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课
俭约
要旨
本课使学生知崇俭之道,以戒除其好奢之观念。
本文
司马光曰:“吾家本寒族,世以清白相承。吾性不喜华靡。自为乳儿时,长者加以金银华靡之服,辄羞赧弃去之。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敝以求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范纯仁之子正平,勤苦好学,俭朴如贫士。尝与外家子弟结课于觉林寺,寺去城二十里,正平但以败
扇障日,徒步往来,人不知其为宰相之子也。
格言: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教授要义
(一)贫寒之家,能以清白相承者,所在多有。而其性不喜华靡者,则不数觏焉。于以见司马光之异乎常人矣。
(二)以金银华靡之服,加于乳儿之身,世俗之习惯,亦儿童之所喜悦者也。司马光幼时,独羞赧而弃去之,诚俭约出于天性,非寻常乳儿所能及矣。
(三)布衣疏食,足御饥寒,锦绣膏粱,不过饱暖,而奢俭自此分矣。然或以崇俭而服垢敝,是矫俗干名也。故司马光不取。
(四)宦家子弟,贪逸好奢者居多数。范正平独勤苦好学,俭朴如贫士,可以师矣。
(五)父为达官,其子有不乘车策马者乎?乃正平承祖若父崇俭之教,徒步往来于距城二十里之地,但以败扇障日,一洗贵家子弟奢侈之风,故人不知其为宰相子。
(六)今日社会之情状,较之古时奢靡极矣。国贫民困,良有以也。吾愿诸生师司马光、范正平俭约之风,以之自励,更愿诸生以改良社会奢侈之习惯为己任也。
(七)本课格言,谓社会趋向,恒喜奢而恶俭。故处于俭约地位,入于奢侈者易;习于奢侈风尚,改为俭约者甚难。
备考
〔司马光〕见第五课。 〔寒族〕微贱之族也。 〔清白〕谓不为暧昧犯法之事。 〔华靡〕奢侈也。 〔乳儿〕幼小食乳之儿也。 〔羞赧〕羞愧而面赤也。 〔垢敝〕污秽而破坏也。 〔矫〕欺诈也。 〔干〕求也。 〔范纯仁〕范仲淹之子,字尧夫。哲宗时累官尚书仆射、中书侍郎,卒谥忠宣。 〔正平〕纯仁子,官开封尉任。 〔障〕遮也。 〔徒步〕步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