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九一八事变后开展的斗争
1931年九一八事变的消息传到南京后,人们非常震惊,广大民众空前的抗议浪潮随之而起。师生们当时的想法是请国民政府立即出兵东北,收复失地,罢免不抵抗将官的职务。
中央大学(简称中大)学生反应最快,率先开始罢课,宣传抗日。蒋介石为控制局势,连忙在9月23日上午借中央大学礼堂,召开南京市国民党党员紧急大会。会上蒋声称:“此刻必须上下一致,先以公理对强权,以和平对野蛮,忍辱含愤,暂取逆来顺受态度,以待国际公理之判决。”
会议要求,一切必须服从中央,任何人不得自由行动。但这番言论并未能平息要求出兵抗日的浪潮。
当日,南京各社会团体及市民20多万人,在公园路公共体育场举行各界反日救国大会,其中金陵大学(简称金大)教职员和学生全体集队前往,队伍整齐,感情热烈,很为各界所关注。为表示誓死抗日的决心,南京各界纷纷成立抗日救国团体。9月24日,南京成立了“首都各界抗日救国会”,中大经济系教授叶元龙
担任主席,该会坚决要求政府下令出兵抗日。26日,中大成立了“教职员抗日救国会”,对日本侵略我东北领土、大肆屠杀平民、藐视公理、国民政府无积极表示、外交软弱无能,表示异常愤慨。当天救国会在中大南高院召开了教职员和学生的联席会议,决定次日上午举行示威游行,到中央党部、国民政府请愿,请愿内容八条:“1.即刻促成和平统一;2.对日下最后通牒,积极备战;3.撤换王正廷;4.明令恢复民众运动;5.切实实行军事训练;6.从速选人胜任外官,充各国缺额公使,以利外交;7.责成边疆长官切实负守土之责;8.请政府厉行国民外交。”
同时致电在北平手握重兵的陆海空副总司令张学良,请其“统率三军,戮彼倭寇”,坚决打击日军,收复沦陷的国土。
金大的反日救国工作也迅速开展起来。9月24日,金大师生即在校内分别组织了“教职员反日救国会”和“学生反日救国会”。25日发行的《金陵大学校刊》“反日专号”上,刊登了以全体教职员名义向世界各学术团体发出的《金大教职员为日本出兵占领满洲向世界各学术团体宣言》和金大学生自治会发出的《为日本出兵侵占东三省致全国各报馆电》,宣言文曰:“日本处心积虑谋吞满蒙垂三十年,近年以还,遇事寻衅,无端逞凶,五三济南之惨案初已,万宝山之屠杀又生,其侵掠阴谋益为显著。本月十八日夜,竟藉口中村事件,唆使其浪人突然炸毁南满铁道,复伪称我方所为,乘机出兵袭击我守军,占领沈阳、青岛,摧残文化机关,击毙无辜人民,尤复虚构事实,大肆宣传,其蓄意破坏东亚和平之阴谋,于斯可见。夫两国不幸而至以兵戎相见,亦须采取正当之步骤。今日本一方令其公使宣言,采用外交方法解决悬案,一方阴遣军队袭击无防御无抵抗之守军并拘捕军事长官,擅委地方官吏,其蔑视我国主权,弁髦国际公法,至此已极。况我国正值天灾流行,灾民遍地,救死不遑,乃日人竟豺狼成性,乘人之危,攻我无备,更属罔顾人道,泯没天良。同人为维护世界和平计,特此郑重宣言,俾我友邦人士咸知日本此次暴行,甘为全世界之公敌,若不予惩戒,促其觉悟,将使凶焰益张,公理灭绝,而使人类复返于任性争夺之境界,此不能不望我全世界拥护和平、表彰公理、主持正义之学术团体督促各国政府严厉制裁日本此项非法暴行,并望我友邦人士均能研究事变真相,毋为日本诡诈卑污之饰词、虚构妄捏之事实所蒙蔽。是为至幸。金陵大学全体教职员叩。”
