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主要创新点
基于现有研究成果,本书创新点主要有以下三个。
(1)系统论述了企业家精神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和地位。现有文献主要从经济体制、产业结构等宏观视角研究如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但忽略了诸如企业家精神等微观视角。对此,本书从两个方面进行了补充:第一,通过经济发展阶段规律分析,指出我国企业家经济阶段的到来,凸显了企业家精神的政策意义;第二,运用奥地利学派的市场过程范式,区分了企业家精神的不同功能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不同源泉,提出了企业家精神驱动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的螺旋上升,进而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假说,并通过实证方法揭示了企业家精神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的“桥梁”作用,启示我们必须从战略高度培育和激发全社会的企业家精神。
(2)从企业家精神培育和激发的视角评价了政府规模扩张的宏观效应。政府规模具有自我扩张的倾向,我国政府亦然,特别是1998年为启动内需、2008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而实施的两轮积极财政政策,使政府规模经历了显著的扩张期。那么,如何评价政府规模扩张的有效性,或者说,如何评价积极财政政策的宏观效应?不同于以经济增长最大化为评价标准的传统视角,本书从企业家精神培育和激发的新视角,提出以企业家精神最大化作为政府规模扩张有效性的评价标准,并对我国地方政府规模扩张的有效性进行了实证分析。这丰富了政府规模问题的研究视角,也为未来地方政府的财政政策选择与安排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3)构建了“政府规模—企业家精神—高质量发展”研究框架。首先,通过对现实经济问题的理论抽象,提出了这一整合性分析框架。其次,通过系统的文献梳理,阐释了这三个核心概念的内在联系,指出了该框架的理论渊源——鲍莫尔(Baumol,1990)开创的“企业家才能配置”学说。最后,围绕该框架对三个研究问题层层递进地展开分析,特别是引入结构方程模型的“潜变量”分析方法,揭示了三个核心概念之间多变量、多路径、多效应的复杂影响机制。
通过以上先提出、再论证、后应用的步骤,本书较为完整地构建了政府规模、企业家精神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研究理论框架和方法体系,既拓展了三个核心概念相关理论的应用范畴,也为探索新时期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家的关系提供了一个较为系统的思考和研究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