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做自己的CEO
我愿意把自己看成“沈氏咨询公司的CEO”,这个公司只有一名员工:我。我工作过的公司被我看成“客户”而不是雇主,我为他们工作,付出时间,提供服务,他们付给我的是“咨询费”而不是工资。有了这种提供咨询服务的思维方式,我的工作动机就与把自己当成雇员时完全不同。把自己想成CEO时,我考虑的是如何与我的“客户”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因此,即便是一些从严格意义上讲不在我的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如组织公司活动、代卖其他部门的产品,我也很愿意去做。这些工作虽然不是我的本职工作,但有利于我与“客户”建立良好的关系,未来会给我带来新的机会。如果你想当自己的CEO,你就要准备好自掏腰包进行自我提升。你不能总是指望公司送你去参加那些可以提升工作技能或者有助于了解行业动态的培训。另外,大公司也有可能在文具这类微小的开支上斤斤计较。我用的笔基本上都是自己买的。我的一位同事因为工位上方的灯光比较暗,就自己花钱买了盏台灯。
然而,我遇到的很多专业人士都不愿意自己负担与工作有关的开销,哪怕只是一个鼠标垫或是让自己坐得舒服些的搁脚板。因为他们采用了员工思维,而不是顾问思维,他们认为与工作相关的一切都应该由公司提供。
在职场上遇到困难时,CEO心态就会派上用场,你会愿意花费自己的金钱和时间来克服困难。我分享四个案例来说明这一做法的好处。
改变我一生的训练营
在职业生涯之初,我的人寿保险代理人向我提起,他和公司数百名代理人要去马来西亚参加一个激励训练营课程。该课程的主要内容是如何在面对拒绝时保持韧性。他说,这个课程会让任何一个人成为“超人”,能够承担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个培训听起来很棒,我知道从长远来看,它对我很有好处,但这与我在风险管理方面的初级工作没有直接关系,公司不会赞助我。可我戴上了“沈氏咨询公司的CEO”的帽子,所以我让代理人为我报了名。我自付培训费,请了5天年假去参加这个培训。这笔钱花得很值,这门课程为我以后的职业生涯打下了坚定的基础:它提高了我的团队合作技能,让我更有韧性、更好地应对拒绝和变化。
杰克的麻烦邮件:设法将麻烦变成机会
杰克所在的公司是英国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有一次,一个很重要的美国客户让他处理一些紧急的事情。而杰克手头上还有其他客户的工作,他决定先不处理这个突如其来的新任务。他向上司写了一封措辞优美的邮件解释了自己的理由。上司理解他的决定,但是杰克犯了个大错误,他不小心把邮件抄送了美国客户。杰克吓坏了!他两个晚上都没睡好。公司也没有帮他解决麻烦。
杰克来找我,让我给他点建议。我对他说,假设自己是“杰克咨询公司的CEO”,与其作为一名员工等人来救,不如“CEO杰克”自己设法将麻烦变成机会。我建议他休2天年假,自掏腰包买一张飞往美国的机票,亲自去对客户说声“对不起”,客户会看到他的诚意。杰克还考虑买个小礼物,给道歉增加点分量。
最终,客户对邮件的反应并没有杰克担心的那样大,所以他也没必要为了道歉而专程去趟美国。一想到还有办法可以解决问题,杰克就放下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可以踏实睡觉了。通过这件事,他明白了愿意花点钱解决问题是非常值得的。现在,杰克还在这家会计师事务所为这个客户服务。
去上海办一场“秀”:高兴地接受挑战
有一次我的区域总经理问我:“愿不愿意帮助银行协调一个为期3天的外场活动?”该活动是为亚洲一些最重要的企业客户的首席财务官(CFO)举办的。我在新加坡,而活动在上海举行。这个任务并不容易,包括组织培训、旅游远足,还有一场盛大的晚宴,我们银行的高管和亚洲各地的30名CFO都会参加。为了不影响我的本职工作,我只能在业余时间推进这个项目。但作为“沈氏咨询公司的CEO”,我很高兴地接受了这一挑战,因为我意识到这会为我带来长远好处。我们在职业生涯中总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