金大学生自治会电曰:“各报馆转全国同胞共鉴:日本帝国主义蓄心谋我久矣,五·九、五·三诸役,早置国际正义公法为度外,不复视我为独立之邦。近年以还,鉴于国民政府之革命外交,每惴惴自恐,睹我国内战之频仍,则又沾沾自喜。本岁空前水灾,日帝国主义所认为千载一时之良机也,以故万宝山案、朝鲜屠杀华侨案,设法挑衅,无所不用之极,近更架造证件,藉口中村事件,于九月十九日占我沈阳,并及长春、安东、营口各地,希完成其并吞满蒙之好梦。消息传来,令人发指。九月十七日,重光公使所发中日问题说明书,所谓日政府对中村事件之实际手段,所谓正谋友谊之解决者,今乃暴露于我国民之前矣。阴贼险狼(应为险狠——引者注),一至于此,是而可忍,国无亡日,自救之道,惟有:(一)请政府电粤立时息争,以革命手段一致对外;(二)全国同胞本敌忾同仇之精神,在政府指挥下,奋发图存;(三)全国同胞,今后应啮臂铭心,卧薪尝胆,倭寇不去,誓同俱亡。民族存亡,国家安危,在此一举,电布腹心,愿同勠力。南京金陵大学学生自治会。”
宣言和通电发出后,外语教师将宣言、通电翻译成外文,及时通知外国媒体,呼吁国际社会制裁日本。为表示对同学抗日救亡运动的支持,金大破例停课3天,让同学上街宣传抗日。学校当局利用校刊开辟了《反日专号》(后改为《国难特刊》),专门用来发表师生的抗日文章。《国难》卷首语,悲愤激昂,表达了同学们要求团结御侮,共赴国难,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东省沦陷,朝野愤懑,掷笔从戎,健儿危涕;辍文报国,志士坠心,其成效纵难睹,其意气固甚壮也。迩者东北烟尘,氛迷四海,国联集议,盟威仍不逾坫;委团复命,日阁已承认伪国。返观吾华,向之群力赴国难者,今乃濒于崩析;向之断车哭都门者,今则趋于寂静;清夜追思,怆悢曷胜。幸我师友研磨,历久愈进,上及军事财政外交之革新,下讫个人思想行为之改造,著为文章,积成卷轴,编辑既竟,感喟涕零,名以《国难》,盖未识似此经国大业,能与我祖宗艰辛缔造之河山,同垂不朽也。”
金大校园里竖起了壁报栏,“每日悬于校园入口处,用五彩颜色,将中日问题研究所得,用图画及文字表出,使之读之,惊心动魄,使倭寇万恶,深入脑海”
。学校每晚都请著名学者演讲中日问题,如9月24日晚,南京中央政治学校教授萨孟武讲“日本之大陆政策”,25日晚,曾留学日本的王古鲁教授主讲“日本文化侵略之机关”,26日,在中央大学任教的地理学家张其昀到校演讲“正大光明之国际关系”等。学生会则在同学中举办“抗日救国演讲竞赛”,优胜者由陈裕光
校长亲自颁奖。校方组织全体学生进行军事训练,男同学以“义勇救国军”名字命名,编为一个营,每晨7点到8点开始集体操练,练习野战。女同学也组织起来,学习救护知识,进行柔软体操训练,中午听军事学术演讲,下午全体同学上街宣传及检查日货。在九一八事变后的那些天里,金大校园沉浸在悲愤而高涨的反日气氛中,校园里停止一切娱乐,一片严肃愤慨的景象。
九一八事变后,国际联盟出面调解,提出了解决方案,即中日两国都撤兵,使两国人民的生命财产不受损害。外交部部长王正廷公开表态,对国联的答复表示满意。9月26日,金大教职员抗日救国会致函王正廷,不同意国联的解决方案,对他的表态“大惑不解”“不胜悚异”,要求王继续和国联交涉,严令日军撤到原防区,并对我国人民财产的损失予以赔偿。学生也在金大校刊上发表文章,批评国联遇到弱小国家之间相互争执还能调解一下,但遇到强国欺凌弱国,常常敷衍了事,少有成效,是帝国主义国家行霸的工具。
为反对国民政府对日妥协,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9月28日上午9点,中大学生一千余人,冒着大雨整队赴中央党部请愿,沿途高呼抗日救国的口号,受到市民的鼓掌支持。到党部门口后,中央党部秘书长丁惟汾出面接见。面对学生的请求,他表示政府正在研究出兵抗日,大家要相信政府、上下要团结一致等等,历时半个多小时。学生得知中大校长朱家骅
