摽有梅
摽有梅,其实七兮 1 。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2 。
1 摽 (biào) : 抛,投。 梅: 蔷薇科植物,原产我国西南,果子味酸可食,亦可作调料,即所谓盐梅和羹。 实: 梅子的果实。 七: 从下文“顷筐塈之”看,当指筐里所剩下的梅子还有七成。
2 庶士: 犹言各位男子。庶,众。 迨: 差不多。 吉: 吉日,好日子。
◯诗之首章。“求我庶士”两句,求爱何其质直!
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3 !
3 今: 现在。
◯诗之二章。数由“七”而“三”,急迫;“今兮”,慌不择日,情见乎辞。
摽有梅,顷筐塈之 4 。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5 !
4 顷: 同倾,倾其所有的意思。 塈 (jì) : 给予。
5
谓:
告诉,意为告诉我一声就可以定下亲事。一说,谓读为会,来相会一下就可定亲。一说,谓读为
。《玉篇》《广韵》并曰:“
,行也。”呼喊男子快点行动。
◯诗之三章。牛运震《诗志》:“三章一步紧一步。”
《 摽 有梅》,表南方女子急于求嫁的风情诗篇。
诗篇中女子急切,让人想起北朝民歌“老女不嫁,塌地呼天”来。诗的可爱处,全在于毫无掩饰的切直、心口如一的单纯。据闻一多研究:“在某种节令的聚会里,女子用新熟的果子,掷向她所属意的男子,对方如果同意,并在一定期间送上礼物来,二人便可结为夫妇。这正是一首掷果时女子们唱的歌。”( 《风诗类钞》 )梅字从母,暗含生育之意,又写作楳,与掌管婚姻之事的媒氏之“媒”音义相谐。因此抛梅的行为隐含着男女结合、生育子嗣的双关语意。在解释《行露》一诗时,我们已经涉及古代“会男女”的风俗,但那是在仲春之月,而梅子熟则是在初夏,是节日的时令与《行露》不同。闻一多先生讲了风俗,未言抛梅求偶风俗的地域。诗言“摽梅”,由“梅”的原产地似乎可以推测,诗篇表现的,是周人不熟悉的南方风俗。换言之,诗篇的问世,是周人经营南方时的风俗新发现。周人来到南方,见到了他们未曾见过的土著风俗,有人把这样的新见闻谱写成歌,或把当地歌谣做些艺术加工,加以传唱,一种古老的地域风情就这样保存下来了。如此,诗篇就有可能为西周较早期的篇章。
如果说“会男女”的礼制,显示了上古时所保存野性习俗的话,那么此诗所展现的,就是在那样一种古朴风俗下激荡着的原始生命力。这首诗篇最值得注意的是,抒情女主人公无所顾忌地对求偶之情的表露。任何时代婚姻、生育都是被承认的权利,但并非每一个时期的人,都敢如此公然地袒露心情,因为,婚姻决定权往往不在结婚之人手中。可是,从诗篇女主人公手中的那些梅子,却可以见到不一样的情形,主动抛出的梅子,是自主求取配偶的象征。风俗是人类生活的空气,养育着人的文化气质、精神品格。诗篇在周人,歌唱此篇,可能有表现异地风俗之粗野,有必加整齐、改善的用意;在今人,坦然而热切的诗篇,却有认识的价值,因为从中可以读到我们过分讲究“礼法”的民族,在其早年也曾有过的“粗野”的青春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