的斗争。西路军干部、战士所表现出的坚持革命、不畏艰险的英雄主义气概,为党为人民的英勇献身精神,是永远值得人们尊敬和纪念的。”
故事启迪
习近平总书记“心里一直牵挂西路军历史和牺牲的将士”,高度评价西路军的历史贡献和革命精神,是西路军的莫大光荣,也是人民军队的莫大光荣,在人民军队历史上谱写了悲壮的乐章。董振堂、孙玉清、陈海松等都是战场上拼杀出来的著名战将,他们的生命虽然短暂,留给人们的却是无尽的追思与怀念。在新的长征路上,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讲好西路军的故事,弘扬西路军的精神,像西路军的英雄们那样,践行理想信念,战胜艰难险阻,经得起胜利,经得起挫折,胜不骄,败不馁,矢志不渝,一往无前,谱写出无愧于老前辈、无愧于新时代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