我饶有兴致地开始开展这项工作。我搜索了老上海的音乐,找到了一张名为“上海爵士乐”的CD,是20世纪20年代经典歌曲的现代演绎版本。其中的曲目令人着迷,激发了我利用这张专辑中的音乐策划CFO晚宴的灵感。我请来一位当地的爵士乐歌手在晚宴上表演,晚宴变成了一个迷人的爵士乐之夜。每位客人都收到了一张作为宴会礼物的CD和一套在宴会上穿的唐装。那天的宴会非常精彩,为公司的客户活动树立了新标杆。客户的反映极佳,客户关系得到了巩固。从中,我不仅能学到如何组织客户活动,还能认识来自多个亚洲国家和地区的银行销售主管,所以花时间和心思安排这一切是非常值得的。
吴琳有个怕事的上司:自己出钱购买线上服务
吴琳是一名资历尚浅的金融工作者。疫情防控初期,她自告奋勇帮助团队安排一场Zoom视频会议。Zoom提供的免费接入服务时长只有40分钟,为了省去会议超时后重新拨入会议的麻烦,吴琳问她的上司能不能花费45美元
购买3个月的服务。上司回答,他要问问他的上司,因为按照公司费用政策,会议费用不包含为视频会议付费。在这种情况下,吴琳的上司应该戴上“他的CEO帽子”,让吴琳马上用他的信用卡购买服务。即使之后他无法报销这笔费用,花45美元就能让团队成员的交流更方便,也是物超所值的。在我看来,如果管理者连这样的决策都做不了,那么他就是不称职的管理者。
你的雇主关心的主要是公司利益,所以你就不要用一些个人需求去麻烦他,就算你这么做了,你也可能要等很长时间。作为自己的CEO,你可以自己花钱购买一些线上服务、小工具和培训课程,解决职场上出现的问题。看到对工作有帮助的产品或服务就去买吧,不要担心你的上司是否会报销这笔费用。
现在与创业公司有关的炒作很多,但并不是只有创业才能管理好职业生涯,像CEO一样思考,在为公司工作时经营着自己的业务,做决策时可以更大胆、更具创新性,这就等于自我创业。用CEO思维工作,你的工作就有了不同寻常的意义,你就获得了更大的自主权,工作时就会更有成就感。
我有个粉丝爱德华(Edouard),他是位法国人。最近他来信说,看了我的文章并决心做自己的CEO后,他的职业发生了积极的改变。其实,他只是转变了心态而已。
以下是爱德华的来信内容。
爱德华的来信
2019年,我在工作中经历了许多起起伏伏。我对上班毫无兴致,没有方向,不知道要往哪儿走。我不知道怎么才能融入公司。简而言之,我迷失了。我过分关注工作中那些我不喜欢的方面,而不再关注从中学到什么。我清楚地记得那段开始偶尔在家工作的时间。我受够了总要去办公室——每天坐在同一个工位上,看同样的东西。尤其是我这个工种的特点是独自工作,所以我可以几天不与人说话。但如果我不在办公室里工作,又感觉自己好像不是公司员工。我觉得自己像个独立的顾问,自己决定什么时候去吃午饭,远程办公,偶尔去一趟办公室。但是,我不太肯定这种“顾问的感觉”是否正常。这难道不会让人觉得我不关心公司,不愿融入公司吗?正当我困惑时,我读到了沈先生的文章,他在文中谈到自己如何让工作变得更能让人接受。文中一个副标题就是“做自己的CEO”。
我突然轻松了!我的思想立刻从消极和自我怀疑变成了自信和兴奋。我开始以一种昂扬的心态对待琐碎的工作;告诉自己,无论对这些工作的感受如何,我都要不负所托,完成“客户”(我的雇主)交给我的任务。我发现自己的日子要比一个真正的顾问好过得多,至少我不需要追着别人付款或担心项目被取消。我要担心的就是如何完成工作,而不用分心处理其他事情。
这种心态帮助我改善了工作态度,也让别人看到了我的工作态度。我现在很乐意自愿承担额外的工作,分享和执行新想法时也更加积极主动。最终,我的新态度强化了我的领导风格。现在的我不再抱怨,不再消极处事,而是充满能量,帮助他人、推动别人。这种小小的心态转变,这个小行动,大大地帮助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