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宫
唐代行宫按其功用大致可分为避暑宫、温泉宫、两京道行宫。
唐太宗先在关中修翠微宫、玉华宫,后在洛阳禁苑建了飞山宫,又在洛阳西南的汝州西山建了襄城宫。据《唐会要》卷三十载,襄城宫修成于贞观十四年(640),因选址不当,不能避暑,又多虫害,第二年唐太宗入住后,只入住了两晚就被拆毁了。拆毁所得砖瓦木石都分赐给了百姓。
其后有处于神都苑最西的合璧宫。合璧宫是东都宫室尚未整饬前高宗、武后的寝宫,唐高宗先后五次行幸,初名“八关凉宫”。1998年,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在涧西区辛店乡龙池沟村探得合璧宫遗址,发现大量唐代瓦当、绳纹砖等。
武则天在洛阳执政期间,于城郊营建了几处避暑行宫。
三阳宫在石淙诗会时已提过,在嵩岳附近的登封告成县。石淙河水汇聚成水潭,于潭上凿崖构筑梁架,其上建有观澜亭与含枢殿,武则天与太子李旦往往在此避暑数月始还洛阳。
据《资治通鉴》载,高宗、武则天所建行宫还有另外三处:
调露元年(679),“作紫桂宫于渑池之西”,在“渑池之西五里,调露二年改曰避暑宫,永淳元年又改曰芳桂宫”。
永淳元年(682)七月“作奉天宫于嵩山南”,故址在今登封嵩阳书院,是高宗、武后游嵩岳封禅和祭神的行宫。
长安四年(704),“毁三阳宫以其材作兴泰宫于万安山”。兴泰宫和三阳宫都是武三思谋划修建,工费甚巨。史载“万安山在洛州寿安县西南四十里”。如此,兴泰宫就在甘棠驿的西南方位。
到开元时,玄宗频繁行幸洛阳,行宫兴建亦多。《资治通鉴》“开元二十六年”条载:“是岁,于西京、东都往来之路,作行宫千余间。”千余这个数目显然太夸张了,是夸饰或讹误(以“十”为“千”)。
两京道上还有不少行宫或就是玄宗时期修造:关内有华阴的琼岳宫、金城宫,华县的神台宫。“南崤道”十三驿沿线行宫密集,除已提到的三乡驿附近的连昌宫,还有硖石的桃园宫
,陕县阌乡的轩游宫(又名别院宫),陕县的绣岭宫,福昌的福昌宫和兰昌宫,永宁的崎岫宫和兰峰宫,临汝鸣皋山南的清暑宫(有温泉)。
许敬宗有诗《侍宴莎册宫应制得情字》。两京道上有莎栅驿,洛宁县东北又有莎栅谷。《寰宇记》卷四“河南府永宁县”条载:“莎栅谷,在县西三十里。唐有莎栅城。”莎册与莎栅字形相近,很可能从“莎栅”简化或雅化而来。
魏元忠有诗《银潢宫侍宴应制》,银潢宫不知方位,推测应该也是洛阳附近的行宫。
唐玄宗在轩游宫作有《轩游宫十五夜》,平淡语气中流露了不易觉察的喜悦:
行迈离秦国,巡方赴洛师。
路逢三五夜,春色暗中期。
关外长河转,宫中淑气迟。
歌钟对明月,不减旧游时。
关于绣岭宫旧址,据《新唐书》《读史方舆纪要》载,陕县东南“有绣岭宫,显庆三年置;东有神雀台,天宝二年以赤雀见置”。郑处诲《明皇杂录》载:“上幸东都,至绣岭宫。”其地广平,南有橐山,北有溪涧,也是一个形胜之处。
《全唐诗》所收杨贵妃唯一的一首诗《赠张云容》,就作于绣岭宫:
罗袖动香香不已,
红蕖袅袅秋烟里。
轻云岭上乍摇风,
嫩柳池边初拂水。
