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风
卫地曾是殷商王朝的中心区域。周武王灭商之初,曾封商纣王之子武庚为殷后,同时三分其地,分别由管叔、 霍 叔、蔡叔监管,是为三监。自纣城而北谓之邶,以南谓之鄘,以东谓之卫 ( 《汉书 · 地理志》 ) 。 后三监联合武庚造反,被周公平定。于是封康叔于武庚、三监之地,即为卫国。近年清华大学收藏战国竹 简 文献,其中有《系年》一篇:“周成王、周公既迁殷民于洛邑,及追念夏、商之亡由,旁设出宗子,以作周厚屏,乃先建卫叔封于庚丘,以侯殷之 余 民。卫人自庚丘迁于淇卫。”“卫叔封”即康叔,为“文王十子”之一,地位亲贵,据竹 简 文,其始封之地在殷商中心地区的庚丘,实即康丘;卫叔封称“康叔”也因此。卫在周初封国中很重要,康叔为周公之弟,是头等大邦。《尚书 · 康诰》显示,康叔受封之际,周公曾经就如何宽和对待殷遗民等治国策略,有过重要的告诫、教诲。西周后期,卫国曾出现过著名的卫武公,能赋诗;至懿公时,遭赤狄入侵,几乎灭国。之后在齐、宋等诸侯帮助下迁于黄河以南,都楚丘。再后,又迁移都城至帝丘。秦朝统一后绝嗣。其诗多春秋早期篇章。
《卫风》共十篇,今选其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