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在公司内部找到创新机会
你在找到成长期公司之后并不能躺赢。你还需要主动发现创新的机会,才能更快地成长。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有哪些创新的类型,不同的公司适合什么样的创新机会,最后来谈一下如何从0到1发现、立项。
1.3.1 产品创新与流程创新
创新主要分成两种,一种是产品创新,一种是流程创新。
产品创新指的是添加新的功能。 图1-8a的苹果手机就是产品创新的例子,iPhone手机刚面市的时候,因为去掉了屏幕下方的键盘,使屏幕的面积扩大,从而改善了用户体验,提高了用户满意度。在一个产品的初创阶段有很多产品创新机会。

图1-8 产品创新和流程创新的对比
很多人都会问这样的问题,我所做的产品已经有很多功能了,完全想不出来还能加什么功能。这时候,你可以对产品整体上下游流程进行梳理,寻找流程创新的机会。
流程创新指的是对于流程进行优化,提高效率。 当产品和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我们能做的产品上的创新就变少了。图1-8b就是一个快递派送流程创新的例子。派送快件时,用户感受到的只有货物从A点发货,在B点收货。但是在整个快件的派送过程中,不同的路径会有不同的成本,如果你能找到更好的路径,优化整体的派发成本,就会给公司带来很多价值。
1.3.2 公司的不同发展阶段适合不同的创新类型
了解不同的创新类型之后,你可能已经找到了好几个可以进行创新的点。这还不够,我们还要判断这些创新是否可行。
首先,不是所有的创新都能落地。不同类型的公司适合不同的创新类型。 如图1-9所示,我们可以把技术按照发展阶段分成成熟技术和新兴技术,把市场需求分成未被满足的需求和已被满足的需求。对于已被满足的需求,就没有必要用新技术去解决了,这对于创业公司来说是陷阱。创业公司适合做颠覆式创新,也就是发明和已有方案完全不同的解决方案。而已经有稳定盈利业务的公司适合做渐进式创新,也就是将已有的解决方案进行迭代。对于用成熟技术去服务未被满足的需求,这对两种公司都适合。

图1-9 科技发展阶段和市场的关系
这里,大公司常见的“坑”就是要立项去做完全颠覆的创新业务,并自称这是大公司内部的“创业公司”,有很大的独立自主权。例如谷歌公司曾经尝试立项做Google+社交,但是最终项目失败。
为什么公司的不同发展阶段适合不同的创新类型?为什么谷歌这样的大公司在投入巨大资源做社交业务Google+时最后还是遭遇失败?
斯坦福大学组织行为学教授杰弗瑞·菲佛(Jeffrey Pfeffer)在《组织的外部控制》一书 [5] 中重申了这个观点:一家公司的战略方针往往被这家公司的外部资源限制。如果公司已经有非常稳定的外部客户,那么公司会优先满足这些客户的需求。
在现实中,如果你加入了一家有稳定盈利业务的公司,那么你会发现,公司从市场调研开始,就会倾向于从已有客户群体做起,帮助优化已有客户的体验远远比发现未知用户的新需求容易。
即使公司自上而下地推动创新,CEO说需要全力做目前只占利润1%的业务,但是在公司内部,其他合作组在排任务优先级时还是要兼顾目前占利润99%的业务。如果占利润1%的业务不能在短期内取得爆发性增长,其他合作组就会觉得你什么都没有干,对公司业务收益而言杯水车薪,就会让人低估甚至忽视你的努力。
当然,我们不是说大公司所有的创新都会失败,而是说在有成熟盈利业务的公司做颠覆式创新,往往比在创业公司困难100倍。
1.3.3 灵魂三问:问题?解决方案?为什么是现在?
有了创新的初步想法之后,你就可以做更系统的方案建设和落地。
在这个小节,我们来讲一下如何从0到1将新想法落地。
我们先从一个例子开始,考虑哪些方面对新想法落地最重要。下面是红杉资本的商业计划书范本的前四条:
· 公司目标: 用一句话来描述公司的目标,而不是待办事项。
· 问题: 描述客户的痛点。今天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当前解决方案的缺点是什么?
· 解决方案: 解释你的方案的独特价值。为什么这个方案有长久影响?未来这个方案有什么潜力?
· 为什么是现在? 最好的公司几乎都明确回答了“为什么现在要做”。为什么过去没人做过你的解决方案?
类似地,如果你要在公司内部创新,也要回答好这四个问题。其中,对于第一条“公司目标”需要做一点补充——除了公司目标,你还要回答好项目目标这个问题。 总结来说,就是需要回答以下四个问题:公司和项目目标、问题、解决方案、为什么是现在。
公司和项目目标。 这里首先需要理解公司目标,公司目标有两个比较重要的类型:盈利目标和增长目标。盈利目标指的是赚多少钱、节省多少成本;增长目标主要指活跃用户成长到多大规模。然后你可以根据公司的发展阶段,识别什么样的目标对公司价值更高,之后拆解公司目标到团队目标。例如,公司的目标是盈利5000万,那么你的项目目标可以是完成1000万的盈利。
问题(也就是具体要解决什么问题)。 互联网公司解决的问题主要可以分成两大类:用户痛点和系统痛点。用户痛点指的是用户有哪些没有被满足的重要需求,例如用户在购物网站上需要支付功能。系统痛点指的是公司内部业务和工程流程有哪些低效的部分,例如公司内部需要10个团队审批才能完成一个申请,这个流程会使得30%的订单流失,这就是一个系统痛点。
解决方案。 这里需要提供可以落地的方案和具体的时间线。还需要提供多个可选方案以及对比不同方案的投入产出比。
为什么是现在(也就是为什么目前需要做这个项目)。 举个例子来说明“为什么是现在”的重要性,机器学习的理论在20世纪下半叶就得到发展,但是直到2013年左右才广泛运用。主要是在这个时间点发生了两个巨大的变化。一方面,计算力得到大大提升,英伟达等公司制造出支持并行计算的GPU(图形处理器);另一方面,GPU的应用得到了证明,AlexNet项目在2012年获得了ImageNet比赛的冠军,证明了GPU在机器学习中表现更好。
在第4章中我们会讲一个相关的案例,Airbnb高级工程经理韩吉鹏在2013年就抓住了这样的时机,判断出机器学习在风控领域会有新突破,并从0到1参与了谷歌公司的相关项目,积累了很多一手经验,后来使自己的职业生涯取得了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