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关于新时代中国外交的总目标
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深入思考“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等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高瞻远瞩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理念。这是回答和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时代之问的中国方案,也是给世界人民带来福祉的人间正道。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被列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并写入党章和宪法,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全体中国人民的意志。坚持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宗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对外工作的总目标。
1. 世界是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
(30)马克思、恩格斯说:“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历史和现实日益证明这个预言的科学价值。
当今世界充满不确定性,人们对未来既寄予期待又感到困惑。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地球是人类的共同家园。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地球村说大也大,说小也小。当今世界,小小寰球,即使是最遥远的地方,如果乘坐飞机,二十四小时也可以到达。到目前为止,地球是人类唯一赖以生存的家园,珍爱和呵护地球是人类的唯一选择。
当今世界,开放包容、多元互鉴是主基调。人类历史始终在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相遇相知中向前发展。在二十一世纪人类文明的大家园中,各国虽然历史、文化、制度各异,但都应该彼此和谐相处、平等相待,都应该互尊互鉴、相互学习,摒弃一切傲慢和偏见。唯有如此,各国才能共同发展、共享繁荣。
当今世界,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是大潮流。随着商品、资金、信息、人才的高度流动,无论近邻还是远交,无论大国还是小国,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正日益形成利益交融、安危与共的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人类交往的世界性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深入、更广泛,各国相互联系和彼此依存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频繁、更紧密。冷战思维、阵营对抗已不符合时代要求。一体化的世界就在那儿,谁拒绝这个世界,这个世界也会拒绝他。
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主旋律。面对层出不穷的全球性问题和挑战,世界各国需要以负责任的精神同舟共济、协调行动,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
世界大变局百年未有,变革会催生新的机遇,但变革过程往往充满着风险挑战,人类又一次站在了十字路口。合作还是对抗?开放还是封闭?互利共赢还是零和博弈?如何回答这些问题,关乎各国利益,关乎人类前途命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希望,也充满挑战。我们不能因现实复杂而放弃梦想,不能因理想遥远而放弃追求。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要国际社会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坚持多边主义、走团结合作之路,世界各国人民就一定能够携手应对各种全球性问题,共建美好地球家园。
人类命运共同体,顾名思义,就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应该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
新冠肺炎疫情突袭而至,来势汹汹,以一种特殊形式告诫世人,我们生活在一个互联互通、休戚与共的地球村里,人类是荣辱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在全球化的世界,任何一个国际社会成员都不可能置身全球公共卫生事件之外,团结合作才是人间正道。任何自私自利、嫁祸他人、颠倒是非、混淆黑白的做法,不仅会对本国和本国人民造成伤害,而且会给世界各国人民带来伤害。任何国家都不能从别国的困难中谋取利益,从他国的动荡中收获稳定。
大道不孤,天下一家。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是各国人民的期待。要超越国家、民族、文化、意识形态界限,坚守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
2. 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31)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大国际场合多次深刻阐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理念的丰富内涵,提出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全球治理层面,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第四届核安全峰会、第七十三届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领导人气候峰会,集体会见出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七十周年多国海军活动的外方代表团团长等场合,分别提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打造核安全命运共同体、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等倡议。
在地区层面,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大出访、主持重要主场外交活动等场合,分别提出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建设亚洲命运共同体、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携手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携手构建更加紧密的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打造新时代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打造中阿命运共同体、构建携手共进的中拉命运共同体等重大倡议。
在双边层面,习近平总书记同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柬埔寨、老挝、越南、缅甸等一系列国家的领导人深入沟通,凝聚共识,倡导中国同各有关国家构建命运共同体。
(32)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应该遵循哪些基本原则,坚持怎样的总体方向?二〇一七年一月,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的演讲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纵观近代以来的历史,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从三百六十多年前《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立的平等和主权原则,到一百五十多年前日内瓦公约确立的国际人道主义精神;从七十多年前联合国宪章明确的四大宗旨和七项原则,到六十多年前万隆会议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国际关系演变积累了一系列公认的原则。这些原则应该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遵循。”
主权平等,是数百年来国与国规范彼此关系最重要的准则。主权平等,真谛在于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主权和尊严必须得到尊重,内政不容干涉,都有权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在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世界卫生组织等机构,各国平等参与决策,构成了完善全球治理的重要力量。新形势下,我们要坚持主权平等,推动各国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
沟通协商,是化解分歧的有效之策。协商是民主的重要形式,也应该成为现代国际治理的重要方法。要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分歧和争端,以对话增互信,以对话解纷争,以对话促安全。只要怀有真诚愿望,秉持足够善意,展现政治智慧,再大的冲突都能化解,再厚的坚冰都能打破。
