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课
安贫
要旨
本课述安贫之故事,使学生知处贫之道。
本文
范仲淹读书南都
,断齑划粥
,清苦殊甚。有留守子见之,归告其父,以公厨食馈,仲淹固辞勿获。既而悉皆败矣,留守子曰:“大人闻君清苦,故馈以食物,而不下箸,得非以相浼为罪乎?”仲淹谢曰:“非不感厚意,但食粥安之已久。今遽享盛馔,后日安能啖此粥乎?”石介读书南都,侍郎王济闵其穷约,偶因宴客,遗以盘飧。介却之不受,曰:“今日固好,明日如何?”
格言: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
教授要义
(一)有志之士,不患处境之艰难,而患学之不能精;不患衣食之菲恶,而患业之不能成。故范仲淹断齑画粥,不以为苦也。
(二)留守子生于宦家,饱饫烹宰,见仲淹清苦殊甚,归告于父,而馈以食物,不特恤贫,亦所以重仲淹也。
(三)常人当贫乏之时,饮食恶劣之际,有馈以盛馔而不受者乎?有他人固赠以盛馔,不肯下箸,听其腐败者乎?无有也。而仲淹竟若是。此留守子所以异之,而以相浼
为问也。
(四)辛勤励学,齑粥自有余甘;口腹是求,珍错
犹难下咽。仲淹惟专志于道德文章,故无暇为饮食计也。
(五)穷约而能好学,不徒为人所闵,亦且为人所敬。此王济所以遗石介以盘飧也。
(六)石介却盘飧而不受,与范仲淹辞留守公厨之馈,同一用意,其措辞亦复相类。
(七)本课格言,谓人苟能安贫耐苦,则无论若何之艰难事业,皆能耐心为之。故曰: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
备考
〔范仲淹〕字希文,宋之名臣,吴县人。官至枢密使。卒谥文正,追封楚国公。 〔齑〕干菜也。 〔留守〕官名。 〔箸〕筷也。 〔浼〕污也。 〔盛馔〕美肴也。 〔啖〕食也。 〔石介〕字守道,与仲淹同时,兖州人。官至太子中允,号徂徕先生。 〔闵〕怜也。 〔飧〕熟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