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孝亲一
要旨
本课使学生知身之所由生,及亲之当孝。
本文
《孝经》云:“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朱子少年读《孝经》,题其上曰:“不若是,非人也。”人自孩提以至成人,寒暖、调护、饮食、教诲,父母之爱我,即父母之生我也。故父母为人所生之本,若不思此身所自来,而不能孝其父母,是自忘其所生矣。
格言:百行孝为先。
教授要义
(一)天地之间,即为世界。生于世界者,不独人类。而人为最贵者,以人之知觉运动,迥非他生物可比,而聪明才智,又远出乎他生物之上也。
(二)人之一身,必有所本。父母为吾身之所由生,是父母即吾身之本也。人无父母,便无此身也。
(三)人有此身,人不能自生活也。自襁褓之中,至能言语,能饮食,能行走,以至入学读书。历年来长养而教诲之者,皆父母之爱我也。父母之爱我,皆父母之生活我也。父兮生我,母兮鞠
我,父母之于子,可谓恩德备至矣。
(四)父母之于我,恩德既如此,则我之于父母,必当思所以报答之。承亲之欢,顺亲之志,勤学向上。不使父母,有所不快,皆所以报我父母也,即所谓孝也。若仅以饮食奉养,抑末也。
(五)反是以观,则不能勤学,即不能承亲之欢,顺亲之志,是忘其身之所由生,而自失其根本矣。无本之水易于涸
,无本之木易于拔。人而失其根本,与禽兽奚择
哉?
(六)朱子,宋之大儒也。少年读《孝经》而题其上曰:“不若是,非人也。”言人之必当孝其父母也。人与非人之别,所争者孝与不孝而已。
(七)本课格言曰:百行孝为先。言能孝其父母,即为百行之首也。
备考
〔朱子〕宋之大儒,名熹,字元晦。徽州婺源人。历官焕章阁待制,谥文,追封徽国公。 〔《孝经》〕经书名。 〔孩提〕孩童之时,需人提抱,故曰孩提。 〔成人〕成年之人也。 〔寒暖〕冷热也。 〔调护〕调养而护持之也。 〔饮食〕与之饮食也。 〔教诲〕教导而训诲之也。