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这项工程中,企业家是重要主体,企业家精神是基本要素。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全面深化改革,就要激发市场蕴藏的活力。市场活力来自于人,特别是来自于企业家,来自于企业家精神。”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企业家涌现过程体现出典型的代际特征。这是因为作为一种人力资源,企业家才能和企业家精神尽管广泛存在于社会人群和市场经济的各个角落,但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制度和环境的制约,是制度和环境的产物。当环境和条件不具备时,其只能是一种潜在的资源,“英雄无用武之地”;只有当环境和条件适宜时,才能“野蛮生长”,成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
北京大学周黎安教授曾用“官场+市场”理论解析中国独具特色的经济增长机制,本书则尝试从政府与企业家互动的视角,探索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理和路径以及其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调整、力量调节问题。事实上,政府与企业家的关系问题、“双引擎”的协同驱动问题,本质都是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对政府与市场关系这个古老问题的重新论述。为什么这个问题在今天又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并上升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呢?原因就在于现实经济中政府的一系列扩张活动影响了市场机制的良性运转,导致市场效率低下。
通过经济学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本书将揭示:企业家精神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而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政府与企业家的有效配合,政府重在塑造市场环境和提供公共服务,企业家旨在发挥市场经济的主体作用和创新创业的引领功能。这启示我们必须从战略高度重视、培育和激发企业家精神,以创新创业的方式重塑中国经济的微观基础,使企业家真正成为熊彼特意义上的“经济增长的国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