张云容是善舞的侍女,很受玄宗、贵妃爱重。赠诗情节又载于《太平广记》卷六十九女仙十四“张云容”条:
某乃开元中杨贵妃之侍儿也。妃甚爱惜,常令独舞《霓裳》于绣岭宫。妃赠我诗曰……诗成,明皇吟咏久之,亦有继和,但不记耳。遂赠双金扼臂,因此宠幸愈于群辈。
晚唐诗人,往来两京时过境绣岭宫,也有纪游诗。陆龟蒙这首《开元杂题七首绣岭宫》比较清隽,不落俗套。他骑马缓行于浓密树阴下,持鞭的手不时扬起,袖口中感觉到了拂来的微风:
绣岭花残翠倚空,
碧窗瑶砌旧行宫。
闲乘小驷浓阴下,
时举金鞭半袖风。
各处离宫中,唐人吟咏较多的还有连昌宫。
元和十二年(817)七月,宰相裴度出任统帅讨伐淮西叛乱,韩愈任行军司马。十月十一日,李愬雪夜袭破悬瓠城,擒获藩酋吴元济,平定淮西。十一月,韩愈返回长安,途中过连昌宫,随军判官李正封写了首七绝,韩愈应和作《和李司勋
过连昌宫》:
夹道疏槐出老根,
高甍巨桷压山原。
宫前遗老来相问,
今是开元几叶孙。
一、二句以古树之老侧写旧宫年代之久远,三、四句以守宫老人的提问作结,将连昌宫写成了“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桃花源,都是举重若轻的妙笔。
韩愈这首诗作,还引出了元稹的继作。第二年,在蜀中任通州司马的元稹写出了叙事长篇《连昌宫词》。此诗篇幅太长,只录头三联。从这里就能很明显看出,他是以韩愈连昌宫诗为蓝本,加以化用敷衍:
连昌宫中满宫竹,
岁久无人森似束。
又有墙头千叶桃,
风动落花红簌簌。
宫边老翁为余泣,
小年进食曾因入。
……
元稹此诗包含了对时事、朝政的审视和期许,可称唐宪宗“元和中兴”的一篇总结词。其在文学体式上的实验并非独创。陈寅恪在《元白诗笺证稿》第三章指出该诗“实深受白乐天、陈鸿长恨歌及传之影响,合并融化唐代小说之史才诗笔议论为一体而成”。
元稹因为这首诗赢得了诗名。《旧唐书》“元稹传”载:“长庆初,(崔)潭峻归朝,出稹《连昌宫词》等百余篇奏御,穆宗大悦。”
陆龟蒙也咏过连昌宫,有七绝《连昌宫词二首》,一写宫门,一写台阶,截取宫阙建筑局部以寄托兴亡之思。
前已提及孟迟的五绝《题嘉祥驿》。他途经福昌县,还写了一首《兰昌宫》,或就在同一段旅程中也未可知:
宫门两片掩埃尘,
墙上无花草不春。
谁见当时禁中事,
阿娇解佩与何人。
孟迟的确是“诗有别才”,其手法与韩愈相同。不过,韩愈是写守宫老人,孟迟是写杨贵妃,虚拟追想当年的旖旎往事。“阿娇”是汉武帝陈皇后小名,唐人常以武皇比玄宗,以阿娇比贵妃。
安史之乱后,唐朝皇帝不再东巡洛阳,两京道上行宫大多荒落。中唐时,王建所作《行宫词》是一首十足感伤的记事感怀诗,记录了各处行宫缺乏修缮维护的实况:
上阳宫到蓬莱殿
,
行宫岩岩遥相见。
向前天子行幸多,
马蹄车辙山川遍。
当时州县每年修,
皆留内人看玉案。
禁兵夺得明堂后,
长闭桃源与绮绣。
开元歌舞古草头,
梁州乐人世嫌旧。
官家乏人作宫户,
不泥宫墙斫宫树。
两边仗屋半崩摧,
夜火入林烧殿柱。
休封中岳六十年,
行宫不见人眼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