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如何找到成长期公司
在介绍了成长期公司的概念之后,大家肯定要说,我们都知道成长期公司好,那么怎么才能找到成长期的公司呢?
大部分人寻找成长期公司的过程非常主观。
我给14名学员开设了一门领导力课程,在课上做了一个小的测试,给大家某产品的三条业务线,让大家挑选其中最有潜力的。让人惊讶的是,大家在挑选业务线的时候,主要是分析三条业务线的愿景是否宏伟,没有一名学员分析盈利潜力,只有5名学员提到打算问相关业务线的朋友。
只分析业务的愿景好不好有什么问题呢?你会忽视数据和事实,很容易选到ofo共享单车这样的公司,愿景很美好:不生产自行车,只连接自行车,让人们在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可以通过ofo解锁自行车。但是,实际公司亏损严重,无法持续增长。
如果你选择了不靠谱的公司和业务,对于自己的生命是一种浪费,个人也得不到成长。
下面,就来介绍一下怎么分析一家公司的前景,选到有潜力的组。
1.2.1 什么是公司的关键信息
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公司。公司的定义是指依照法律规定,由股东出资设立的,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
以营利为目的,为股东创造价值,是公司的基本目标之一。 当然,公司也需要有社会责任感,但是如果无法盈利的话,社会责任感只是空中楼阁。
既然公司是以营利为目的,公司的关键信息就是公司的盈利模式。 那么如何了解一家公司的盈利模式?大家平时看各种分析,有很多复杂的商业模型,看得人眼花缭乱。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看一下这家公司的营收和利润。
图1-5就是苹果公司财报的例子。财报的第一行,英文叫作Top Line,就是指公司一年的销售收入(即营收)。

图1-5 苹果公司财报
扣除掉各种成本后,财报的最后一行,英文叫作Bottom Line,就是指公司一年的净利润。也就是公司实际赚到的钱。
对于不同的公司来说,它们的利润率是有很大差别的。
媒体类公司往往利润率很高。例如,谷歌公司每年靠广告营收几百亿美元,在2019年净利润率接近20%。
汽车类公司往往利润率较低。例如,特斯拉公司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建造厂房等,2020年的净利润率低于2%。
而上面提到的ofo共享单车公司,则一直赔本赚吆喝。根本原因是共享单车运营成本高,车子折旧快,单车利用效率难优化。ofo公司对于成本优化的能力有限,虽然增长曲线喜人,但成本曲线增长更“感人”。最终ofo公司因亏损严重,只能宣布破产。
对于没有财报的创业公司,我们如何判断它的盈利模式和前景呢?我们可能需要系统性地收集信息和做出判断。主要可以从下面四个角度进行系统分析,对公司的营收和成本进行建模,预测公司的盈利模式。
· 愿景: 这家公司是否在解决一个开创性的问题?
· 团队: 这家公司的团队特别是CEO是否靠谱?是否有一些过往的成功经验?例如,这个团队是否之前合作过,成功解决过一些冲突并且合作默契?
· 市场: 这家公司想要解决的市场是否够大?是否有增长潜力?
· 竞争环境: 这个领域竞争是否激烈?这家公司有没有什么竞争优势使其能够超越竞争对手?
总结一下,公司的关键信息是它的盈利模式,这决定了公司是否可以持续发展。公司的愿景、团队、市场、竞争环境、财报等方面都会对公司的盈利模式有很大影响,我们可以收集这些相关信息,对公司的盈利模式和前景进行判断。
1.2.2 没有交叉验证的信息都是噪声
讲完如何分析公司的商业模式后,大家又会问第二个问题:我们看到的都是创业公司,没有上市看不到财报,CEO和管理层都在画大饼,我们无法判断信息的水分有多大,该怎么判断公司靠不靠谱?
大部分人在选择公司时,就像图1-6中的盲人摸象,靠着片面的信息就做出了判断。例如,听到有人说公司的业务增长了10倍,就认为公司的增长非常快,但是可能忽略了实际成本增长了100倍。
另外,如果只从媒体上获取信息,里面的水分特别大。而公司为了招人,往往会夸大自己的业务前景。
举个例子,2016年很多媒体都高估了无人车技术落地的速度,预测2020年无人车会取代人类司机。2020年到了,无人车还在测试阶段,离真正落地差远了。

