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风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 1 。棘心夭夭,母氏劬劳 2 !
1
凯风:
南风,南风和煦。南风称凯风,在商代武丁时甲骨就有,《甲骨文合集》(14294):“南方曰夹,凤(风)曰
。”又有一片:“南方曰
,凤
。”(
《合集》14295
)有学者认为“
”即豈,豈风即凯风。
棘心:
棘,丛生灌木,俗称酸枣棵子。春天返青晚于一般花木。棘心即棘木嫩芽,指代七子。
2 夭夭: 摇摆的样子。一说,少壮貌。 母氏: 即母亲。 劬 (qú) 劳: 劳苦。劬,劳累。
◯诗之首章。“棘心”喻“七子”,既含自愧不才之心,又表抚养艰难之意。意象鲜明。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 3 。母氏圣善,我无令人 4 !
3 棘薪: 薪,柴,棘心长大成柴。
4 圣善: 高尚善良。 令: 好,善。
◯诗之二章。钟惺《评点诗经》:“棘心、棘薪,易一字而意各入妙。”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 5 。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5 浚 (jùn) : 卫地名,在今河南省北部。
◯诗之三章。“寒泉”喻母亲心境凄凉,春风难以吹暖。是孝子体恤之心。
睍睆黄鸟,载好其音 6 。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6 睍睆 (xiànhuàn):羽毛美好的样子。一说,状鸟声清和婉转。 黄鸟: 黄鹂。
◯诗之四章。自责人不如鸟。
《凯风》,感念母亲辛劳的歌。
一位母亲独自抚养七个儿子,确实是“劬劳”,确实“劳苦”,在儿子眼里,操劳的母亲当然也是“圣善”的。南来熏风吹拂棘心的意向,形象鲜明,孝子对慈母无以为报的拳拳之心,因这鲜明生动现象而越发动人。然而,这只是不看相关说法时的读诗印象。若看《毛序》解释,会把初读此诗印象弄得一干二净。《毛序》和《郑笺》的说法是:因卫地淫风流行,生有七子的母亲在丈夫死后,意图改嫁,于是七子慰留母亲。照此解释,诗篇中的“七子”自责,就是不同意母亲改嫁而施的“苦肉计”,是在否定母亲做女人的权利。还有一种说法是慰留继母说:云后母因不爱前子而有去志。可是诗篇有哪一点显露了后母的消息?纯属想象罢了。近人还有一种新说法,认为是父亲虐待母亲,儿子作诗表母亲的辛劳以婉谏父亲。主此说者为闻一多《风诗类钞》,附和者不少。这同样是受了《毛序》干扰而生的另一种想象。还有一说认为是母亲死后儿子悼念母亲,表达了无尽的自责、愧悔之情。若以“爰有寒泉,在浚之下”看,说母亲已死,也不算无据,可是看每一章结尾,都是强调母亲有子众多,却不能安顿母亲的心,都是在表自责,不应该是对去世的人说的话。此也不合理。
关于此诗最早的解说是孟子,《孟子·告子下》篇记录孟子与公孙丑谈《诗经》中《小雅·小弁》和《凯风》:“曰:‘《凯风》何以不怨?’曰:‘《凯风》,亲之过小者也。《小弁》,亲之过大者也。亲之过大而不怨,是愈疏也。亲之过小而怨,是不可矶也。愈疏,不孝也;不可矶,亦不孝也。孔子曰:“舜其至孝矣,五十而慕。”’”公孙丑说《凯风》不怨,孟子也同意,而且引了舜五十而慕的典故来强调“七子”的不怨合乎孝子之道。至于因何“不怨”,孟子的说法是《凯风》中的母亲过错小,若因母亲小过就怨恨,母子关系就难以平复了(矶,据焦循《孟子正义》引阮元、段玉裁之说,谓在此训“摩”,即“平复”的意思)。至于母亲有什么样的小过,孟子好像知道,却没有说出来,这就给了“改嫁说”一个机会。孔颖达在为《毛诗序》作疏解时,就以《毛序》的说法解释孟子“过小”之说,说是“七子”一自责,母亲就收回了改嫁的主意,于是就避免了母亲犯大过错的可能。实际上,在一个要养育七个儿子的家庭中,负担沉重,母子之间难免龃龉,母亲或喜怒失常,或在某些事情上举措不当,引发一定程度的不和,因而儿子自责,实在是很平常的。而且,此诗在东汉早期的理解,还不像《毛序》所说的那样,如汉章帝赐光武皇后遗物给东平、琅琊二王的诏书中就有“以慰凯风寒泉之思”,若诗篇所表七子之母之“小过”与改嫁有关,诏书是不会那样写的( 参管世铭《韫山堂文集》卷一 )。陶渊明为舅父所写《孟府君传》也有“凯风寒泉之思,实钟厥心”之句( 参严元照《娱亲雅言》卷二 ),表明在《毛序》盛行于世后,理解诗篇也有不遵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