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序
孔子说:诗言志,这就是说,诗是诗人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感受。客观现实可以包括两个方面:外部世界和内心世界。如果诗人表现的是内心世界,那就是抒情言志;如果诗人描写的是外部世界,那就是写景叙事。王国维说:一切景语都是情语。因为客观的景要主观的人来感受,来描写,来表达,所以总要受到主观意识或情感的影响,这就是艺术。如果再现外部世界可以不受主观意识影响,那就是科学。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也可以这样理解,第一个道是道理,真理,客观现实;第二个道是知道,理解;第三个道是主观认识的现实。全句的意思是说:主观认识的世界并不一定就是客观的现实。而《千家诗》正是诗人主观描写的客观现实。
《千家诗》的版本很多,最早是宋代刘克庄(1187—1269)编的《千家诗选》,共选唐宋诗人565家1281首,但是篇幅太大,不适合青少年学习之用。后来宋人谢枋得(1226—1289)又从中筛选出220多篇,流传至今,已有七八百年,是流传最广最久的唐宋诗选。这个选本按七言绝句,七言律诗,五言绝句,五言律诗的顺序编排,再依照春夏秋冬的时序,编选了二百多首反映唐宋时代现实的诗篇。
如以七绝91首为例,其中一半是写春天活动的,如春日,春宵,早春,元旦,上元,立春,清明,寒食,春游,春景,春风,春山,春水,春花,春晴,暮春,晚春,送春等等,可见春天生气蓬勃。写夏天的只有十几首,如初夏,夏景,夏日,还有几首写村居生活的。写秋天的比夏天多一些,如秋月,七夕,立秋,秋景,而秋景中又以写西湖的为多。写冬天的最少,如寒夜,霜日,冬景,而冬景中有几首是写梅花的。总之,七绝多写人与自然的关系,体现了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
至于七律45首,一开始就是几首写宫廷生活的早朝,应制,侍宴等,后来又有杜甫反映战乱生活的《秋兴》,除了人与自然之外,人与人的关系写得多了,这也可看出唐代文人忠君爱国,热爱和平,厌恶战争的思想。五绝46首(两首明诗未选文)和七绝大同小异,所不同者,是有两首赠剑客侠者的诗,反映了唐代尚武重义精神的一面。五律和七律有相同之处,不过写帝王将相生活的多了,描写名胜古寺的诗也多了,可见佛教道教对唐代文化的影响。《千家诗》中反映平民生活的少,只有几首写农民和牧童的。总之,贯穿全书的是知识分子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思想。前者是表现儒家的入世精神,后者是道家的出世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