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讲
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 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各国相互联系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紧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渴望。但是,世界仍不太平。人类社会面临着哪些挑战?中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哪些贡献?阅读本讲内容,我们可以了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中国方案的智慧。
一 |
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 |
回首最近100多年的历史,人类经历了对抗和战争,也取得了发展和进步。20世纪上半叶,人类遭受了两次世界大战的劫难,和平与发展成为人类的共同愿望。
宇宙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共有一个家园。人类从未停止寻找除地球之外第二个家园的努力。这个愿望什么时候才能实现还是个未知数。到目前为止,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珍爱和呵护地球是人类的唯一选择。
浩瀚宇宙中人类的共同家园
1.我们的世界,共同的家园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信息技术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日益紧密,国家间文化交流活动日益丰富,不同国家间人员的流动越来越便利……世界越来越成为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人类共同家园。
然而,人类今天所处的安全环境仍然堪忧。逆全球化此起彼伏,民粹主义有所抬头,某些国家推行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持续不断,恐怖主义依然猖獗,一些国家的民众特别是儿童饱受战火摧残,气候问题给所有国家带来越来越多的挑战,网络安全越来越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人可以成为旁观者。
战火中的童年
冰川融化
世界问题多得很、大得很,全球性挑战日益上升。面对这些挑战,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只能通过对话合作来解决共同面临的问题。人类彼此命运相连、休戚相关,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守护好我们的共同家园,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2.中国智慧与大国担当
世界充满机遇,全球遍布挑战。“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已成为全人类需要共同思考的问题。2013年3月23日,习近平主席在俄罗斯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首次向世界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大倡议,呼吁国际社会树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意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也逐渐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从中国的提倡到世界的相和,凸显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时代价值,符合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们的共同诉求。
资料卡片
2015年9月2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发表《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 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演讲
2017年2月10日,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第55届会议一致通过“非洲发展新伙伴关系的社会层面”决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被写入联合国决议。同年3月17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关于阿富汗问题的第2344号决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被载入安理会决议。3月23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34次会议通过关于“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和“粮食权”两个决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被载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决议。
对中国而言,争取稳定繁荣的周边、保障能源资源供应和国际交往网络通畅,特别是“把中国梦同周边各国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愿望、同地区发展前景对接起来,让命运共同体意识在周边国家落地生根”,有助于给中国的发展创造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对世界而言,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积极承担对国际社会相应的责任。倡导国际社会一同携起手来,以“共商、共建、共享、共赢”为原则,秉持正确义利观,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不断作出新的贡献,努力推动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探究与思考
中国始终秉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既对本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负责,也对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尽责。为推进全球抗疫合作,习近平主席在2020年5月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开幕式上庄严宣布:
——中国将在两年内提供20亿美元国际援助,用于支持受疫情影响的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抗疫斗争以及经济社会恢复发展。
——中国将同联合国合作,在华设立全球人道主义应急仓库和枢纽,努力确保抗疫物资供应链,并建立运输和清关绿色通道。
——中国将建立30个中非对口医院合作机制,加快建设非洲疾控中心总部,助力非洲提升疾病防控能力。
——中国新冠疫苗研发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将作为全球公共产品,为实现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担负性作出中国贡献。
——中国将同二十国集团成员一道落实“暂缓最贫困国家债务偿付倡议”,并愿同国际社会一道,加大对疫情特别重、压力特别大的国家的支持力度,帮助其克服当前困难。
★ 结合材料,谈谈中国在推进全球抗疫合作中如何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在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过程中,中国人民张开双臂欢迎各国人民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便车”,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更多惠及其他国家和人民。
二 |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
“横空大气排山去,砥柱人间是此峰。”这些年来,每当世界发展遭遇逆风、寒流,中国总是努力在不确定性中创造确定性,为世界注入强大正能量。一方面,着眼国际形势发展变化,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共建“一带一路”等一系列重要理念、重要倡议;另一方面,以实际行动维护世界和平,如宣布设立为期10年、总额10亿美元的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已于2016年正式投入运行)。
习近平主席在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上讲道:“拿破仑说过,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当这头睡狮醒来时,世界都会为之发抖。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
1.“一带一路”联通世界
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倡议。随着合作伙伴越来越多,影响力和号召力日益增强,不仅为中国的发展营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也为促进全球共同繁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了坚实基础。
资料卡片
中欧班列是往来于中国与欧洲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和地区的集装箱国际铁路联运班列。通过大力建设,中欧班列的服务能力大幅提高,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出重要作用。
中欧班列
“一带一路”建立在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的理念之上,致力于提升沿线国家的联通水平,正在改变着沿线各国的发展面貌。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来支持区域经济增长,使所有参与国都能够从合作与发展中受益;通过联通参与全球化程度不高的地区,将资金投入那些被忽视的贫困地区,既促进它们的经济发展,又推动各国之间的友好与合作。
“一带一路”是全方位的国际合作,秉持和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努力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中国主张沿线各国的合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倡导文明互鉴,展现“讲信修睦”。这种合作不仅是简单的修路架桥,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方方面面,是全方位、立体化、网络化的联通合作。
“一带一路”沿线,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资源,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传统,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政治文化……各国之间彼此合作的潜力和空间都很大。因此,“一带一路”不仅是中国和周边、中国和世界的一个联通工程,也为世界发展提供了机遇。
2.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中国的发展不是要搞“小圈子”或者“中国俱乐部”,中国要同世界共享机遇、共谋发展。我们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合作,努力发展共同利益,不断打造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全球伙伴关系网络,打造覆盖全球的“朋友圈”。
2018年11月5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开幕。图为开幕式前,习近平主席同外方领导人集体合影
资料卡片
2020年11月15日,第四次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领导人会议举行,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东盟10国共15个国家,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标志着当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正式启航。
大国之间相处,要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维护和稳定中美关系事关两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福祉,关乎世界和平、稳定、发展。中俄关系是互信程度最高、协作水平最高、战略价值最高的一对大国关系。中欧作为世界两大力量、两大文明,其关系好坏对世界影响甚深。中国同其他大国深化合作,同样不容忽视。
“远亲不如近邻”,中国始终视促进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和平、稳定、发展为己任,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来发展周边外交关系,积极加强与周边国家的政治、经济合作,欢迎周边国家搭乘中国发展“快车”,让周边国家也从中国发展成果、发展机遇中受益。
2014年11月11日,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北京举行。图为会议期间,国家主席习近平与参会领导人步行前往种植亚太伙伴林
同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广大发展中国家是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天然同盟军。中国不断加强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倡导和践行多边主义,努力提升发展中国家在世界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推动形成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3.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
中国一直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走和平发展道路,是我们党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我国的国家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只有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只有同世界各国一道维护世界和平,中国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中华民族历来就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王称霸的基因。在5 000多年的文明发展中,中华民族一贯追求和睦和谐。近代百年的民族解放斗争,让中国人民对和平安定更为珍视。和平来之不易。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都要珍惜今天的和平,积极表达爱好和平的愿望,主动承担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