图1-6 “盲人摸象”式调研公司
媒体报道的信息水分大。一方面,科技行业有炒作现象,每隔一段时间,大家就会对于虚拟现实等黑科技有过高的预期;另一方面,有一些公司为了提高自己的名声,会花钱在一些媒体上发表公关稿。
硅谷有一家公司Theranos谎称自己已经研发出先进的技术,用几滴血就能做复杂的健康监测。而实际上,该公司的研发一直遇到瓶颈,只能用别的公司的机器造假。造假的事情被曝光后,该公司宣布破产倒闭。
当然,有一些人在选择公司时会多做一些功课,向公司里面的基层员工打听一些信息。这样虽然可以多收集一些信息,但是基层员工往往无法拿到全局的信息,给出的建议可能会很片面。
1.2.3 如何收集关键信息
在1.2.1小节,我们已经提到公司的关键信息是盈利模式。那么,究竟如何收集关键信息呢?大家在收集信息时往往会遇到如下难点:(1)公司信息不透明,不在公司内部,很难了解到实际业务发展情况和团队内部的矛盾;(2)公开信息失真,可能会夸大公司的情况。
其实,即使你不在公司内部,通过一些常识和调研也可以判断这家公司靠不靠谱。
调研的关键就两点:
· 第一点,多渠道地收集信息。 要了解一家公司的前景,你可以采访专业人士、消费者,也可以获取公开数据来验证结论。偏听则暗,兼听则明。
· 第二点,交叉验证多渠道的信息。 交叉验证非常重要。在新闻调查中,一个接受过正规训练的记者不会随便引用匿名信息,而是会对信息进行核实,对事件的当事人、旁观者等都进行采访,这样得到的新闻才是可信的。
交叉验证的概念在机器学习中也有应用。为了防止模型过度拟合,我们会把数据分成训练集和测试集两部分,用训练集来训练模型,用测试集来评价模型。如果我们不进行交叉验证,得到的模型往往不可用。
下面就举个例子讲讲如何进行调研。
2018年的时候,共享电动滑板车公司Lime是硅谷最火的公司之一。那么,2019年,它还能继续爆发式增长吗?
假设我们穿越回2019年年初,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来做调研。
第一,获取公开数据。
美国的路易维尔市政府发布了公开的数据,提供了共享电动滑板车的使用周期和成本。
另一家专门分析共享经济的博客Oversharing对这个数据集进行了分析,每台电动滑板车的平均寿命只有28天,每台滑板车平均每天被使用3.49次。它得出的结论是,每台电动滑板车在整个生命周期会亏损290美元。
公开数据显示,滑板车成本高,报废速度快。
第二,采访消费者。
根据媒体报道,我们可以得到“欧洲是电动滑板车最大市场”的信息。
紧接着,我们可以采访一些欧洲的消费者获得一手信息。例如,我在西班牙马德里的同学就说,电动滑板车异常火爆,早上8点楼下有10台电动滑板车,9点就全部被人骑走了。另外,马德里的山路较多,骑自行车太累,而使用电动滑板车非常省力。
通过采访消费者,我们可以估测出电动滑板车在欧洲非常受欢迎,使用次数可能是美国使用次数的两倍。
第三,采访专家。
针对电动滑板车这个项目,我们可以采访交通规划行业的专家。比如,我有一个同学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B)交通规划领域的在读博士,她为我提供了更专业的信息:欧洲的交通情况和美国有很大不同,在欧洲的很多城市,20%的居民的出行方式是步行,电动滑板车是步行很好的替代品。而在美国的很多城市,居民需要汽车进行远距离通勤,只有少数城市(如旧金山)适合居民大量使用电动滑板车。
通过采访专家,我们可以交叉验证来自消费者的信息,确定欧洲市场的电动滑板车业务比美国市场好。
综合相关的信息,我们可以得出初步的结论:电动滑板车最大的市场即欧洲市场已经在2018年出现增长瓶颈,电动滑板车公司没有办法在2019年通过在美国或其他市场扩张来达到更快增长(见图1-7)。另外,由于维护成本太高,电动滑板车业务可能会下滑。
采用上面的分析方式,我们可以对不同的公司和业务进行梳理,找到成长期的公司和业务。

图1-7 共享电动滑板车公司潜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