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棠
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 1 。
1
蔽芾
(fèi):树叶密集貌。密集则叶小,故《毛传》曰:“蔽芾,小也。”
甘棠:
即棠梨树,树干高大,果实似梨而小,霜后可食,北方山野多见,又称杜梨,此树生长缓慢,树龄很长。闻一多《诗经通义·召南》:“古者立社必依林木,……盖断狱必折中于神明,社木为神明所依,故听狱必于社。”
勿:
不要。
翦:
剪伐。翦即刬之假借。
伐:
毁伤。召伯:周初大臣,以封地在召,称“召公”“召康公”,名奭。周初器物《大保玉戈铭》,记载其曾经营南方,《尚书》中多记载其言论。西周后期另有一召公,为奭的后人,名虎谥穆公,宣王朝大臣,曾受命帮助申侯建国(
见《大雅
·
崧高》
),又率军平息淮夷(
见《大雅
·
江汉》
)。此诗所指当系周初召公奭。
茇
(bá)
:
停歇,暂住。茇是
的假借字,《说文》:“
,舍也。”在此为动词,留居的意思。
◯诗之首章。戴君恩《读风臆补》:“只说‘召伯所茇’,德泽已在言表,此外更设一语,佛头着粪矣。”
蔽芾甘棠,勿翦勿败,召伯所憩 2 。
2 败: 伤害,毁折。 憩 (qì) : 休息。
◯诗之二章。方玉润《诗经原始》:“他诗炼字,一层深一层,此诗一层轻一层,以轻而愈见珍重耳。”
蔽芾甘棠,勿翦勿拜,召伯所说 3 。
3 拜: 扒,攀爬造成的毁坏。 说 (shuì) : 稍作停歇的意思。
◯诗之三章。攀折不可。牛运震《诗志》:“三举召伯,郑重低徊,深情绝调。”
《甘棠》,表达召南之地民众思念召公之情的诗篇。
诗篇是纪念召伯的,这一点古来向无争议,有分歧的是“召伯”究竟指谁,是周初的召公奭,还是西周晚期的召公虎。《史记·燕召公世家》载:“召公之治西方,甚得兆民和。召公巡行乡邑,有棠树,决狱政事其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无失职者。召公卒,而民人思召公之政,怀棠树不敢伐,歌咏之,作《甘棠》之诗。”两汉经学齐、鲁、韩、毛四家均同此说。但因《大雅·崧高》和《小雅·黍苗》都曾记录着周宣王时的召虎为申国营造谢邑的事,因此今人多认为此诗怀念的是召伯虎,而非召公奭。新近问世的战国竹简《孔子诗论》说此诗:“《甘棠》之报。”( 第 4 简 )又曰:“敬爱其树,其褒厚矣。甘棠之爱,以召公(下阙)。”( 第15简 )语句虽有残缺,但召公树下断狱,因而后人追思景仰这一点,还是可以清楚地看到的。这不仅证明汉代四家说是有先秦旧说为依据的,而且,《孔子诗论》上述言语,还使人对西汉扬雄《法言·巡狩》篇的一段有关召公的文字发生新的兴趣,曰:“召公述职,当桑蚕之时,不欲变民事,故不入邑中,舍于甘棠之下而听断焉。陕间之人皆得其所,是故后世思而歌咏之。……孔子曰:吾于《甘棠》,见宗庙之敬也。甚尊其人,必敬其位,顺安万物,古圣之道几哉!”这段话中引用孔子的部分,与竹简文字在意思上竟如此相近,可知至迟在西汉中期,记录着孔子说诗的文献还在世上流传着。
既然《甘棠》是一首思其人而敬其树的诗篇,所纪念的召伯就当是周初那一位。道理很简单,为了不打扰民众,能屈尊在树下听狱,一定是在一个政权新兴的时候,它的官员还能显示出一点朴素的风格。真要到暮气沉沉的西周后期,像召公虎那样的大人物出巡,还不得前呼后拥、四下警戒?就是做一做亲近民众的样子,也不会像,老百姓也不会那么轻而易举地就真被他感动。所以,此诗的召公就应是周初的召公奭。召虎为宣王的舅父营造新邑为时很短,不可能有闲暇去听讼断狱,而且《大雅·崧高》说得明白,申伯是马上迁到新都邑去了的,召公也不太可能在那里多滞留,越俎代庖地替申伯行政。此诗的情调是爱屋及乌式的,因思召伯而珍爱树木,当是被怀念者流泽深远的表现。今人所以倾向于西周晚期,是因为不相信周初有这样的诗艺水准。实际上,召公是康王时期还在世的人,活得年岁很高,这种睹物思人的诗篇应作于他身后,这样就有可能创作或采于西周昭王、穆王时期了。而那时,正是《诗经》创作高涨时期(参本书《雅》《颂》各篇注解可知),因此,《甘棠》中的召伯,还是当以指周初的召公奭为是。诗表达对召伯的缅怀,专从人们对与召伯有关的棠树入手,手法很高,深切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