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道
看完了洛外官道、驿亭和离宫,就可以去到洛阳城中了。不过,入城前还得规划一下行程。倘若是东都一日游,游览攻略可能是这样子的:
(1)于北市下马或弃舟登岸后,先寻一处洁净旅舍安顿好行装。沐浴更衣,洗去旅尘,夜食后,宜提早入睡。
(2)第二日五更即须起身,装束完毕,早食。到五更二点(也即早晨3点48分左右),听到“咚咚咚”的六街鼓齐齐敲响
,就可以上路了。当然,须提前备好马匹行具。
(3)骑马自北市出安喜门,直趋都城北郊。北邙山是最佳观景台,晨曦初露时登北邙既可观日出,又能俯瞰“光景丽天中”的洛京。于冈阜远望,北郊山麓林木苍郁如云,城中宫阙楼宇巍峨壮观,其后各坊,屋宅连绵,塔刹错落,而伊洛二川胜景,亦尽收眼底。
(4)顺途可游北邙山的上清宫、吕祖庵、下清宫。
(5)其后入城,立天津桥头观看皇城。端门前有武后所造天枢的遗址。此处是东都的中轴线,自城北北邙山直贯城中宫城、端门、天津桥、城南定鼎门,直达伊阙龙门。
(6)自天津桥向西步行,可眺望对岸的上阳宫;如在深秋,可留意从上阳宫御沟中流出的红叶。
(7)随后折返,回至天津桥,继续向东,观赏洛水两岸风光景色,可徐徐行至新中桥和浮桥。
(8)皇城内的五凤楼和广达楼登临不了,但东都伽蓝林立,午前可就近挑选一二寺院参拜,中午在寺内过斋;寺中往往有高阁,午饭过后可再次登临眺望,比较好的选择是尚善坊附近的天宫寺或建春门附近的敬爱寺
,寺中皆有名家壁画可供观看。
(9)下午出寺,去商业区逛逛,可就近去北市
或南市
,西市规模小、路途远,不推荐。
(10)骑马走天街,出定鼎门,可直去伊阙龙门。于奉先寺看大佛,再游香山寺。如想回城中旅舍,须赶在暮鼓前进城。

唐洛阳城市轴线功能分布图
(11)如决定第二天继续在伊川一带观赏,可寻寺中客院过宿。入寺后即须“自投名刺”,提前知会寺主以便安排。当然,有洛阳当地友人接引介绍最好。
游览攻略做好,先来看城中的洛阳道。
武则天的文学侍从之臣沈佺期就有一首《洛阳道》:
九门开洛邑,双阙对河桥。
白日青春道,轩裳半下朝。
乘羊稚子看,拾翠美人娇。
行乐归恒晚,香尘扑地遥。
朝臣陆续下朝,从端门出,过天津桥,骑马行入天街,一时引得路人纷纷注目,有骑在羊背上的儿童,也有因为挤上前观看掉落了钗翠的美人。你看,沈佺期真是掩饰不住的得意。
也有看过洛阳后欲振作自强的,写《枫桥夜泊》的张继就有一首《洛阳作》:
洛阳天子县,金谷石崇乡。
草色侵官道,花枝出苑墙。
书成休逐客,赋罢遂为郎。
贫贱非吾事,西游思自强。
储光羲有《洛阳道五首献吕四郎中》,记述骑马游城所见,如五段风光短片:
洛水春冰开,洛城春水绿。
朝看大道上,落花乱马足。
剧孟
不知名,千金买宝剑。
出入平津邸
,自言娇且艳。
大道直如发,春日佳气多。
五陵贵公子
,双双鸣玉珂。
春风二月时,道傍柳堪把。
上枝覆官阁,下枝覆车马。
洛水照千门,千门碧空里。
少年不得志,走马游新市。
储光羲擅写五古,《四库全书总目》评其诗:“源出陶潜,质朴之中,有古雅之味,位置于王维、孟浩然间,殆无愧色。”钟惺《唐诗归》说他的诗:“清骨灵心,不减王、孟。”这些话用来形容这组诗也很得当。他在开元十四年(726)20岁时就进士中第,但之后仕途不顺,多年沉居下僚,所以第五首有“少年不得志”一语。
洛阳是喧哗的欲望之城,有人得意,也有人失意,有人沉迷其中不得自拔,也有人看透世情后选择离开。晚唐信州人王贞白
就是这样。他是乾宁二年(895)进士,乾宁七年后授校书郎,与罗隐、方干、贯休常有唱和。他这首《洛阳道》应写于辞官归隐前后:
喧喧洛阳路,奔走争先步。
唯恐着鞭迟,谁能更回顾。
覆车虽在前,润屋何曾惧。
贤哉只二疏
,东门挂冠去。
有离洛归隐之人,也有城中的避世者。许浑《白马寺不出院僧》就写了寺院闭关的修道僧:
禅空心已寂,世路任多歧。
到院客长见,闭关人不知。
寺喧听讲绝,厨远送斋迟。
墙外洛阳道,东西无尽时。
不管如何,东都洛阳总是引人怀想的。刘禹锡写给友人白居易的这首《忆春草》就是如此:
忆春草,
处处多情洛阳道。
金谷园中见日迟,
铜驼陌上迎风早。
河南大君频出难,
只得池塘十步看。
府门闭后满街月,
几处游人草头歇。
馆娃宫外姑苏台,
郁郁芊芊拨不开。
无风自偃君知否,
西子裙裾曾拂来。
金谷园、铜驼陌都是洛阳的前代名胜,馆娃宫、姑苏台、西子都与苏州有关,刘禹锡作此诗时应在苏州刺史任上。大和四年(830)十二月,白居易就任河南尹,刘禹锡写这首诗是在调侃白居易做了地方主官后不得自由,不如他在苏州那般逍遥自在。刘、白二人晚年时关系熟稔,借诗语彼此调笑也是家常便饭。
此诗刘禹锡有自注:“春草,乐天舞妓名。”因此首句“忆春草”还双关了舞妓之名。
不知为何,吟咏天街的唐诗不多,晚唐时裴夷直《和周侍御洛城雪》、和凝《宫词百首》第六十五首有写到,可是诗都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