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偕老
君子偕老,副笄六珈 1 。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象服是宜 2 。子之不淑,云如之何 3 !
1 偕: 一同。此句字面意是与丈夫一同终老,暗含女子守寡之义。副:用头发编的首饰。 笄 (jī) : 束发用的钗簪。 珈 (jiā) : 笄上装饰的玉,是身份华贵的象征。有六种,所以言六珈。
2 委委 (wēiwēi) 句 :举止舒缓雍容的样子。此句原文应作“委佗委佗”,古代书写遇重复语词时,习惯在第一字下加“=”符号,以示省略,“委佗委佗”即成“委=佗=”样。后人抄写误作“委委佗佗”。 如山如河: 气象安稳宏大,君夫人气派。 象服: 指上面“副笄六珈”的盛装头饰。象即襐,盛装。一说,象服是王后和君夫人所专有的礼服,共六种,画有各种纹饰图案,所以称象服。
3 不淑: 不幸。《礼记·杂记》:“吊者升自西阶,东面,致命曰:‘寡君闻君之丧,寡君使某,如何不淑!’”王国维《与友人论诗书中成语》:“不淑一语……古多用为遭际不善之专名。”此句与开首一句“君子偕老”相应。
◯诗之首章。先夸其服饰,后叹其不幸。文势诡谲。
玭兮玭兮,其之翟也 4 。鬒发如云,不屑髢也 5 。玉之瑱也,象之揥也 6 ,扬且之皙也 7 。胡然而天也?胡然而帝也 8 ?
4 玭 (cǐ) : 鲜明华丽貌。 翟: 绘雉鸡图案的礼服。古代王后、君夫人的六种礼服中,有揄翟、阙翟二服,此处所言翟,清人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以为即阙翟。
5 鬒 (zhěn) 发: 美发,黑漆漆的头发。 髢 (tì):假发。两句夸赞女子头发浓密美好,不屑于戴假发。
6 瑱 (tiàn) : 发笄两端垂下的玉石,又叫充耳,塞耳,装饰用。 象揥 (tì) : 揥,簪。象揥即象牙制的装饰,可以搔头、摘发。
7 扬: 指眉宇宽阔明亮。《诗经》常以此字赞美女子面貌。 且 (jū) : 语词。 皙: 白。俗语“一白遮百丑”,此处以白皙指代女子的美貌。
8 天、帝: 犹言天仙、帝女。
◯诗之二章。牛运震《诗志》:“连用‘也’字,调逸气欲飞,不嫌排叠。”胡然两句,承前章“不淑”,看上去是惊叹女子天神地仙般美丽,实际是感慨天生丽质带给“之子”的命运不济。
瑳兮瑳兮,其之展也
9
。蒙彼绉
,是绁袢也
10
。子之清扬,扬且之颜也
11
。展如之人兮,邦之媛也
12
!
9
瑳
(cuō)
:
鲜盛貌。
展:
展衣,后妃六衣之一。字又
,白纱制成的单衣。
10
绉
(zhòu)
:葛麻制成的带绉的细纱。
绁
袢
(xièfán)
:
内衣,犹今之汗衫。诗中展衣是外衣,绉
是中衣,绁袢为内衣。
11 清扬: 眼睛清亮。
12 展: 确实。 之人: 这人。 媛: 美人,邦媛犹言国色。
◯诗之三章。吕祖谦《吕氏家塾读诗记》(简称《读诗记》):“一章……责也。二章……问之也。三章之末,云‘展如之人兮,邦之媛也’,惜之也。辞益婉而意益深矣。”
《君子偕老》,叹惜美貌失偶的君夫人的篇章。
诗篇所言的服饰,清楚告诉读者诗中女性的身份为一位诸侯夫人,而且十分美貌。旧说是宣姜。《左传·闵公二年》记载:“初,惠公之即位也少,齐人使昭伯烝于宣姜,不可,强之。生齐子、戴公、文公、宋桓夫人、许穆夫人。”宣姜作为齐国公主本要嫁给公子伋的,结果卫宣公爬灰地娶了她( 见《新台》篇 )。宣公死后,孀居的宣姜还是不得消停,再次被迫嫁给昭伯,也就是公子顽。《左传》的“不可,强之”几个字,是理解此篇基调的关键。还有《左传》字面上是宣姜的娘家人强迫她再嫁昭伯,稍加细想,事情可能不这样简单。嫁出的女儿泼出的水,何况宣姜之子已成为君主,娘家人又何必逼她再嫁呢?可是,若卫国有人出于什么目的非娶宣姜不可,而且他手中还实际握有卫国大权,又为得美人不惜重金贿赂,那可就自当别论了。所以,《左传》的“不可,强之”,实在是提示读者,看字面的时候留心。看来诗篇作者是了解这些的,所以诗篇的感情基调,就自有样态。诗在“君子偕老”的叹息之后,着意地从女子佩戴君夫人的首饰、服装如何得宜来加以夸述,甚至惊之为天人。这样写,暗含也是感叹:其实红颜首先是红颜者自己的祸。明白诗篇叹惜的主体后,才能体会诗篇叹惜的笔力,“胡然而天也,胡然而帝也”的问句,其实是说,你为什么长得如此的美丽,须知美丽是你的祸害啊!如此强度的叹惜,也就完成了诗篇另一项含义的无形表达:对“强之”者幕后人物的不满。这就是诗篇主题全部内涵,叹惜而对好色强权人物不满。《君子偕老》并不是把矛头指向那位两度改嫁的美人宣姜,毫无疑问,这显示的是诗人高度的同情心和理解力。男性强权社会,女性的美丽,不是被渔猎的目标吗?春秋时期的诗人,却是比后代一味指责宣姜不贞的经生甚至一些现代解释者,观念的境界要高多了。内容的特性,又影响到诗篇独特的艺术。强力夸赞君夫人之美,突出其君夫人服饰得宜,意在反衬其花朵飘落污浊一般的无奈和不幸。也因此,诗篇在艺术上就表现为显豁与含蓄的对峙。强烈的笔调在显豁地突出夫人之美之时,也含蓄地表达着强烈的讥讽,是出色的皮里阳秋笔法。国风中,就有这样的笔法,诗篇只作吟咏,讽刺的意味,就暗含在吟咏之中。古人称此为“风人”体式,也称之为“温柔敦厚”。此篇即是典型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