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坟
遵彼汝坟,伐其条枚 1 。未见君子,惄如调饥 2 。
1
遵:
沿着。
汝:
水名,发源河南省西南伏牛山北麓,流经汝阳、临汝,又东南流经郏县、襄城与沙河(古溵水)汇合而入淮。诗言汝坟,暗示了所思之人的方位,在周南汝水沿岸,为周南之域。
坟:
河岸。字又作
。
条枚:
树的细枝。
2 君子: 指所思的丈夫。 惄 (nì):内心焦灼忧烦。 调饥 (zhōujī):早晨的饥饿感。调,朝之假借字。
◯诗之首章。担忧远方的丈夫。以饥饿喻忧愁,《薛君章句》:“朝饥最难忍。”蔡邕《青衣赋》:“思尔念尔,惄焉且饥。”晋郭遐周诗:“言别在斯须,惄焉如朝饥。”皆取法于此。
遵彼汝坟,伐其条肄 3 。既见君子,不我遐弃 4 。
3 肄: 树木枝条斩伐后再生的蘖枝。
4 遐弃: 远远地抛弃。意即丈夫没有死在外面。
◯诗之二章。写君子归来之庆幸。与首章相对映。
鲂鱼赪尾,王室如燬 5 。虽则如燬,父母孔迩 6 。
5 鲂鱼: 身扁而薄,细鳞,又称鳊鱼。 赪 (chēng) : 赤色,在此为变红的意思。 燬: 毁,烧毁。王室如燬应指周王室的突发灾变。
6 迩: 近。
◯诗之三章。跌宕顿挫。“王室如燬”是一篇关键。
《汝坟》,汝水一带女子深念身处南方丈夫的作品。
“不我遐弃”表面是说“不抛弃我”,实际上是含蓄地说丈夫没有死在外面,终于平安回来了。西周中期王朝经营东南不遗余力,会有不少将士长期在这一带戍守或行役。诗言“遵彼汝坟”,应该暗示了所思远方之人的方位。这些人,王朝存在,他们有依靠,王室发生大变故,处境则会十分危险。诗篇中人“惄如调饥”的巨大忧虑即由此而发。诗篇也表达得很清楚:当时确实是“王室如燬”,即王室亦即王朝发生了大灾变。清人崔述《读风偶识》早就觉察到这一层,他说:“王室如燬,即指骊山乱亡之事。”诗篇言“汝坟”,而西周时汝水沿岸有霍、蔡、胡等诸侯邦国。诗中“不我遐弃”的“君子”,很有可能就来自这些诸侯国。如此,“父母孔迩”一句也就好理解了。国破山河在,王室虽遭变故,但父母犹在,父母之邦犹在,仍然应当尽心国事。这是诗中思妇庆幸之后对丈夫的激励。诗篇的情感是沉郁的,情感的表达是顿挫的。应当说,诗篇很精彩地表现了西周崩溃之际一些社会成员坚韧的心态。国家可以破灭,但人还有顽强地活在世界的强大理由。顿挫的表达同时也是含蓄的,因为从“父母孔迩”的告白中,可以感悟出这样的意味:有父母在,即有人伦在,即需要重新整顿社会使之归于安定。所以,诗篇隐含着不以国破而消沉的进取意志。此正《汝坟》之感发人心之处。《后汉书·周磐传》:“周磐字坚伯,汝南安成人……居贫养母,俭薄不充。尝诵《诗》至《汝坟》之卒章,慨然而叹,乃解韦带,就孝廉之举。”即是其例。此诗前人曾有“沉郁顿挫”的评价( 见吴闿生《诗义会通》所引 ),这以第三章、尤其是最后两句为最。又,马瑞辰《通释》谓此诗:“幸君子从役而归,而恐其复往从役之辞。”虽所见不同,也颇具会心。特附于此,以广诗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