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为中央党校题写校训
故事原委
2012年5月16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2012年春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说:“同志们出入中央党校大门时,都会看到花岗岩上镌刻的‘实事求是’四个大字。这四个字,是毛泽东同志为中央党校题写的校训。大家在学习和工作中,要注意深刻理解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和精神实质,正确掌握实事求是这个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灵魂,始终按实事求是的要求办事。”
故事延展
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多次讲到“实事求是”。最早在1938年10月14日,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的报告中指出:“共产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又是具有远见卓识的模范。因为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完成确定的任务;只有远见卓识,才能不失前进的方向。”1940年1月,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一文,在探讨中国向何处去,怎样引导中华民族解放道路时,他指出:“科学的态度是‘实事求是’,‘自以为是’和‘好为人师’那样狂妄的态度是决不能解决问题的。”1941年5月19日,毛泽东在延安干部会议上作《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时,第一次对“实事求是”作出了科学解释。他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随后,“实事求是”被确定为中央党校校训,毛泽东亲笔题写这四个大字,被嵌在中央党校大门口。从延安到北京,中央党校一直将此继承下来了。
毛泽东所说的“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所在。它和中国历史上所说的实事求是有着内在的联系和传承。
“实事求是”这个词语最早出自班固《汉书·河间献王传》,班固赞扬汉景帝刘启的儿子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本意是做学问要重事实根据,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1917年,在湖南长沙岳麓书院办学的一位校长,把“实事求是”这四个字写成硕大的横匾挂在讲堂正门。当年经恩师杨昌济介绍,毛泽东曾利用假期两次入岳麓书院寄读,这块“实事求是”的匾额自然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毛泽东注重实事求是,还与湖南第一师范教学要旨有关。湖南一师的《教养学生之要旨》里,专列一条:国民教育趋重实际,宜使学生明现今之大事,察社会之情状。毛泽东正是沿着注重实际的路子吸收中华文化传统思想中的优秀遗产。明末清初唯物主义思想家顾炎武以“实学”代替“理学”的主张,王夫之“行先知后”的学说,颜元的“心中思想,口中讨论,尽有千万义,不如身行一理之事”的观点,都影响过毛泽东。他在《讲堂录》里记下了不少这方面的言语,如:“实意做事,真心求学”,“古者为学,重在行事”,“闭门求学,其学无用,欲从天下国家万事万物而学之”,还特别说到顾炎武,推崇他“经世要务,一一讲求。……事关民生国命者,必穷源溯本,讨论其所以然。足迹半天下,所至交其贤豪长者,考其山川风俗,疾苦利病,如指诸掌”。耳濡目染,手写心记,强化了毛泽东对社会实际重要性的认识。那时候他经常对同学们讲,不仅要读“有字之书”,还要读“无字之书”,这无字之书,就是实际的社会。
后来,到了延安,毛泽东对实事求是的认识升华了。在回答如何认识世界、如何改造世界,在解决中国将向何处去、中华民族解放走怎样的道路等问题的时候,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把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对“实事求是”作出了新的解释。这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结合”,由毛泽东来完成,是必然的,顺理成章的。
故事启迪
“实事求是”是中央党校的校训,又不仅仅是中央党校的校训。“实事求是”四个大字,在全党全国享有崇高地位。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有三个基本方面,实事求是是最具特色、最重要的方面,也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习近平总书记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中央党校是全党的庄严理论殿堂,学习贯彻“实事求是”的校训,自然是中央党校根本的长期的教学任务。“实事求是”又不仅仅是中央党校的校训,学习贯彻“实事求是”是全党的根本的长期的政治任务。全党同志都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在学习和工作中,“注意深刻理解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和精神实质,正确掌握实事求是这个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灵魂,始终按照实事求是的要求办事”。只要一如既往地把实事求是坚持下去,我们就将无往而不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