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课
有恒
要旨
本课言有恒之益,使学生知所遵循。
本文
荀子曰:“学不可以已。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又曰:“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夫金石与朽木,坚脆至殊绝矣。顾或锲而镂之,或锲之而不折,岂以锲之之术不同而程效适相反欤?无他,一无恒,一有恒耳。吕本中曰:“今日记一事,明日记一事,久则自然贯穿。今日辨一理,明日辨一理,久则自然浃洽。今日行一难事,明日行一难事,久则自然坚固。久自得之,有恒之效也。”
教授要义
(一)积跬步而至千里,积小流而成江河。所谓积少成多也。为学亦然。必远绍旁搜,孜孜不倦,始有成迹
之可言。
(二)或作或辍,中道而废。曾是以为学,虽智者难期进益。焚膏继晷
,兀兀穷年,博闻强记,自视欿
然,则虽至鲁钝,亦有豁然贯通之日。此所谓“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也。
(三)人而无恒,则一事不可为,岂特为学无进步哉?
(四)事之不易贯穿者,逐渐而记之;理之不易明析者,逐渐而辨之;事之艰难不易行者,勉强而行之。进行惟恐不及,一得不敢自封。久而久之,自能穷源竟委,融会贯通矣。是即有恒之效也。
备考
〔荀子〕名卿,字况。战国时赵人,仕楚为兰陵令。著书曰《荀子》。 〔跬步〕一举足曰跬,两举足曰步。 〔锲〕刻也。
〔舍〕释也。 〔镂〕雕刻也。 〔脆〕软而易折也。 〔吕本中〕字居仁,宋时河南
人。撰有《宋论》四十篇,及《师友渊源录》《春秋解》等书。 〔贯穿〕通晓也。 〔浃洽〕融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