正在中央党部出席纪念周,就要求他带领大家到外交部请愿,朱家骅在学生的强烈要求下,勉强与学生同赴外交部。到外交部后,学生们质问王正廷,言语间发生了冲突。
中大学生离开外交部后,又前往国民政府(今总统府),去国民政府的还有金大学生、复旦大学学生及上海各大学请愿代表,共五千余人。上午十点多,大家冒雨鹄立在国府二门前,虽然衣服尽湿,但是秩序井然,大家的表情都非常严肃、悲愤。首先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于右任出现,他请各大学代表分别陈述请愿要点。复旦、金大、中大等学校的学生代表分别谈了各自请愿的要点。于右任在大雨淋漓之际,登台向学生表示,大家冒雨来请愿,如此热情令他深受感动,并逐项答复了学生提出的要求。随后中大代表递上了质问外交部部长的信函,于接收信函后,带领大家喊“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口号。
学生继续要求见蒋介石,蒋初拟请各校推派的代表进见,各校推代表三人进入国民政府后,仍坚持请蒋出来训话,蒋只能答应,即偕学生代表及于右任、邵力子、叶楚伧、陈布雷等,出至二门前,登台讲话:“今天上海及南京各大学学生来府请愿,在此国难当头之际,有此热烈之表现,国府同人决不辜负青年同胞之意思。青年为国家之命脉,青年之行动言论态度、关于国家之存亡者极大,政府同人很乐意见到有秩序有条理之请愿,政府亦一定接收诸位之请愿,不至辜负诸位……日本之横暴,凡是中国人,一定存心复仇。青年尤应用冷静的头脑、热烈的血,以应国难……”
同时要求“上海的同学速即回沪,在京的亦赶速回校”。蒋讲完话后,各校学生呼口号,整队回校,复旦学生整队回中大暂住。《金陵大学校刊》记载:
昨日报载,日本侵略益形严重,又接上海复旦大学学生七百余人来京请愿之讯,今晨六时,军事训练委员会派武装整齐救国军两班,赴下关欢迎复旦大学同学。校中七时廿分至八时廿分,因天雨,全体学生集合体育馆,站立听军事演讲,旋回礼堂,开全体大会,议决全体赴国民政府请愿,推代表议决请愿案件原则:1.请求政府驱逐日兵出境;2.饬令东北长官,死守未失土地;3.此次日本出兵东三省不得认为地方问题,应归中央办理;4.要求政府无论形势如何严重,不得缔结辱国条约;5.严惩外交不力专员。
八点三刻,全体男女同学冒雨整队向目的地国民政府出发……同时请愿者,有中央大学、复旦大学,所拟请愿条件,与本校大同小异……首由于右任院长接见,各代表陈述意见后,于院长表示完全接受。末后由于院长领导,高喊“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口号,三校同学又坚请蒋主席表示意见,候约二十分钟,蒋主席即出立高台接见,表示接受请愿意见,并有慷慨激昂之演讲,随后本校同学即整队返校。自始至终以本校学生纪律为最佳,秩序为最好。
金大教职员、学生、工友共同成立的反日救国会,下设宣传委员会、军事训练委员会、检查日货委员会等,积极宣传抗日。经济系学生向映富
对反日救国会的工作进行了概述:“本校全体教职员学生,于月之廿三日参加首都反日救国市民大会,队伍整齐,感情热烈,颇为各界所注意。旋以暴日进逼不已,本校为本市大学中开学最早者,反日救国应为本市学界之领导。乃于廿四日起请求学校停课三日,校本部、农专科、蚕桑院、教职员学生工友共同组织本校反日救国会。全体大会为最高机关,次为连席(应为联席——引者注)会议,由教职员代表三人、校本部学生代表三人、农专代表一人、蚕桑院代表一人、工友代表一人,各特种委员会每会代表一人组成之。次则有常务委员会总理一切,其下设宣传委员会、军事训练委员会、日本研究会、日货检查委员会、毒瓦斯及交通电讯研究会。教职员方面,注重国际宣传,并发表特刊。学生方面,自早至晚工作紧张,纪律严明,全校停止娱乐,一片严肃愤慨之象到处可见。又会中推出代表,联络各学校组织、南京全市学界反日救国会。本校已被推为常务委员,星期日全校工作进行,仍照常加紧,师生间以救国不忘读书,读书不忘救国,故已定于(星期一廿八日)恢复上课。然反日救国工作、仍不稍懈……”
