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四
硅谷公司的兴衰史早已不是新闻,但有谁知晓真正身在其中乘风破浪的人的亲身体会?新生代的学生或许在某些时间和场合对未来充满好奇,正在职场拼杀打磨的圈内人士或许对现实处境满怀疑问和不解,早已经济独立以修身养性为主业的过来人或许对自己过往的经历和情怀寻找着某种共鸣。新茜的书可能不会满足所有人的全部需要,但它以真诚朴实的语言和有说服力的数据,从公司选择到个人努力,从团队建设和职业设计到适应未来的不确定性,有理有据,娓娓道来。
从公司选择的角度,新茜的经历便是最好的例子。她在康奈尔大学念书时和Uber当时的Advanced Technology Group(ATG)无人车驾驶部门合作了项目。毕业后选择加入当时急速增长的Uber,与公司一起成长,在几年时间里连升3级。后来,她离开Uber转去另一家成长期公司,又一次踏上了另一段激动人心的旅程。尽管新茜毕业后在业界的时间有限,但从新茜选公司的经历不难看出,对在什么时间选择什么类型的公司,以及这些决定如何满足个人发展在特定时间空间局限下的需求,她都有着独特的见地。
如果说公司的选择从某种角度说有运气成分,那么大部分成功故事的背后都会有强大的个人努力成分。新茜在这方面是一个成功范例:尽管升职不是职场的全部,但从某种程度上说,一个人晋升与否和晋升速度快慢也很有说服力地体现了此人是否努力,更重要的是这些努力的效率。作为新茜的经理,我见证了新茜几年内在Uber三次升职。我也很庆幸新茜把自己的努力和亲身体会写出来,让更多的人受益。
个人发展的瓶颈在于这个人对团队和职业的设计。新茜在书中讨论了一些职场守则,从个人发展、团队建设到潜在转行的机会。她自己在这方面思考比较多。特别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我们关于从个人工程师到工程经理甚至产品经理转行的讨论。我相信这些讨论会帮助更多科技界人士对自己的职业发展做出更有针对性的部署和规划。
硅谷成长模式唯一确定的就是未来的不确定性。我很欣慰地看到新茜在书的末篇涵盖了这部分内容。从走上硅谷或者其他职场道路的那一天起,一个人对不确定性的适应性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个人在职场成功的概率。如果把每个人都比作一个深度学习的算法,不确定因素对个人规划的影响就是这个算法里面的成本函数。对这个成本的认可、反应和后续采取的调整是否及时到位,都会直接影响一个人、一个团队未来的走向。就好像新茜离开了Uber,毅然面对一个新的挑战,并不断做出人生轨迹的调整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我由衷地希望看到她继续成功,也希望读者从新茜的故事和她对职场的理解中有所收获,离自己的理想更近一步。
郭丹华(Danny Guo)
Uber高级工程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