法治正义,是改革和完善国际秩序的根本要求。“法者,治之端也”。法律的生命在于付诸实施,各国有责任维护国际法治权威,依法行使权利,善意履行义务。法律的生命也在于公平正义,各国和国际司法机构应该确保国际法平等统一适用,不能搞双重标准,不能“合则用、不合则弃”,真正做到“无偏无党,王道荡荡”。
开放包容,是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必要路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世界命运应该由各国共同掌握,国际规则应该由各国共同书写,全球事务应该由各国共同治理,发展成果应该由各国共同分享,不能搞“一国独霸”或“几方共治”。
人道主义,是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体现。面对频发的人道主义危机,各国应该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精神,为身陷困境的无辜百姓送去关爱,送去希望;应该秉承中立、公正、独立的基本原则,避免人道主义问题政治化,坚持人道主义援助非军事化。
(3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道至简,实干为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在行动。国际社会要从伙伴关系、安全格局、经济发展、文明交流、生态建设等方面作出努力。
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国家和,则世界安;国家斗,则世界乱。维护和平是每个国家都应该肩负起来的责任,国家之间要构建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的伙伴关系。各国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大国要在相互尊重基础上管控矛盾分歧,平等对待小国,不搞唯我独尊、强买强卖的霸道。任何国家都不能随意发动战争,不能破坏国际法治,不能打开潘多拉的盒子,要共同维护比金子还珍贵的和平时光。
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世上没有绝对安全的世外桃源,一国安全不能建立在别国不安全之上,别国面临的威胁也可能成为本国的挑战。邻居出了问题,不能光想着扎好自家篱笆,而应该去帮一把。各方应该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各国应共同推进公共卫生国际合作,支持联合国及世界卫生组织在完善全球公共卫生治理和全球疫情防控中发挥核心作用,加大对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卫生事业的支持和援助,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
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发展是第一要务,适用于各国。各国要同舟共济,而不是以邻为壑。如果奉行你输我赢、赢者通吃的老一套逻辑,结果必然是封上了别人的门,也堵上了自己的路。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大势,促成了贸易大繁荣、投资大便利、人员大流动、技术大发展。各国应该坚持你好我好大家好的理念,推进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创造全人类共同发展的良好条件,共同推动世界各国发展繁荣,让发展成果惠及世界各国,让人人享有富足安康。
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文明的繁盛、人类的进步,离不开求同存异、开放包容,离不开文明交流、互学互鉴。历史呼唤着人类文明同放异彩,不同文明应该和谐共生、相得益彰,共同为人类发展提供精神力量。应坚持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文明是多样的理念,让人类创造的各种文明交相辉映,编织出斑斓绚丽的图画,共同消除现实生活中的文化壁垒,共同抵制妨碍人类心灵互动的观念纰缪,共同打破阻碍人类交往的精神隔阂,让各种文明和谐共存,让人人享有文化滋养。
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人与自然共生共存,伤害自然最终将伤及人类。空气、水、土壤、蓝天等自然资源用之不觉、失之难续。工业化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也产生了难以弥补的生态创伤。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用破坏性方式搞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应该遵循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理念,寻求永续发展之路。要倡导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平衡推进联合国二〇三〇年可持续发展议程,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中国将一如既往为世界和平安宁作贡献,一如既往为世界共同发展作贡献,一如既往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作贡献,同世界各国一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开创共赢共享、发展繁荣、健康安全、互尊互鉴的未来。
3. 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34)在复杂变幻的国际关系中,各国应如何相处,应遵循什么样的准则,构建什么样的国际关系,这一直是近现代国际关系史上的重要课题。新中国成立以来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负责任地参与处理国际事务,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在丰富的实践中不断探索上述命题的解决方案。习近平总书记在倡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理念的同时,开创性地提出推动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目标和方向,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是前提和路径,实质是要走出一条国与国交往的新路,并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开辟道路、创造条件。
(35)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要跟上时代前进步伐,就不能身体已进入二十一世纪,而脑袋还停留在过去,停留在殖民扩张的旧时代里,停留在冷战思维、零和博弈老框框内。
各国和各国人民应该共同享受尊严。要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反对干涉别国内政,维护国际公平正义。“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
各国和各国人民应该共同享受发展成果。每个国家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要积极促进其他各国共同发展。世界长期发展不可能建立在一批国家越来越富裕而另一批国家却长期贫穷落后的基础之上。只有各国共同发展了,世界才能更好发展。那种以邻为壑、转嫁危机、损人利己的做法既不道德,也难以持久。
各国和各国人民应该共同享受安全保障。各国要同心协力,妥善应对各种问题和挑战。越是面临全球性挑战,越要合作应对,共同变压力为动力、化危机为生机。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安全威胁,单打独斗不行,迷信武力更不行,合作安全、集体安全、共同安全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选择。
世界的命运必须由各国人民共同掌握。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今天的人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条件朝和平与发展的目标迈进,而合作共赢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现实途径。各国主权范围内的事情只能由本国政府和人民去管,世界上的事情只能由各国政府和人民共同商量来办。这是处理国际事务的民主原则,国际社会应该共同遵守。
世界是各国人民的世界,世界面临的困难和挑战需要各国人民同舟共济、携手应对,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才是人间正道。当今世界,任何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极端利己主义,都是根本行不通的。任何讹诈、封锁、极限施压的方式,都是根本行不通的。任何我行我素、唯我独尊的行径,任何搞霸权、霸道、霸凌的行径,都是根本行不通的。不仅根本行不通,最终必然是死路一条。
中国是世界之中国,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发展也需要中国,中国同世界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中国愿同各国携手践行合作共赢的思想理念,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谱写二十一世纪国际关系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