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露
厌浥行露 1 。岂不夙夜?谓行多露 2 。
1 厌浥 (yìyì) : 露水湿溽貌。联绵词。 行 (háng) : 道路。
2 夙夜: 早晚,在此有早出晚归的意思。 谓: 畏。马瑞辰《通释》:“谓疑畏之假借,凡诗上言岂不、岂敢者,下句多言畏。”
◯诗之首章。起笔简拗、劲峭,意味深长。
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 3 ?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 4 ?虽速我狱,室家不足 5 !
3 无角: 没有可穿透屋室的角。前人以雀嘴(咮)解释此诗之角,不确。
4 女: 汝,古汉语中女、汝常通用。 无家: 即无家财。 速: 邀,迫使。 狱: 诉讼,打官司。
5 室家: 与上文“无家”之家同义。 不足: 不足以打赢这场官司。揶揄的说法。
◯诗之二章。钱锺书《管锥编》:“明知事之不然,而反词质诘,以证其然,此正诗人妙用。”
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 6 ?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讼?虽速我讼,亦不女从!
6 牙: 指可以啃咬墙壁的大牙。 墉 (yōng) : 高墙为墉。
◯诗之三章。牛运震《诗志》:“雀鼠骂得痛快而风流。”
《行露》,表女子拒嫁的诗篇。
古代解此诗,有人将此诗与前一篇《甘棠》相联系,谓诗歌所表即召公树下听讼云云。此外,刘向《列女传·贞顺》篇有一则记载,言《行露》诗的本事,曰:“召南申女者,申人之女也,即许嫁于丰,夫家礼不备而欲迎之。女与其人言,以为夫妇者人伦之始,不可不正。……夫家轻礼违制,不可以行,遂不肯往。夫家讼之于理(负责诉讼的官员——引者),致之于狱。女终以一物不具,一礼不备,守节持义,必死不往,……曰:‘虽速我讼,亦不女从’。此之谓也。”( 见王先谦《集疏》所引 )是说女子因男方礼物不备而拒婚。刘向的说法可能是有根据的。不过,也还可以对诗篇做另外解释。诗中出现了“狱”“讼”之事,文献记载中有一种诉讼叫作“阴讼”,是专门打男女婚姻纠纷官司的。《周礼·媒氏》:“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司男女之无夫家者而会之。凡嫁子娶妻,入币纯帛无过五两。……凡男女之阴讼,听之于胜国之社;其附于刑者,归之于士。”是说在春天的第二个月,政府要派人组织男女的相会结合(目的是增殖人口),若这一时节男女出现纠纷,由作为政府官员的媒氏负责断案。涉及犯罪的,移交司法官(士)来办。这就是阴讼。其地点在前朝的社(即土地庙)。春天的“男女相会”当是周王朝还承认的古老习俗的延续,多少带有野性的自由。男女在这样的节日里相认进而定亲,双方不易了解,难以知根知底,也就容易出现上当受骗现象。然而,野性的自由风尚可以造就自由不羁的人格,而有这样的人格,才可以保证受害者在发现错误后马上以决绝的态度加以纠正。诗篇很可能表现的是一位“阴讼”女子纠正错误的果决。可能她在“阴讼”中说过“谁谓鼠无牙”之类的绝妙之辞,所以她的拒婚故事就在民间广泛流传,她的故事被采风的“王官”采了去,加工配乐演唱,就有了《行露》之作。
这又涉及文献记载的“王官采诗”一事:据载王朝有专门的采诗人员,到民间采集歌谣,交给音乐专家(古称太师)配乐演唱,目的是使执政者了解民情,调整政策。这一说法被新出土《孔子诗论》“邦风其纳物也,博观人俗焉,大敛材焉”竹简文字所证明。至于“采诗”具体情况如何,尚须继续研究。就汉代一些所谓“乐府民歌”看,采诗不一定容易采那些现成民歌,民间有些故事,也可以采了来经过加工成诗歌来演唱。在《汉书·食货志》关于“采诗观风”记载中,就有太师“比其音律”的一环。《行露》篇就可能是民间先有其事,王官因其事而成诗篇。“雀无角”“鼠无牙”的比喻也实在精彩。别看雀、鼠虽没有穿屋凿墙的角、牙,但它们照样钻屋越户;别看这穷光蛋没有家业,可他照样想讨老婆、敢打官司。下面的言语则干脆就像是骂人:虽然你打官司,你依旧是个穷光蛋,官司你赢不了,我依旧不跟你!因为男子穷,就看不上人家,如果单从这一点看,女子真有些无情且刻薄,但考虑到在由政府规定相亲的短暂时光里,真正持久的两情相悦的爱情关系的建立,实属不易。如此,诗中女子在发现男子并不可心后,及时决断,倒显得十分有主见了。古代的礼制,给人的印象一般是古板而拘谨的,但透过此诗,我们却看到出于人类自身生产的需要,而保存于上古时代的一种异样的习俗。实际上,诗中女主人公的果决、泼辣,也正养育于充满野性生命力的质朴习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