然而,面对师生的满腔救亡热情和拳拳爱国之心,国民政府不仅报以冷漠,敷衍了事,还三令五申加以压制。在痛心疾首之下,10月初,陈裕光暨全体教职员致电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呈请国府,速息内争,移师抗日。本教职员为日军进逼日急,国民奔走呼号已声嘶力竭,而政府迄未有具体表示,颇滋疑惑,特由陈校长领衔呈请国府速息内争,移师抗日。兹录其原呈于次……比年以来,党内之争,无时或已,同志之仇,深于敌国,中枢之力量日孤,人民之失望益大。往事已矣,不忍重提,际此国家存亡,间不容发之时,急宜懔阋墙之戒,息萁豆之煎,举国上下,抱最后之决心,实现和平统一。苟利国家,遑顾其他。与其屈于强寇,何如屈服于同志;与其同室而操戈,曷若移兵以御侮……”此电文大义凛然,字字严正,对蒋介石政府“勇于对内,怯于对外”是一毫不留情的揭露和严厉谴责,要求对内实现和平统一,对外调整外交政策,充实全国军备。后国民政府复函:“所呈颇有见地,候选送中央特别外交委员会,分别采择施行。”

图1-1 中大教职员抗日救国会召开会议的通知(1931年10月6日)
10月7日下午,中大学生再次去国府请愿,要求政府宣布对日的新政策;请政府发给中大步枪两千支;对日政府向我国要求于48小时内答复长江流域停止一切反日运动的外交函电,政府应有强硬态度;希望公务员不要随意离开南京等。蒋介石先派了中央军校的李书华出面接见学生,学生坚持要蒋亲见答复,傍晚蒋介石在中央军校接见了中大的学生,说了一通肯定会抗日的话,到晚上9点学生才散队返校。8日上午,金陵大学、金陵中学等学校的义勇军代表到中央党部请愿,要求政府给各义勇军发枪支,尽快抗日,组织部副部长张道藩出面接见,答复此事已请训练总监部办理、大家不要着急等等。
中大为了研究日本侵略满洲的政策,在法学院图书室内设了一个抗日文库,搜集了大量相关的书籍放在文库里,并进行了分类编目,让有兴趣研究此问题的学生前去阅读,希望学生写读后感,写研究论文。
12日,陈裕光校长在全体师生大会上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讲,谴责日本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给人类文明造成了严重破坏,逆世界潮流而动,要求金大师生用国货,不用日货,并带领全体师生宣读永不使用日货誓词:“我校师生以覆我之青天为誓,以照我之白日为誓,以祖国山河为誓,以祖宗丘坟为誓,誓以热血,誓以至诚,终我一生,永不使用日货。如有悔心,或生二志,人天共戮。此誓。”
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抵货”运动开展起来了。金大师生积极投入,学校校服、笔墨、纸张等教育用品材料全部采办国货,拒用日货。学校还邀请了日本问题专家高宗武等来校进行抗日形势、日军在韩国屠杀华侨情况等演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教职员编印了抗日宣传册,向农村宣传,内容包括日本侵略我国的简讯、抗战歌、口号、插图、提倡国货等,文字通俗易懂,并附有日历,便于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